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黑龙江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问题综述

发布时间:2016-06-14 13:3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 剧,世界各国交往更趋频繁,国际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外国留学生教育受到了各国政府、高校、社会的空前关注。发展留学生高等教育是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平衡对外贸易逆差的同时,还能促使高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黑龙江省来华留学生工作的现状和事业的优势,制约黑龙江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等情况,并分析了黑龙江省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对策。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黑龙江省具有接受留学生教育资格地方院校:指的是在国家汉办的授权下全省范围内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研修生资格的院校,现包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河学院四所高等院校及其他各类国外高校间的联合短期培养留学生的地方院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出国留学及来华留学生教育正蓬勃发展起来。20126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最近我国出国留学的数据,近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达23%,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时也提出将在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术流动目的地国家。

 

同时对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及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是形势所趋,地方高校也不例外。

 

留学生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而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则进一步促进了留学生教育的开展。我省高等学校与42国家的500多所高等院校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以俄罗斯科技和教育合作为重点,以韩、日教育交流为传统优势,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格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2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13个。近5年,外国留学生规模每年增加100人,其中2007年在校生总数达7000人,居全国第7位。高等学校海外留学归国工作的教师2250人,每年派出访问学者和攻读学位的教师200余人,聘请海外教师500余人。

 

  三、黑龙江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

 黑龙江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问题综述

黑龙江省现已具备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基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具备了规模基础;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质量提高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具备了实力基础;但是留学生教育和来华人才培养却又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来华留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接受能力;

 

二是国别单一,黑龙江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接壤,与欧美国家接触较少,生源多来自亚洲,生源分布不均,地缘特征突出,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化教育;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的留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教学团队,四是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居多,主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过少;五是短期进修生多,长期研修生少,这不利于我们培养计划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如何在生源、培养方案和师资队伍三大方面有效地开展来华留学生工作,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视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实践价值

 

尽管外国留学生人数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增长,但仔细分析,可发现这些留学生的去向主要是一些重点院校、211院校,或至少是在各省一些比较有名的省属院校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重点院校,如美院、师大、中医学院等。为数众多的地方院校尽管已陆续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但要开展有一定规模的留学生教育,还存在着众多的限制和困难。我省地方院校大多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些本科院校。

 

由于前些年学校的目标主要是扩大规模,建设校园,引进师资,添置设备,规范教学管理等,所以虽然深知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但客观上尚未形成特色和优势,无法与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相提并论。

 

且由于地方院校的使命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开设的专业多以符合市场需要的热门专业为主,不同院校开设的专业雷同率很高,但各校的特色却不明显,也大多没有可以吸引留学生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专业,如汉语、中医、餐饮等。积极开拓留学生教育,提升学校品质和定位将是地方院校未来几年的必由之路。

 

  五、高校需要提高国际化发展意识及对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方案

 

发展方案不仅应包含详尽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还必须保证方案的落实和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进行必要调整。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大的院校,发展方案应将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质量保障和规模扩张同步发展。

 

对于留学生规模较小的高校,在努力提升规模的同时,也应注意理顺留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具体归口部门和人员,避免职责不清、遇事推诿、重复工作等现象。对于还没有接收过留学生的高校,应加大挖掘自身潜力,整合相关资源,努力实现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作者:吴赛娟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 20166

上一篇: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构建思考

下一篇:走过的教育之路:一位俄罗斯族高级教师的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