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贵州高师院校图书馆社会化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1

摘 要:社会化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服务,高等师范院校又具有教育资源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于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成为贵州高师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选择。高师院校图书馆可通过纸质文献借阅、数字文献传递、网络信息服务及人员培训等途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基础教育、社会化服务、服务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不断延伸,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逐渐成为了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贵州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问题仍然不甚明确,笔者将就此抒己之见,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社会化服务: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履行其服务高校教学、科研职能之余,对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允许他们查阅馆藏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在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社会化现象十分普遍。美国图书馆界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社区信息服务”(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CIS),此后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一直向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1】;据统计,截止2005年,日本701家大学图书馆中有 685 家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97.7%,即便是543家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也达到97%以上【2】;在英国,大学的图书馆里约有5%的读者是市民。在德国,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具有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身份 [3]。我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我国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率先对社会读者开放,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已对社会全面开放;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鉴定协议,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复旦大学图书馆可凭有效证件借阅;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4];广州大学图书馆建设了“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资料全文数据库,并依托此数据库提供综合性、专题性信息产品及舆情分析报告[5]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和拓展,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贵州基础教育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学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愈加迫切,贵州省尤为如此。贵州地处西南,经济基础薄弱,阻碍了教育发展,严重制约着贵州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近年来,贵州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贵州基础教育取得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经过8年的“两基”攻坚,贵州基础教育2009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截止2008年,全省所有88个县(市、区、特区)都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全省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44%;初中阶段在校生从2000年的142万增加207万,增长率为45%;全省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97%,普通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49%[6]。第二,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贵州的教育信息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2005年底,“贵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达5亿元,全省共建卫星教学收视点14000多个, 光盘播放点8000多个,计算机教室1500多个,培训省级骨干教师1.7万多人,项目覆盖了全省95%以上的中小学[7]。第三、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贵州以中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方式,2010年培训教师共计5.5万人次,2011年培训教师共计4.4万人次[8]。“国培计划”的实施,为贵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素质,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而言,贵州基础教育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础差及信息化发展落后等问题[9]。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人才,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与基础教育存在着较多的耦合点,正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迫切需要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及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理应通过整合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的馆藏资源和虚拟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基础教育事业。这对丰富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学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师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途径
  (一)依托丰富的馆藏纸质资源,提供书刊借阅服务
  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是服务基础教育最直接的服务途径,图书馆可利用地理位置上区位优势,向周边基础教育相关机构辐射,向他们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满足他们的部分信息需求。对于馆藏纸质文献,为提高其服务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应根据基础教育的特点进行二次文献加工,将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资源揭示出来,从而提高文献借阅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依托海量数字文献资源,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动态发展的系统,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托系统多样、完备、实用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不但可以其丰富的基元和无穷的组合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还可以为教研人员的研究和学生的自学提供第一手的实用素材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我省中小学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相当滞后,只有极少数学校使用数字资源库,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丰富的本馆数字资源,针对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通过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多个数据库中的资源按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理论等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专题数据库,让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用少量的时间获得教育教学的新信息、 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
  (三)开发网络资源,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虽然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但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散、无序、繁杂、异构性、随机变化大等特点。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一方面网络免费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却因技术等方面原因,又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正确地检索到需要的教育文献。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选择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主题,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收集、整理及深层次加工。以我馆为例,2009年与学校培训中心合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整理了课程改革相关网络资源,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与备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经验与技能、教学案例、课程改革视频等内容,以光盘的方式提供给培训班学员,这种方式得到了培训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图书馆必须整合馆内资源,提高实用性及科学性,方能真正为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
  (四)利用专业优势,提供培训服务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说:“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工作者”。可以说,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开展好图书资料工作的前提。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而图书馆则被纳入后勤管理的次要部门,以致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图书馆学研究.2012(6):32-35

上一篇:关于建构主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校企合作中设计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