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4

摘 要: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教育的指导方针要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之一,但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了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给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一些启发。

关键词:高职;语文类课程;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迅猛,高等职业院校急剧增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保证其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性环节;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到高职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出现了一种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修养教育的倾向,大学语文等人文修养课程的课时量一减再减,有些院校甚至已经取消了大学语文。这种重技能,轻理论;重知识培训,轻个人修养的教育理念,虽然能在短期内使职业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将会制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笔者认为,修养课程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能够将人文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为了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为了满足广大群众获得多层次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之一,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的、传统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手段。高职语文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更不能把普通高校教材当“压缩饼干”。高职语文急需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高职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想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依然保留大学语文课程的院校并不多,而且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中,大部分都已经不再担任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取消大学语文课的情况下,或者在学校创办文科专业的情况下转为专业教师,或者以上选修课为主,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边缘群体。即使保留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部分学校,课时也在不断压缩,有的学校语文课只有一二十课时,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点缀。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有什么用处,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领导和各专业系部负责人关心的主要问题。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该承担什么任务、能够承担什么任务,也就是大学语文课在高职院校的存在价值,是影响高职语文生存的主要问题,也是从事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语文课程之所以在高职院校受到众多质疑,主要是由于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吻合造成的。
  从目前高职语文的教学来看,各自为政、定位模糊、缺少自身特点是普遍的现象。从近几年对高职语文的讨论来看,对高职语文的定位,专家和学者们见仁见智,存在认识上的极大分歧,有坚持人文性和审美性的。有坚持应用性、实用性的。前者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职语文的社会价值。后者从语文能力培养角度探讨大学语文的实用价值。但这还只是一般层面上的讨论,没有具体到不同类型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追求。高等教育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本科院校且不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以面向基层工作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作为自身的教育目标。所有的课程均是按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来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或者说是按照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模块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中,大学语文课程如果还局限于人文素质教育,并以此来组织教学的话,必然游离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受到专业课程挤压是不可避免的。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走出困境的不得不做的选择。
三、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
  高职大学语文要融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放弃一贯的思维模式,实现认识上的转变。
  (一)高职语文急需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沿用或压缩普通高校本专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有效地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仅仅靠某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是靠开设的所有课程间的协调和补充。就高职语文课程而言,要想使所培养的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够用、实用,也绝非开设一门“大学语文”或“应用文写作”所能奏效。笔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应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学科类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与之学历层次相适应的、有效实用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张扬个性和特长。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课(讲座课、欣赏课)和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必修课是指各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宜在高职一年级开设。选修课本身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也就是必选课,是对必修课的拓宽和应用。是预备就业,还是预备升学,各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选各的选修课,此课宜在高职二年级开设。任意选修课,也就是任选课,是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而开设的,要求学校提供教材和学习场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集中指导,高职一、二年级均宜开设。?
  2.校内活动类课程:高职语文活动课和语文课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课外活动不进入课程表,弹性、伸缩性较大,而活动课程应按学校制订的课程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值得指出的是,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活动课不编写统一教材,各高职院校应视不同情况自编活动教材。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结构为:口语训练课程、音像增智课程、新闻采编课程、广告文撰写与制作课程、论文撰写与制作课程、综合实用文撰写与制作课程、文学欣赏课程、礼仪演讲课程。活动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 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必设课程。检验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如何,主要是看各专业活动类课程开设的质和量的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就在于此。为贯彻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必须严格规范各专业活动类课程。对教材的编写、教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的安排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管理。?
  3.社会实践类课程: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社会实践类课程也不编写统一教材。为突出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可自编教材。此类课程设置要求与前两类课程相匹配。开设社会实践类课程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高职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和各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学生身份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零距离要求。
   (二)高职语文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结构、规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胆而全面的改革。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模式的定位,决定了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突出特色。从这一模式去谋高职教育发展大计,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近年来,由于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滞后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出了几届“大学生”,但高分低能者居多,社会实践欠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熟练技工尤其紧缺,绝大多数学生进入用人单位3~5年后,方能达到“成手”要求。这也难怪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提出尖锐批评。因此,对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对高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同步进行。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各种优化教学法。如:?
  1.模块教学法。所谓模块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限,在此期间,教师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着重培养的能力,划分成一个个知识块和能力块,依序扣块进行教学。?
  2.发现教学法。所谓发现教学法,也就是探讨规律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教改实践中我多次设计过这样的课型:以“几种常见态势语言”为内容,一节课采用串讲方式一讲到底;另一节课利用发现教学法,教师根据不同的场合要求分别向学生演示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身势,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指出每种态势语言的特点、作用和适用范围,然后教师再作具体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从中发现规律。这样教学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程序教学法。所谓程序教学法。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适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程序。这个教学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教师指导、点拨、训练、检测、小结等。?
    4.综合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活”,在教学中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即使在一节课内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变换。这样,既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探求新知,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其中前三种教学方法我已经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实践过,从学生测评及问卷调查中,可知学生赞同率在98%以上。至于第四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补充,事实上是在探讨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希望各位同仁,孜孜以求,努力探讨。
  (三)高职语文要积极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练习,偏重于理论型逻辑思维训练,因而学生难以获得事物具体表象的支撑。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部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只是在教师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教辅助教学,平时很少用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又称“电化”教学,教师平时不“触电”,学生“电感”从何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可是由于高职教育教学手段的滞后,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放,已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实习、实训基地要加强管理,全天候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展示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语文学科担当培养和发展公民创新精神、实践、探索等能力的重任。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改革创新,理应引起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语文(母语)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能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而停顿。高职语文教学应着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而发挥作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参与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相信高职语文的新局面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04,5,30.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常思亮.大学课程决策论.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7.
    [4]蒋锦旗、华泽秋.关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 ,4.
    [5]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5,8.
    [6]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
    [7]李鸿.浅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2).

上一篇:论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商务日语实训课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