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

发布时间:2016-06-07 15:06

  互联网+”便是将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加高职教育必然将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与学活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于一身,旨在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1],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服务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教育形式。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高职教育的变革,其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热议。

 

  一、教学对象的变革

 

当前的高职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年代。电视机、计算机、游戏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手机等数字工具完全嵌入其成长过程中,是其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工具。网络技术、数字媒体环境,对他们的认知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长期游走于网络环境与数据平台的他们,对电子设备、电子软件等工具的应用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能多渠道快速搜集信息,善于多种任务同时和平处理,喜欢图片、声音、视频和影像资料,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视频剪辑、图片修饰的能力。尤其近年来移动技术飞速发展,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功能日益强大,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更是找到了个性发展的平台,微信,微博,QQMSN成了他们学习交流通讯的主要手段,更成就了他们在新媒体应用方面优于教师的显著才能。在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之间展开的随机抽样测试表明,相同时间内针对相同主题进行的网络信息搜集比赛,高职学生获取的数据量是教师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环境的变化促成了高职学生特征的变化,也带来了学习需求的巨大变化。他们期盼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和自由多样的教学形式,希望教学能尊重个体需求而真正获得个性化学习机会,弹性安排学习进度,喜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形式。因此,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技术的产物越来越受学生的追捧,能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娱乐精神的过关式奖励式游戏模式的训练更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加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手段的发展已经进入综合化、开放式的阶段。

 

  ()单一式转变为综合式

 

  虚拟课堂、网络教室、慕课、微课、APP在线学习等先进工具为使得传统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得以扩充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中心的,综合式教学网络成为新时代教学一个重要特征。

 

  微课是当前流行的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成熟,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制作,短、精、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双方共同受益。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它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无论地域,无论贫富,无论年龄,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来自世界名校的先进课程都可为己所用,有效改善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推动了国际化和信息化教育生态的形成。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课堂的功能开始由一揽子服务向个性化辅导转变。翻转课堂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前布置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抛出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前期调查研究,课堂上则主要用来答疑解惑,讨论交流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效果。

 

  创客运动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文化,提倡将学生当做知识的创造者而非单纯的继承者,强调将新技术手段与创造、分享、合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客观世界各种问题的探索,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新形式的教学媒体、平台、资源、理念,互联网加时代赋予教育更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发展体验。

 

  ()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固定的时长,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对象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死板。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升级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工具与平台。教学变成了开放式的有机生态活动。虚拟、公开、免费、自由,这些特性使得教学脱离了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进修教育、在线学习等活动丰富了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利用微课,慕课,实现了先进教学方式、教学经验的互相交流与探讨;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把企业实践的真实场景和操作流程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距离,增加了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

  三、课程内容的变革

 

  网络课程的出现,也让信息时代的高职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海量资源的实时更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使得课程内容更新,更丰富,更有实用价值。传统课程受到纸质教材无法快速翻版更新的影响,其承载的内容和方法、技巧常常滞后于生产实践,有的甚至已经被淘汰了。课程学习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保持知识技能流动的良性循环,势必会造成厌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课程内容最根本的变革在于诸多前沿的学科内容和来自生产最前线的经验技能等能够及时更新扩充进入课程,不仅体例详尽多样,内容生动丰富,来自工厂车间、行业一线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会让很多难以用语言描摹清楚的流程、方法、技巧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另外,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课程开发和课程创新也更加容易,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创造出来。

 

  四、学习形式的变革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强大,价格一降再降,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各种APP应用越来越丰富,学习的含义与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最新资讯,有最先进的学习资源,有最便捷的学习软件,网上冲浪的过程也是新知识被消化吸收的过程。一个网,一只耳机,一台手机,学习无时无刻不能发生,回家路上,运动间隙,就餐排队时等等,移动碎片化学习,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在网络的天地间,学生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拜师世界知名教授,可以随心所欲地研究自己喜好的领域的前沿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结识到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同学, (下转第185)

 

  (上接第183)更可以轻松地、多角度地观察测试,对或认识或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甚至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习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第一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工具,而不是驱赶学生向前的马鞭。

 

  五、教师职业的变革

 

  不经意间,教师职业就被信息化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角色的转化,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的再升级,都需要教师清晰认识,积极应对。

 

  ()注重合作与经验的积累转化,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

 

  随着主体间性在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师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和主体正式回归,老师开始转变为课堂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教师应做好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对接。做助力学生个性舒张、才能发展的背后英雄,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教师的行业经验与阅历,学会放下权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跟他们一起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这是角色转变的重要方面。

 

  ()注重教学设计能力,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今社会对高职教师的需求从数量到结构到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转变,高职教师的学历达标、实践能力过硬与行业执业经验丰富,缺一不可。在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强调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能力,即,能针对教学对象的特异性,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和手段来实现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面对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海洋,教师与学生相比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劣势将抵消其在知识层面的优势。老师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其能将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应不同层次水平、性格特征、职业需要的学生的专属培养方案以及实践能力培训计划等。换言之,未来的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能力等的技术,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水平。

 

  ()突出对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把控

 

  1、学会运用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实现实时互动,教学相长。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互联网加时代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教师的教学辅导功能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课堂的四五十分钟内,更应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当今较为热门的微信公众账号、微群、QQ群等的熟练应用以及相关功能的创新开发能力就十分重要。定期组织集体活动,比如深度讨论,视频学习,答疑解惑等等,把同学们和教师凝聚起来,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2、保持对网络资源的关注,形成信息深加工和再利用的能力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视频,并且绝大多数的优秀资源都是免费的。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下载并剪辑,根据自身授课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扩展和深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时刻保持对网络开放性资源的热诚和关注,学会运用先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去挖掘构建所需资料,抓住一些生动的小细节,运用一些奇妙的想法、小火花来点燃学生一腔激情,用细节去打动学生,勾起学生想要认知的欲望,释放网络的巨大能量。

 

  另外,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了。好玩好用的软件随处可得。比如关于微课录制的软件,关于自拍和图像处理的软件,关于配音、练习发声等的软件等等,它们让教育和学习生活变得那么便捷而生动,充满乐趣。利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积极学习并掌握运用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可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如果能进一步学习软件开发,随心所欲地根据课程需要利用开发已有程序,则是高职教师全面深度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只有这样,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升,信息加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协作分享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才能有所发展,并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者:赵萍 来源:智富时代 20165

上一篇:教育社会学生态环境视角

下一篇:高职交互式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