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
当今高校信息化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难点问题逐一进行了阐释,并给出了具体建设措施。
一、引言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建设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教育信息化建设也相应地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刚刚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要让高等学校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这意味着未来以智能硬件构建的“虚拟课堂”将成趋势。
在智能硬件的辅助下,传统教育课堂正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教育。电子白板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不仅被应用于校园场景,还在课后应用与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助式与支持协作式学习习惯,还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育信息化下的大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是运用科技化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育传播方式等,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大学数学资源库,促进高等学校数学教育改革,以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这样对深化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信息化课程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资源”概念是美国学者泰勒1944年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公共图书馆等。
信息化课程资源则是近十年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普遍将信息化课程资源界定为“以数字化手段进行获取、传递和加工的,支持课程实施的多媒体资源,以及对这一手段进行支持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总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合流使各种全新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在学校课堂之外纷纷建立。如从传统的教科书完成向交互式电子书的转变;传统的授课视频录制到“哈佛耶鲁公开课”;
从TED演讲、可汗学院的微视频到TED在You tube上的建立;从传统的OCW开放课程计划到MITX,再到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MIT宣布共建的edX项目;从传统的LMS学习管理系统到学习平台的转换;从传统的远程教育到P2PU的建立,再到2012年5月14日宣布建立的“在线哈佛大学”密涅瓦项目;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翻转课堂的实践。教育信息化正在重塑我们对“大学”、“教学”、“学习”、“课程”、“课堂”等等的认知。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中,如何解决教师队伍对信息化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如何将传统课程资源与信息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如何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如何解决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内容形式单一、重复开发严重,数据标准不统一,只重前期建设缺乏后期的维护与管理等共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有所争论。要使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更好的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大学数学发展中使其走上专业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道路是广大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如何有效的建设和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已经得到高校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实验四大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重点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整合并完善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建成服务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优质信息化资源平台。(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四、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及建设内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应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一个全方位、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撑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以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为核心,搭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各课程组负责人利用信息技术,吸取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前沿性知识,完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编写中应体现时效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搜集课内外资料,按题型形成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电子习题库,并形成模拟试题库。搜集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和其他素材,形成素材库。制作常见问题库,给出常用教育资源网址索引。
3.建设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包括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省级精品课网站及网络课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网站,形成一个入口学习大学数学,方便学生学习。对每一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建立完整的信息库,包括课程学习目标、电子教案、重要知识点的微课讲解、多媒体课件、习题库、模拟试题库、实践拓展项目等。4.数学实验网站中既设置数学实验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资源,同时配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重要概念、原理的实验演示和结果,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配备一定量的实践拓展题目,如热点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求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大学数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一般如下:
1.对国内外高校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进行调研,取长补短,搜集资料并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准备。
2.给出依托信息技术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可行性方案。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建设传统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注意规划和分类,按照不同课程给出更为合理的建设方案并逐步按计划实施。
3.组织专人进行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合体布局,灵活生动又能体现每门课程特色,吸引学生主动、深入学习并给出一定量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4.网络教学平台要及时修正与改进,定期维护、更新。对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和改进,安排专人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
5.不断补充新的课程资源建设材料,与已有的课程资源形成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数据库。
六、大学数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打破资源壁垒。随着十二五“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能够通过融合的通讯网络获得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2.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当信息时代的学生具备了“信息”型认识结构时,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实施手段上,都要符合促进“信息”型认识结构的发展需要。
3.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教学内容结构与表现方式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纯纸张形式转换成包含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录像甚至模拟的三维景象的超链接的电子化的结构形式。
4.通过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仅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总之,高校大学数学信息化建设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数学资源库、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实现高校的数学资源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数学教育质量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也是高等学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要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持续,学校应从财政上加大支持,并尽快把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列入常规预算,至少使高校不必为了保证信息化的持续进行而想方设法去节省、“创收”。
作者:蔡志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
下一篇:普通高校军用枪射击训练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