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义研究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1:13

 

 第1篇:以微信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郭微视听”项目简介


  (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出新时代策略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网络”倡导发挥新媒体平台,加强新媒体内容供给的新精神,经过精心筹划,“郭微视听”逐步成长起来,主要包括微之视、微之听、微之语等栏目,结合大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特点,采用视频、电台的方式,以微信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深受学生欢迎,是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办法。


  (二)寻时代之求,供视听之需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微信具有互动性强、即时性、集群性等特点。尤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简洁,甚至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深受大学生喜爱。微信的兴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正确、合理运用微信这一平台服务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郭微视听”的服务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加之新媒体的信息量大,各种观念、思想交织在一起,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生的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故亟需一个平台来向学生传播有益信息。“郭微视听”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向大学生及时传播社会热点新闻,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快捷平台。新媒体以其灵活、快捷、高效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利用新媒体,主动占领思想教育阵地


  长期以来,高校均大多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谈心、讲座、社会实践等为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一种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所参与教育活动,可以凭借新媒体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了高校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其次,网络信息传播是网状的、发散式的,使传播信息者的影响力得到了最大程度延伸。


  二、“郭微视听”具体实施过程


  “郭微视听”结合学生的喜好及生活动态创建此平台,实现以服务切入,凭借微信平台资源优势,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吸引学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在郭微视听初期,频道涵盖了学习、娱乐、日常班务等内容。要共同打造原文学习、资料查询、心得分享的交流共享平臺。


  (一)跟进政策要求,打造“视听”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通过网络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和高校团学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必备工具,深受大学生喜爱。因此,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占领网络阵地,给予大学生积极引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二)发挥学生特长,拓展核心团队


  “郭微视听”的建立采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方法。核心成员大部分来自普通同学,使得更多的同学参与年级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的同时,还为团队的标准化独立化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结合学生的喜好及生活动态,实现以服务切入,凭借网络和资源优势,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吸引学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们创建“微之语”“微之视”“微之听”,涵盖了学习、娱乐、日常班务等内容,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频道,在订阅号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一方面就有关内容进行转发、评论,另一方面要共同打造原文学习、资料查询、心得分享的交流共享平台,同时能将青年学生中学习、实践的小事例、小情感随时晒出来,实现学习宣传讲话精神的日常化、长期化。团队以辅导员为领导者,分为视频组、电台组、策划组、网络技术组,每个小组由负责人和小组成员组成。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在各个新媒体领域,对学生思想价值观进行引导。“郭微视听”微信的新媒体形式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动态,把握大学生思想方向,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体现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实现教育活动多元化、全面化,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


  (三)结合学生综合测评,创立独特任务发布模式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也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按照德、智、体几个方面来考核,科学合理地构建测评指标,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郭微视听在此背景下建立了由高校辅导员根据学校、学院工作要求定期或机动发布“视听”任务,由核心学生成员与普通学生组成多个队伍领取相应的“视听”任务,根据一定要求拍摄、录制,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上交“视听任务”,最后由辅导员根据任务完成量给予一定综合测评奖励,这一特色任务发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年级活动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收获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同学之间的友情。郭微视听这一独特的任务发布模式,在大学生综合测评改革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三、“郭微视听”的意义


  (一)“郭微视听”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


  现如今,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构建并不完善,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社会逐步转型,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严重的中国特色式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中“贬值”。此外,学校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社会所需严重“脱节”。多数学生由此激发出的行为就是参加各种培训,试图得到各类资格证,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往往没有得到真正的技能,因此,多数大学生对未来仍是迷茫的。“郭微视听”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其指点迷津。


  (二)提前适应职场要求,将大学生推向社会


  现如今,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足,欧美一些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了解、自我管理,通過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中国大学也有各种实践活动,但力度不如欧美。因此,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价值观及思想政治观并不完善,对社会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以偏概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同时,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突发事件,如何“运筹帷幄”,是一个新的挑战。“郭微视听”结合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指导大学生坚定目标,树立正确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需求之才。


  (三)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便捷平台


  在现阶段,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生活自理、管理自治、思想自育、学习自觉,是一个自主的阶段。如果大学生能在这个阶段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大学素养,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郭微视听,就是一个完全为大学生设计的平台,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及方向,把握大学生全新心理视角,通过对专业人士的采访录制,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为大学生指明方向。


  (四)紧跟时政步伐,培养时代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重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各大高校的重点,更是国家层面的重点。推出“郭微视听”,跟进时政步伐,认识到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占领网络新媒体主阵地,在适合的时机推出“郭微视听”占领新媒体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


  四、“郭微视听”的成效及未来展望


  (一)“视听”反馈之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在我们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师生之间缺少沟通、缺失信任感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在部分学生心中教师经常以“权威”形象呈现,使学生产生“畏师”“避师”等不良心理。由此“郭微视听”建立了“师生面对面”的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一对一远程谈心、交流,从而避免学生产生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而导致学生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的现象出现。


  (二)“视听”反馈之增强素养共创文明网络


  在“郭微视听”网络空间中,我们还将积极开展以“文明上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学子讲究社会公德,恪守网络道德,学习传播健康、科学、向上的信息。同时,要求学生骨干从自我做起,自觉遵守宪法及有关法规,不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信息,不参与非法网络交易,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破坏网络秩序,争做网络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教师要为人师表、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网上文明,维护老师们在“郭微视听”网络世界的尊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文明化网络空间。因而,“郭微视听”的建立不仅完善了高校思想教育传统方式中的一些缺点,还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五、结语


  “郭微视听”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形式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恰当地利用了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熟悉和信任,提高了互助合作和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郭微视听的互动性、共享性和渗透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


  作者:郭委

  第2篇: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面对多元的教育背景,过去的“唯书本论”“唯老师论”都已经相对过时,随着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获取知识的时间变为即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教育对象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外在可以观察到的,也包括其内心世界。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但社会对它所需要的建设者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是否能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成员,亦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过去,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传统的灌输为主,现今,虽然在不断创新摸索中,但进展不是很大。各高校开设的思政理论课,多采用大班合堂,讲解仍以灌输为主,老师和每个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一学期结束,老师和学生还有相互不认识的情况发生,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多半是效果不佳的,学生上课听下课忘,理论知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尤其,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案件,一度将大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禁质疑,大学这样一个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象牙塔,难道不应该是道德的风向标吗?为什么道德的阵地在这里频频失守?这同样也是教育者该反思的问题,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不是“唯智”“唯分”,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大学生。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充分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健康不单单指生理的健康,也包含心理。情感教育的投入正是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情感教育的功能应在于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情感,抑制受教育者的消极情感;使受教育者产生指向正确教育目标的动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是空泛的理论知识,在其过程中投入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创设的情景当中去,自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达到最佳。


  二、有利于调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扮演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听的角色,他们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在中学阶段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却没有更好地思考“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


  大学阶段,大学生应该在伏案苦读的基础之上站起来四处瞭望。微信、QQ、微博等大众媒体平台每天推送的信息量较之过去几十年,显然是更大的。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到主动探求知识的蜕变,这也应该是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教育不应当只是机械的传递和增加,学以致用、不断创新才是最终目的。


  “你要学”通常是来自社会、家庭、学生自己合力的结果,但“为什么学”“怎么学”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这应当是学习的主体该解决的问题,但在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我们似乎没有留给这个问题太多时间,也没有提供足够充分的援助。有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强,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转换角色和身份,适应大学生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凭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而产生的更多问题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着其大学生活,导致学业和身心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情感的投入,以情育人,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理论知识当中,以最真挚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的乐趣,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达到最好的状态。


  没有理论知识做积淀,仅凭情感很难达到一个高度,从而持久而稳定;但没有情感投入的理论知识又未免过于严肃,让人望而却步,排斥接触。


  以最近引起舆论热议的“南海仲裁”为例,大家如此默契地团结在一起,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和表态当中,笔者注意到在此期间,学生在一些公众平台纷纷亮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除此以外,一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视频、图片,一经发布就引起巨大关注和热议……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很多人主动去搜索了南海的相关数据,知道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查找了“南海仲裁”的资料,知道了所谓“仲裁”是就哪些内容展开仲裁,更有一些人将这些理论知识用动漫、动画或者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清晰简明,一目了然。


  可以说“南海仲裁”让“热爱祖国”是唱高调、假大空、表面工程的片面观点自动瓦解,也提起了学生对于“南海问题”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向老师询问“南海问题”,或者主动查找资料,观看新闻,得到理论知识,获得真相以后,爱国情绪变得有理有据。


  这是没有发生在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南海仲裁”中所体现的高涨的爱国情绪,比教师在讲台上用理论知识论证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效果更好,由被动的“你让我爱国”变成主动的“我要爱国”,这足以说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反思,在课堂上讲授爱国教育的时候,是否用了充分的法理事实,是否提供了科学客观的相关资料,是否让学生主动去整理相关资料,用问题引导,是否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到枯燥的理论知识中去……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际关系也逐渐变得复杂,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亦有着他们特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初露端倪时时常被忽略,等到开始意识到严重性的时候,已为时已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近年来,大学生轻生、伤人的案件时有发生,有人总结“恋爱受挫,不堪忍受身心重病、学业或就业压力过重、人际交往困难”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崩溃走上绝路的四大原因。


  大学生离开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校园,新鲜的大学生活同中学时代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角色转换的初期需要有人给予专业的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是对中学时代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所讲授内容的拔高和升华,是对大学生更深层次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着力解决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绪论和第一章部分的内容,就是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展开的。笔者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尝试着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寻找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达到更佳;但有一些老师仍然照本宣科,课件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导致学生仅仅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而学习该门课程,因此,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2]


  高校思政理论课中不缺乏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内容,关键是思政课教师是否能够将情感融入到理论知识中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有侧重地展开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鼓舞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在迎接挑战、步入新生活的时候自尊、自信得到满足,努力、付出得到认可和尊重。[3]


  大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挑战,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完善的身心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投入情感教育,将高大上的理论知识拉回到现实中,拉近到大学生身边,让他们从心底接受思政理论课,拿出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思政理论,这是上好思政理论课的前提,只有思政理论课不再流于形式,才能够真正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融入情感教育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更加生动、亲切、贴近学生的形象出现,在关心、关爱、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伶

  第3篇: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


  一、自媒体的定义


  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戈尔德马克(Goldmark)率先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首先,自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是和传统媒介相比,自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其次,自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任务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表达和分享最真实的想法的一种传播方式。再次,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户外,自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新技术下出现的新媒介,具有超媒体性、交互性、虚拟性、个体性等特点。


  二、自媒体的特征


  1.超媒体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的整合在一起,并通过自媒体媒介实现组织和管理,随着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多种媒介形式的深度融合使资源的跨行业配置、媒体信息跨平台共享、传播影响力全方位的渗透,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重媒介元素一体的超级媒体出现在新媒体领域。例如,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就很好的体现了传统媒介的特点,也体现出整合广告、出版、电视等多种媒体的超媒体特征。


  2.交互性。交互性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点”和“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变成了“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网民可以通过QQ聊天、BBS留言、网友点评进行发言。在这种环境中互动,信息不再只是某一方单一的发出,而是在更加建立在平等的原则下双方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增强了信息参与者的动力,弱化了信息控制者的身份,在新自媒体下,这种平等,无压力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人欢迎,也更加活跃,这是自媒体最大的吸引力。


  3.虚拟性。自媒体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网络等平台上面的,使得人际传播不用面对面,很多人在网络上可以匿名交流,言行没有规范性,还可以虚拟出这种人际关系,真实性不能保证。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虚拟超市购物,通过虚拟社区交友,人的生存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


  4.个体性。个体性指的是自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信息交流与服务。传播的核心是共享和交流,人们在自媒体环境下可以实现相对自由、便捷、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交流。接受者可以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類数据库中搜搜,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和媒介的表现形式,微信、博客的出现是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想写就写,想说就说,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接收消息等,自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体时间和兴趣进行安排。


  三、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拓展了教育的形式。一直以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座谈、讨论、谈心为辅,这在空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不受空间的局限性,网页、网站、视频等网络资源的出现,教育者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提供大学生上网浏览和阅读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QQ等更加便捷的网络交流平台,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能随时学习交流和讨论时事,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也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此,借助自媒体技术,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丰富了教育的内容。首先,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很好的选择性。其次,自媒体的发展,使教育者也成为受益者,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媒体提高学识,用更丰富和全面的知识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媒体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形式,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3.促进了教育的互动。在网络上的交往,交往对象扮演的社会角色存在虚拟性,交往的对象在网络平台上交流更加的平等自由,这种交往无直接利害的关系冲突,在心理上不存在负担。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交往者往往更加放松,更加愿意表达,能更深层次交流。同时,在网络上,身份角色是可以变换的,教育者可以变成受教育者出现,而在网络上制作信息和发布作品的时候,受教育者又成了教育者。在新媒体平台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很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十分有利于教育的互动。


  4.提高了教育的效率。现如今新媒体在网络、手机短信网络等形式的信息传播十分迅速,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浏览和查看信息,而教育者同样可以以此方式及时传送教育内容给受教育者,使教育的思想内容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及时找到资料,供学生参考,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需要。这不仅提高了教育的效率,还增强了教育学习的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现代性。


  四、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自媒体给教育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自媒体时代信息开放、平等等特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位置变得越平等,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逐渐淡化,在自媒体环境下,获得信息更加的便捷,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自媒体上获得对教育教学有用的各种资源。而大学生同样可以在自媒体上获得信息、查阅资料,帮忙自己更好的学习。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并不意味着比受教育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享用权,教育工作和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是等量的,获得的路径和渠道也是平等的。同时学生对自媒体的接受能力甚至比教育者要更快。因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对教育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2.自媒体容易引发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人格障碍。自媒体都带有很强的互动性与虚拟性,大学生在网络上匿名交流,可以减轻负担,因为他们的言论可以没有任何禁忌,也无需为自己的言论的真实性负责。虚拟世界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偏差,忽视自身真诚性,同时和他人缺乏交流,甚至喜欢这个虚拟的模式,出现心理危机,甚至引发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3.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平台之一的自媒体媒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需要熟悉掌握自媒体的信息,还需要懂得如何运用和创新,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天然的认同感,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着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不够,网络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观念更新略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甚至部分教师对网络等的熟悉程度还不如学生。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努力建立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水平强、熟悉学生特点的网络教育者专业队伍。这就对在自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素养的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五、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途径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创造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网络环境。作为自媒体发展的主要代表,网络有自身管理的特点,因此,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技术。“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要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是党中央对全国各大高校的政策性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当今的时代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网络生动形象地传播出去,使学生们在乐中学,由乐中思,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运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手段新媒体化。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多不稳定因素、社会思潮、师生舆论动向可以通过BBS、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在自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对这些平台进行管理。高校想要快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还可以尽快建立一支网络信息快速反应的队伍。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论坛管理员和学生党员干部都要时刻掌握情况,及时汇报,通过这些手段使平台真正成为服务学生、改善工作的重要途径,成为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工作的有力工具。


  3.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新媒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影响他们。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堵向导的转变,坚持疏堵结合。利用自媒体宣传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媒介平台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高校学生,实现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4.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加强大学生自媒体自律教育。自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戰,这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变得尤为重要。首先作为高校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媒介影响的认识,很多人对媒介有认识上的错误,有夸大和忽视传播媒介影响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刻认识媒介影响的根本原因和途径,才能有更加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引导大学生掌握一些媒介知识。了解媒介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有些是被加工制作出来的。同时要了解自己的现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媒介上的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要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要发挥课堂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要确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学目标和大纲,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本校有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作者:胡洁

上一篇:大学生国防教育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下一篇: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建设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