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创业环境要素刍析

发布时间:2015-04-14 11:12

  一、大学生创业的高校环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特别是全球创业浪潮的兴起,如马云、戴尔等“创业英雄”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马云、张朝阳等创业者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的创业潮流中产生了相当广泛的“明星效应”。当今,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很多创业的激情,但是,真正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自己愿意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比较少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其学校的教育环境。创业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第三本护照”,旨在培养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需求。

  尽管在近几年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有所加强,但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创业意识不高,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很少,占大学生总数比例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大学生创业被动性。目前,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中,只有很少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作为选择。在就业压力的大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往往是被动选择去自主创业。

  2.大学生创业片面性。不少大学生或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他们认为只有高科技、高投入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或者认为创业是一文不值的;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对竞争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认识,盲目追赶创业大潮流,成为大学生追赶时髦的又一个亮点。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攀比、炫耀、竞争的手段,而不去认真地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基本素质和成熟条件,“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选择上,缺少对相关行业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的、赚钱的行业。

  目前,普通高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为已任。在生源大战,招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直接牵涉到学校的招生规模、教学教育质量和高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高低,不仅决定了高校毕业生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发展方向。

  二、大学生创业的自身能力方面

  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热情较高、雄心勃勃,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往往手足无措、热情锐减,半途而废。另外,由于各级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级院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水平,只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弥补财政经费投入的缺口。不仅财政性投入和高校自筹经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创新、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周期性长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

  从实质上说,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同时性和共生性,没有办法用数字和定性来完全区别。因此,个性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教育的两条线,而是高校成功教育的两个维度,高校必须在充分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并使每个人正确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有利于充分提高每个大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渠道挖掘大学生创造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引导大学生形成个性健康人格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循规蹈矩、机械、模仿、理论学习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主观臆断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客观和灵活多变的学习训练,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突飞猛进,只有培养学生客观、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挖掘式学习机制,才有可能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今,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主观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可能质疑课本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创新的可能。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去挖掘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创新、创业能力有着丰富的涵义,它包括勇于竞争、敢于竞争的精神、敬业和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思想准备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1.勇于竞争、敢于竞争。在当今经济商品社会中,不但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商机,同时也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在这种氛围下,要想创业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超出常人的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付诸行动,这是决定一个人创业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胆识和胆略。2.敬业和实事求是。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学习,要有敬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3.锲而不舍。创新、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旦碰到挫折或失败,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从头再来,二是选择放弃。如果学生们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就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顽强地走下去,半途而废的创业是不能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陈思遐.对大学毕业生创业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1(10).

  [2]赵东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作用与途径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赵东新,房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4]廖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9).

上一篇:试论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