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大学生就业与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4

摘 要:进入21世纪,大学生素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影响就业的关键之一,也是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高校应从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提升教育水平和强化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两方面入手,真正使大学生具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教育
  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条件之一。当今高校素质教育不完善,大学生就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能力适宜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素质教育的相对滞后和不规范完善使得“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大学生就业找工作难,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两难”境地,它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摆在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经济多元化,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学科间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朝着综合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为此,高等院校应改变过去单一化的专业培养模式,探索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以迎接时代挑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难中凸显出的素质教育缺憾问题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不乏有高校扩招、金融危机和就业岗位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的确存在着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着一定的差距,也是制约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究其原因其中有外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也有内在自身的原因。  
  1.高校素质教育的不规范和不完善
  对于高校而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列入大学规范的教育任务中。虽然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很重要,但实际中很多高校素质教育没有建立一套严密的、科学的教育计划、教育制度、教育标准,虽然一些高校为强化素质教育,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但只限于某些局部课程的调整,没有从整体把握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学生也没有一套严格的考核体系和标准,无法真正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现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存在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缺乏自身道德修养和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娇生惯养和过度宠爱中生活,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较强,我行我素,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意识淡薄,缺乏经验和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在就业中表现出基本素质的欠缺和综合能力的不足。
  3.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憾
  在思想素质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普遍存在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追求利益、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在择业时强调地域、大城市、好单位、收入高、待遇好,不愿到偏远、艰苦和薪酬相对较低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择业观严重受利益取向制约。据调查资料,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缺乏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学业不精,对所学专业理解肤浅,只是应付考试,不能系统掌握和运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知识面狭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以致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甚至有些学生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社交、沟通、办事、合作及交际公关能力欠缺,尤其是交际能力,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团结协作能力欠缺,走上社会就难以应付日常各种交际,以致与用人单位交流时,有一部分人不能把自己的优势等恰当地展示给用人单位,也造成就业难的因素。   
  在身心素质方面:缺乏自信和自我认知。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自我认知不足。据资料,8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对就业前途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自我认知欠缺。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负两类。自卑型的同学往往对职场产生恐惧心理,难以应对职场考考验。自负型则恰恰相反,过分自信,非名企不去,非高职不入,在求职中过分挑选单位和工作,无形中失去一些机会。有近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的优势;缺乏对职业的定位和把握,容易随波逐流,跟风考证,什么热门考什么,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存在着盲目和从众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信心。
  三、强化大学生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建议
  1.高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形成的主战场和阵地,系统规划和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部署,走出单一课堂讲授的模式,寻求形式多样确实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2.作为家庭来讲,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每一个家庭的父母要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讲文明、有爱心的家庭氛围,使子女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3.作为大学生,首先,面对日益发展的高科技和社会经济,应全面注重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利用大学时期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在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及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应对就业带来的各种挑战。最后,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放弃不气馁,振作精神,找出失败的原因和不足,坚持自信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郗杰英,周扬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7.
[2]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新学术论坛,2008,(1).
[3]李冬平,钟秋明.试论就业指导与高校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4]张磊.浅析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就业[J]. 天津法学,2004,(2).

上一篇:浅谈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

下一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及其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