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13 13:42

  一、研究背景

 

  近十多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逐渐增高,并且已作为当前国家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针之一。[1]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到,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其中一个显着的问题就是:在对外交往中,我国文化输出一直呈现逆差的趋势。虽然经过这些的年的各方面努力,情况略有好转,但从根本并没有得到改观,我们向外国传递中国文化的力量还比较弱。主要原因,翻译是一个主要因素,尤其中译外,是绕不开的必经之路。我们中译外的人才非常匮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2]。莫言的获奖,从另一层面也彰显了翻译的重要性,特别是本土文化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虽然随着外语教育改革的深化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其翻译能力仍与现实需要有一定差距。很多大学生翻译能力低下,特别是本土文化翻译能力不足,几乎是国内外语界的一种共识,也是令学术界忧虑的问题。但这种共识和担忧大多是随感式的,至今鲜有实证研究成果的支撑。杨志红的实证研究重在揭示中国学生英语能力与汉译英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因而大学生汉译外能力的强弱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并且作者本人也认为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3]。杜凤秋[4]等人对河北省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地方文化输出能力进行了实证调查,认为其文化输出能力偏低,但它仅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并且局限于河北几所理工科院校,文中对调查的细节未有描述,结论也是粗略呈现。因而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大学生地方文化翻译能力的实证研究。侯俊[5]、林旦霞[6]和段竹英[7]等都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了调查,但都存在取样范围狭隘,仅限于某所高校的共同短板。黎丽对医学院校学生的调查[8]也同属此类。

 

  韦秋杰、李绍波[9]等人之前曾对旅游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扎实的调查,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即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存在严重欠缺。

 

  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实质上就是中国文化的外译能力,也即中国文化英语翻译能力,只不过表达能力翻译能力的外延要宽泛很多。综上研究文献,可以发现:这些对大学生本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基本上是零散的、碎片式的。

 

  要了解大学生整个群体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次调查扩大了取样范围,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并且评价体系采用莱克特等级测量法(Likert scale),调查着重回答三个问题:

 

  1)当代大学生用英语表达地方本土文化的能力如何?

 

  2)他们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或者说翻译能力有无因是否主修英语专业而有差别?

 

  3)这种能力有没有因就读的学校而有差别?

 

  二、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全面考察了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和外语类院校,其中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又分别涵盖普通院校和重点院校,各个院校下面再按就读专业细分为理工、文科和外语三类受试对象。这样就把综合类、理工类、外语类 、普通院校 、重点院校及文科、理科和外语专业等各级各类高校的各类学生都纳入调查范围内,并且参与调查的统一抽取二年级学生,可保证研究对象具有大学生整个群体的代表性。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为综合性科研项目大学生陕西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的主体。该项目分别以地方文化感知力地方文化资源翻译能力地方文化阐释力为主题将对学生的考察划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有一定关联,可以从各个维度和层次综合考察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本文涉及的是该综合性科研项目的第二、三部分研究结果。第二部分测试学生的地方文化资源翻译能力,由包括建筑、宗教、民间艺术、饮食、民俗文化、墓葬及其他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在内的七类22道测试题组成,主要以最能反映陕西地方文化的概念词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用英语翻译出来。第三部分测试学生的 地方文化阐释力,由两道题目组成。一题目属给定命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向他人介绍陕西地方美食羊肉泡,另一题目是半开放性命题,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陕西省内一个旅游景点。

 

  三、研究实施

 

  ()受试对象的确定

 

  随意选取分别代表理工类普通院校、理工类重点院校、综合类普通院校、综合类重点院校和外语类院校的五类学校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取样院校。受试学生确定为较为合适的二年级学生,且不受所读专业限制在自愿的原则上参加抽样调查。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发出测试卷650份,由项目组成员或亲自发放,或委托外校相关教师实施,上课时由学生当堂在限定时间(30分钟)内独立完成(不允许参阅任何参考资料或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委托校外老师实施时,事先与其沟通好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该教师在实施前特别提醒学生填好问卷前面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束后共收回有效卷616份,有效率为94.77%

 

大学生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数据分析

 

  考虑到实际评阅的可操作性,对收回的616份测试卷进行二次抽样:分院校按文科、理工科和英语专业再次分别随机抽样,得到样本150份。第二部分的七大类22道测试题,每一类按照难度相当的原则再筛选出10道作为测量项,每项按照5个等级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评定。这5个评定标准分别为:

 

  A.非常准确地传递了原文化信息(5);B.比较准确地传递了原文化信息(4);C.基本上传递了原文化信息(3);D.某种程度地传递了原文化信息但有明显的表达不当(2);E.表达完全失真,译文不可接受;或此项空白(1)。根据分配的分值,逐项相加后形成对受试者地方文化英语翻译能力的评估,最高成绩可达50分,最低10分。项目组的期望值是30以上。第三部分的两项地方文化阐释力测试题,每项也按照A-E 5个连续等级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之后逐项相加形成整体评估。根据分配的分值,最高分可达10分,最低2分。项目组对这部分的期望值是6分以上。为克服评定的主观差异,开始时每份样卷均由两个具有相当实际翻译能力的项目组成员共同评定,在对评定标准的把握上取得较高一致性后再独立进行,但仍集中一处评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对学生翻译能力评定的客观性。接下来将150分样卷的分值数据录入计算机,之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相关分析,并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分3步进行:

 

  1)综合分析大学生整个群体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2)按专业类别考察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3)按院校类别具体分析不同学校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大学生整个群体的地方本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这一能力通过两方面数据解读:

 

  1)地方文化阐释能力。表中显示,150份有效样卷的均值为3.3;极大值为7,涉及两人;6分以上(包括6)9(4);5分以上(包括5)28人,仅占总受试人数的18.7%,不到五分之一。而23分共涉及90人,占总受试的60%,三分之二之多。标准差1.78,说明彼此之间个体差异极小。对照项目组对这部分的预设值(6分以上),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地方本土文化阐释力相当弱。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本部分竟有54(1/3)只得到2分。回检其测试卷,这部分大多为空白,说明三分之一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向外人介绍陕西本地的美食羊肉泡,不知怎样用英语介绍一处地方旅游景点。综合两部分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就整个群体而言,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力普遍偏低,能力强的仅为极少数同学。

 

  2)地方文化资源翻译能力。上文指出,根据评定标准和分值分配,这部分10个测试项逐项相加后最高成绩可达50分,项目组的期望值是30以上,比较理想的分值应该在40上下。但对150份样卷进行评估后,表2显示,平均值为21.35;极大值为40,仅一人;30分以上(包括30)33(3),占总受评人数的22%,略高出五分之一的比例;25分以上(包括25)58人,占总受评人数的38.667%,不足五分之二。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资源翻译能力明显偏低,且标准差为8.097,说明个体之间差异不大,该组数据足以代表大学生整个群体的地方本土文化翻译能力。令人惊讶的是,该组样本的众数为10,涉及23(3)。上面提到,等级E是指受试提供的译文不可接受或此项空白,换句话说,即使每项均不作答(学生不会表达,不知如何表达只得如此),也可得总分10分。23人成绩为10,反映出15%的学生完全不知如何表达当地的文化,的确是应当予以关注的现象。

 

  ()是否主修英语专业对大学生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上文讨论显示,现今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力普遍偏低,并且两部分均有不少同学不知如何表达而留为空白。

 

  回检150份测试卷,留空白不作答的大多数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英语专业学生的卷面多密密麻麻,写得较满。可以看出某些英语专业学生对一些测试项即使心中没有把握,也在试图用可能的方法来说明。对6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的翻译能力众数为25,均值25.85;这一成绩明显高于大学生整个群体的水准(21.35),从侧面也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基本在20左右。在地方文化阐释力方面,专业学生的众数为4,均值也接近4;尽管仍低于项目组的期望值6,但较大学生整个群体的成绩(3.3)要好。从而可推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地方文化阐释力可能低于3。由此可以知道,是否主修英语对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绝大部分非专业学生自小学起学习英语也有十多年了,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

 

  ()大学生就读院校对其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1.就读院校对其地方文化英语翻译能力的影响就测试卷第二部分所做的描述统计显示:

 

  60名受试者中,普通院校学生24人,重点院校学生24人,外语院校12人。满分50分,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学生的翻译能力均在28以上,基本上达到了项目组的期望值;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平均成绩21.9583,靠近大学生地方文化翻译能力的整体水平(21.35)。说明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地方文化翻译能力明显高于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各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照外语院校,按是否重点院校再对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进一步细分发现,综合性重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地方文化翻译能力(31.25)甚至高出外语院校学生水平(28);理工类普通院校和综合类普通院校学生文化翻译能力普遍偏低。

 

  组间效应检验方差分析(7)显示:院校类别变量的显着性大于0.05,不具备统计意义。由此可见,是否在理工院校还是在综合类院校就读对学生的地方文化翻译能力影响不明显。但重点/普通院校类别*重点/普通两个变量的显着性均小于0.05,说明学生是否就读重点院校对其地方文化翻译能力有显着影响。事后LSD多重比较(8)显示: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地方文化翻译能力上与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差异较为明显(显着性均小于0.05),但重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这方面与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区分不大(显着性0.732>0.05)

 

  2.就读院校对其地方文化英语阐释能力的影响

 

  对测试卷第三部分(满分10)所做的描述统计显示: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学生的地方文化阐释能力基本在4分左右,低于项目组的期望值,但略高于普通院校学生的成绩(3分左右),说明对当地一项文化资源,绝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来阐释。和第二部分研究路径相同,按是否重点院校再对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进一步考察发现,无论对理工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来说,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重点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地方文化阐释能力普遍偏低。组间效应检验方差分析(10)显示:院校类别变量的显着性大于0.05,说明就读理工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这一因子对学生的地方文化阐释能力影响不明显。相比之下,重点/普通院校类别*重点/普通两个变量的显着性均小于0.05,说明是否就读重点院校对学生的地方文化阐释能力有显着影响。事后LSD多重比较(11)显示:

 

  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地方文化阐释能力方面与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差异较为明显(显着性分别为0.0150.010,均小于0.05),但重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这方面与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区分不大(显着性0.542>0.05)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就大学生整个群体而言,目前他们的地方文化资源英语表达力明显偏低,仅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具备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基本能力。大学生之间个体差异不明显。

 

  2)是否主修英语对大学生的地方文化资源英语表达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不显着。

 

  3)无论涉及地方文化资源的翻译能力还是阐释能力,重点院校和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都优于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各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但是否就读理工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这一因子对学生的地方文化英语能力影响不明显。

 

  [参 考 文 献]

 

  [1] 许方,许钧.关于加强中译外研究的几点思考———许钧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4(1)71-75.

 

  [2] 朱侠,黄友义.“走出去,翻译至关重[N/OL].

 

  [3] 杨志红.中国学生英语能力与汉译英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59.

 

  [4] 杜凤秋,李静.英语专业学生地方文化输出能力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8)178-180.

 

  [5] 侯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13(10)43-45.

上一篇:无线电测向运动专业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下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