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落后地区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2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我国当前落后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情况做一个探讨,旨在为我国当前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基层就业提供有效的思考与建议,促进我国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工作的创新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落后地区;创新
  一、 研究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工作的必要性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庞大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体制滞后发展及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导致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就业人数。据相关报道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有611万个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2010年为630万,2011年为670万,2012年为700万【1】。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我国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各种高素质人才。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落后地区由于受环境的制约,思想的约束,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另外,教育的落后、人才的流失使得落后地区人口素质较低,国家政策方针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2】。由于这些问题存在,使我国大部分落后地区急需有文化,有素质,有干劲的大学生去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给当地基层注入更多的思想活力,为落后地区带去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模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国家政策的有效推动,促进大学生到落后地区的就业工作。从2003年开始,我国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5年下发实施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及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2008年开展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这一系列政策的有效落实及就业引导对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基层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推动,推动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与发展。
  二、当前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落后地区经济各方面相对落后,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越的就业岗位条件。落后地区在自身经济发展上相对较为落后,在环境、待遇上无法提供较优越的条件,加之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简陋,待遇低。2006年12月,广东省学联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广东省毕业生当中,愿意到落后地区就业的的只占学生总数的3.1%,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不高,就业渠道有限的情况。
  (二)我国当前高校专业设置与落后地区的人力需求不兼容。高校的培养大多都只为学生将来走出落后地区创造条件, 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缺少针对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市场需求是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 促进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了地方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 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3】。改革开放长期坚持一部分地方先发展带动另一部分的发展策略,导致我国大部分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源生产环境与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影响了大学生到落后地区的就业意愿。
  (三)高校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待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能力低。1999年,在“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下,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扩招导致高校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急剧增加的学生的需要,造成了巨大的培养困难;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高校培养注重知识培养而不重实践能力提升,高校与社会间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评估与配备,学生在就业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与锻炼等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四)就业市场信息不畅通;根据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方式来看,我国的就业信息主要通过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发布、各级政府就业指导机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新闻媒体、互联网、社会流通网络关系等形式流通到毕业生手上。而落后地区在交通、网络信息的发布途径等方面具有相对闭塞与滞后的弊端,导致了大量信息的滞后,无法及时招收到需求的人才。
  (五)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不到位,作用有待加强。从2003年开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推动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就业,促进落后地区人才资源的优化。然而,由于落后地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关政策落实不到实处、政策执行产生偏差、政策引导不到位,包括对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政策的落实,严重打击了大学生到基层落后地区就业的信心与志气。
  三、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就业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一)农村地区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地区综合吸引力有待提升。大学生需要适当的人才培养环境,而发达地区在竞争环境方面无疑是吸引人才长期逗留的主要原因,加之落后地区在发展条件等问题上,缺乏推进人才发展的主动性,在发展机遇上具较大的劣势。这需要各个地区日后逐步的改善与提升,才能有效提升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在促进人才引入的同时推动落后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各级基层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重视、地区官本位思想、潜规则的现象等,较差的基层单位待遇,在具体人才发展机会上没有公平的对待,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在落后地区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心,扼杀了大学生在落后地区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二)国家在对待落后地区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及系统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工作困难重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学生的培养基本以城市为中心,高等教育也是以城市的模式而发展起来的。这导致了当前落后基层的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很多困境与麻烦,落后体制下的工作理念与方法让大学生无法接受。加之体制与具体环境的复杂,环境恶劣,人际关系和各种人事弊端,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落后地区长期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谈资论辈,让很多大学生对自我的选择感到迷茫,十多年学习到了基层基本无用武之地,理想与现状差距加重了大学生在农村等落后地区就业工作的心理压力与实际困难,导致大学生无法长期坚持立足基层的信念,严重影响了农村等落后地区的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
  (三)高校教育在价值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普遍存在误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导致社 会普遍存在以金钱为导向的市场价值观。特别是大学生扩招后,以教育经济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来推动高等教育,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价值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普遍存在以取得金钱、物欲为成功的标准,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在发达地区实习自己的成功梦想。重视自身成功,轻视国家、社会整体发展,重享受轻付出的思想,加大了促进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工作的困难。在追求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无疑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短板,是高校教育函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就业的政策落实程度,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等落后地区就业。2000年开始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文件与政策推进大学生面向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就业,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着积极深远影响,需要各基层单位认真的贯彻落实执行。这些政策一方面为大学生在落后地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使落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经济落后地区在落实好各项政策的情况下,才能改善自身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对待到落后地区就业的大学生的工作上、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扩展技能,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在落后地区建功立业。
  (二)加强对落后地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促进落后地区人才创新模式的形成。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研究与支持,不仅要在各地区发展机遇及自身资源上进行研究,更要在地区人才发展模式上给予重点支持。在特殊人才方面探讨地区人才规划目标,以地区、高校、人才三方合作的模式把地区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引进基层,在整体上为落后地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基本保障与出路,推动落后地区有效人力资源生产模式的产生。
  (三)高校要加强自身专业设置的改善及优化,推动地区人才创新的培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需要积极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推动大学生到农村基层等落后地区就业。这需要各大高校逐步转变以适应城市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上探究适应落后地区的人才,推动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发展。
  (四)毕业生要找准自身定位,立足高远,为祖国的基层建设做贡献。大学生在通过大学的学习锻炼,在自身定位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但想法一定要立足于高远,为祖国的基层建设出谋划策。到落后地区就业是光荣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想投身落后地区的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尤其需要认识到落后地区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选择到落后地区工作一定要具有坚强不拔的奋斗精神去面对挫折;其次,要沉得住气,耐得住清苦寂寞,这也是大学生们走出校门迈入落后地区要磨练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2012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港资机构来献招,中国日报网,2011年11月05日
[2]董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析[J],今日南国,2009年01月,(NO.145 )
[3]赵炳起.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兼议苏北高校的发展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3月:13-16

上一篇:浅谈退役运动员如何转型当好班主任

下一篇: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