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自行车失盗现象
摘 要:针对高校自行车失盗严重的现象,本文从高校的特殊实际出发,总结高校自行车盗窃案件的特点,剖析自行车失盗的原因,并对高校自行车的管理提出安全防范对策。
关键词:自行车;失盗;防范对策
一、高校自行车失盗的现象严重
自行车失盗作为高校管理的“老大难”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师生员工。至今,单车被盗的案件频频发生,部分师生员工被迫陷入了“买车—丢车—买车”的循环怪圈,很多人对此苦不堪言。有学生被偷了四辆单车后,无奈之下购买三轮车取代自行车。① 更有学生读大学四年期间创下了单车被盗15辆的记录。② 对于自行车失窃案频发的现象,一个在高校校园BBS发出的调查显示:丢了四到五辆车的同学不在少数,丢失单车的地点遍布校园各个领域,其中以公寓附近、教学楼,图书馆为主。③ 自行车是校园中的主要交通工具,对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相对于其它交通工具,自行车具有价格低廉和使用轻便的双重特点,是高校师生员工的首选,因此很多人丢车后继续买车。自行车失盗这一顽疾固症,关涉着成千上万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已成为高校安全和稳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自行车失盗的特点
(一)高校自行车盗窃主体
高校自行车盗窃人员可分为三类,即内盗人员、外盗人员和内外勾结盗窃人员。内盗人员指校园内部教职工及内部学生,包括饭堂员工、维修人员、保安人员等。内部作案分子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伪装性,他们对盗窃目标的相关情况较为熟悉,善于寻找作案最佳时机,故作案得手的机会很大。外盗人员是相对于内盗人员而言的,指校园外的社会人员,这类人员作案时往往随时携带作案工具,作案手段较为多样和高超。他们有的乔装为校园内部的职工或学生混入学校,通过外表的打扮混淆视觉,使学校保安人员难以发觉和辨认,有的以找人为借口混进学校作案。内外勾结盗窃人员指校内人员与校外社会人员相勾结,在校内内部共同实施盗窃行为。这类主体往往属于犯罪团伙,各作案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案行为也形成盗、运、销一条龙的特征。
(二)高校自行车盗窃方式
学生上课时会将自行车停放在教学楼附近,盗窃人员一般会选择上课期间作案;课间休息时,由于学生常出外自由活动,因而作案人员会避开这一时间段;学生夜间休息时,单车通常停放在宿舍楼下,盗窃分子会趁夜深人静实施盗窃行为;节假日或大型活动开展期间,作案分子也会根据人流特点选择安静的场所盗窃自行车。就作案技术而言,作案分子盗窃的经验丰富、专业性强、技法高超,熟悉掌握自行车的车身特点和车锁的性能结构,通常无须毁损车锁就能撬开,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手,这导致管理人员难以觉察作案动静,加大了作案的成功几率。
(三)高校自行车盗窃对象
由于新自行车转售容易和价位较高,特别是外观好看、车身轻巧的单车,出售热销,因此作案分子往往瞄准外观较新的单车。一方面,在高校中,各学校几乎每年都迎来一大批新生,不少新生入校后会购买新自行车,由于新生对自行车的防盗意识不强,加上大部分学校对自行车的管理较为落后,大学新生的新自行车便很容易成为作案分子的瓮中之鳖。另一方面,因为普通自行车的价位较低,大部分车主自行车被盗后,会选择重新购买自行车,新购买的自行车又容易成为盗窃分子的作案目标,因此,“买车—丢车—买车”的循环现象并不少见。
三、高校自行车失盗的原因分析
(一)处罚力度不足与打击存在困难,惩治的威慑力不强
一般而言,自行车盗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构不上盗窃罪。依据《刑法》第264条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以上的,才符合“数额较大”的标准,即自行车价值如果达到五百元以上,那么该盗窃行为才具备盗窃罪的条件。然而,高校中普通师生员工使用的自行车价位通常在五百元以下,盗窃一辆自行车并不构成盗窃罪。因此,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盗窃自行车通常只是给予几天的拘留和几百元的罚款,这对专门的盗车分子而言,很难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二)师生员工缺乏自行车防盗意识或防盗技巧
长期以来,自行车作为常见和实用的交通工具,几乎成为校园师生员工的必备物品,但由于价位低的原因,部分师生员工对自行车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未充分意识到盗车分子高超的盗车技术,对自行车的上锁和停放等细节考虑不够周到,从而使盗车分子有机可趁,直接导致了自行车被盗。与此同时,自行车防盗技巧缺失也是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特点,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单车防盗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多种技法,如单车双锁法、链条挂锁法、双车联锁法、锁车加固法等多种方法,即通过各种技巧降低自行车被盗的风险。总之,由于部分师生员工缺乏防盗意识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行车被盗的可能性。
(三)校园开放性强和人员流动多的特点为作案提供有利条件
高校具有开放性强和人员流动多的特征,校园中除了普通的师生员工,还有维修维护人员、消防人员、商业网点或摊贩经营人员、清洁人员以及外来人员。频繁的人员流动和多元的人员结构给自行车盗窃人员创造了客观条件,也给自行车的正常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加上高校作为自行车的汇集之地,是许多作案人员瞄准的目标。校园的外来人员往往乔装为校内人员,特别是伪装为学生,混入校园内部进行行窃。
(四)赃车市场需求大,盗车分子有利可图
作案分子行窃成功后,为避免赃车被失主认出,并尽可能提高赃车的出售价位,通常会将赃车进行喷漆,使赃车焕然一新。相比于新自行车,赃车价位低廉,不少买主因贪图便宜而购买赃车,这形成了自行车盗窃利益链中的销售环节,使得盗、运、销环环相扣,顺利运行,最终实现盗车分子的获利目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行车盗窃案件多发。
四、高校自行车失盗防范对策
(一)设立有偿保管的自行车专用停放所
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来源,长期未对自行车的管理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车辆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据此,为改变资金缺乏和管理设施落后的现状,学校可设
立有偿保管的自行车专用停放所,通过有偿保管的方式吸取资金,雇用物业公司人员或专门人员看管自行车,对自行车实行专人专业管理。自行车专用停放所的设立为校园师生员工提供选择的平台,特别是对于购买新车的人员,他们可以通过有偿保管的方式,大大降低新车被盗的风险和免除新车被盗的忧虑。此外,设立专用的自行车停放所能够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有助于维持校园秩序和美化校园环境。
(二)加大硬件投入强化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学生除上课和出外活动之外,大部分时间呆在宿舍,使得宿舍区域成为停放自行车的最主要场所。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自行车被盗的案件屡屡发生。为防止自行车被盗案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大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方面的硬件投入,一是启用门禁系统,对宿舍楼栋出入口处的进出进行权限管理,有效实现安全防范;二是在宿舍楼主出入口处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并及时进行系统升级,以提高学生公寓的安全防范能力。此外,对于学生宿舍架空层没有设置围墙的学校,可对学生宿舍架空层进行相对围闭,如对相邻的两个宿舍楼栋进行围闭,在两栋楼中间设置1个总出入口,安排专人守岗,并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围闭架空层可有效防止外盗人员进入宿舍区域作案,减少失盗案件。
(三)成立校园自行车安全防范联合组
为有效打击自行车盗窃分子,各高校可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本校与外校或社会之间的合作,借助多方力量强化安全管理,如成立校园自行车安全防范联合组,联合组的成员可由本校和外校管理人员、民警、保安人员、学生代表等多方人员组成,由联合组协助处理自行车安全管理方面的事务,如公共领域巡视、盗窃案件分析、防盗知识宣传、防盗经验学习与总结等,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充分吸取外校的有效经验,加强本校自行车的安全防范。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