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创新探索思考论文(共5篇)
第1篇: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基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做着贡献。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来都是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诚,就是诚实守信,要讲信用,主要包括在商业交往中要讲诚信,对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等。孔子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士”,亦即君子,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保证,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逐渐走向成功,人生将会越来越亮丽多彩。反之,一个处处背离信用的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然会变的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很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党中央提出要“以德治国”,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十八大报告中着重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可见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国家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大学是人才荟萃的高等学府,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家应以“诚信明义”为基础,以“诚信”为前提,确立约定,信守承诺,真诚相见,和睦相处,实现自立自强,做到“慎独”,求真务实,言行统一,努力营造良好的系风、班风和宿舍风气,共创团结协作、健康向上、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使自己不断进步,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教育本应是一块净土,但是在大学校园里,在我们的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不少缺乏诚信的表现,让我们不禁忧心忡忡。不可否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带来物质文明繁荣、人们思想观念解放的同时,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与之俱来。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几乎都会或多或少在校园里留下投影。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无孔不入地侵蚀着莘莘学子以及象牙塔那方殿堂。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某些方面仍不成熟、不完善,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仍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亟待探讨解决。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根据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实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必须从以下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切实加强“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牢牢把握住自己诚信选择的方向,结合具体鲜活的事例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体现“两课”教学的坚定性、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提高诚信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第二、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
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充分利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QQ群、微博、微信的作用,广泛了解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第三、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压力加重等现象,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实际状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减轻各方面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良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广泛开展诚信评价,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针对少数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现象,我们应该合理有效的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评价,引导他们对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国内国际局势展开讨论与评价,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进行道德评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切實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第五、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有组织的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朗诵、辩论、报告、讲座等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不讲诚信的大学生不能称之为人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开放的现代化建设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刘进
第2篇: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国的根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失了诚信都不能走得长久。大学生作为未来走进社会,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确保其拥有诚信美德。但是,目前诚信缺失的现象在我国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十分明显。为了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让大学生更好的报效社会,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本文主要从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德育视角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所谓诚信,就是指承诺与行动达成一致。言而无信非君子,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得长远,就必须确保国民诚信。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诚信更是保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要素。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给高校诚信教育敲响了警钟。
1、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形成原因
1.1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能够明确道德和文明的重要,但是在实际行为中,却又违背了自身的认识,形成一种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诚信。第二,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或者见过周围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从而造成错误的观念,认为讲诚信没有作用,导致诚信观念受到影響,从而做出有违诚信的行为,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1.2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大学生受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现象的影响。现代科技技术十分发达,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途径也方便了许多。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大量负面、消极的信息进入大学生视野,受这些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本身诚信观念便会受到冲击,从而导致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其次,高校道德教育没有发挥有效效力。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程度却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道德教育课程都是采用教师口头教学的模式,将道德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不注重实践,效果十分低下。
2、德育视角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2.1将诚信教育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在诚信教育中,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重视诚信学习。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诚信规范。学生在拥有足够的诚信意识之后,教师就应该慢慢引导学生接触诚信规范,主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开始,制定诚信规范。第三,帮助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诚信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遵循道德规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诚信的习惯。
例如: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诚信的理论,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然后教师制定出一些诚信的规章制度,利用竞赛,或者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最后让学生养成习惯。
2.2把握诚信教育的精髓,丰富诚信教育内涵
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引进先进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将诚信教育与国家发展政策联系起来,从而让诚信教育更具时代特色,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教师可以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先进诚信教育理念,丰富诚信教育内涵。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重视诚信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将诚信教育理念深入到脑海当中,从而指导日常的行为规范。
例如: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进入到课堂中,既让学生了解实时,也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
2.3加强诚信教学的实践过程
目前,我国高校诚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略了诚信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想要提高大学生诚信观念,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将诚信教学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加强学生诚信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例如:高校可以举办一些“讲诚信,树新风”的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有关于诚信的社团,让学生将诚信融入平时生活当中。
3、结语
高校实施诚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因此,在德育视角下高校开展诚信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诚信的重要,从而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其次,将诚信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从而改变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作者:陈骞
第3篇: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与研究
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的高校,诚信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研究大学生诚信问题,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诚信思想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思想内涵有两层意义:其一,“诚”作为哲学与道德范畴,本义真实,引义诚实,是为人的基本素质;其二,“信”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为信用,是人的内在“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亦即取信于人。
孔子云:“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无信不立”。“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故而,“诚”“信”结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也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
1.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一些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资料、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个别甚至发展到参加考试、撰写论文等找“枪手”替代。甚至有的在考试后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
2.生活方面存在着许多信用不足。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存言而无信、违背社会公德。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提供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政府贴息无担保信用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辜负政府信任,在获得助学贷款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少数大学生毕业后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还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编造理由来获得贷款,在取得助学贷款后,将贷款用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
3.毕业求职择业时弄虚作假。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采取伪造学习成绩、学校评语、获奖证书、培训经历等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往往事后不履行就业协议书,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作为国之栋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存在诚信危机呢?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的错位。一是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虽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但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吃亏”等古训仍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二是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上出现的失范行为和现象不能得到应有的制约制裁。
2.家庭教育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重智轻德,忽略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对孩子的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纵容、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离。
3.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以自我为中心,高校扩招以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又有从众心理,最终导致缺失诚信。
4.诚信教育体制不健全。基础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升学率,进入高校后偏重求知,而忽视了“为人”的教育。许多学校未开设诚信教育课,导致大学生诚信问题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四、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同时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对人的成长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用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舞大学生积极向上,加强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美。
(二)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学生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因此,诚信必将日渐成为人们内在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确立诚信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提倡诚实守信,逐步丰富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为不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加大实践教育力度,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最终养成必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不断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诚信、理解诚信,并自觉运用诚信,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
(四)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校园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校园文化是否健康、校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因此,要切实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教育活动,高校要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各项评优选先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各类校园刊物及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浓厚的诚信意识,大兴诚信之风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施教者的高校教师,其诚信度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大学生的学术信用和生活信用两部分。其内容可以细化到作业、考试等与学习有关的诚信状况以及贷款信用度、与他人交往信用度、求职信用度等生活的相关内容。最后,还要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高校评价体系。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是大学生能够成才,能够立足于中国,能够融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素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易娟
第4篇:论受助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自我提升途径研究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对推进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树立大学生诚实守信典范至关重要。但从实际现状来看,大学生缺乏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将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出发,针对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并引入优质理念,以促进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
一、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情况
1.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缺乏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意识
笔者在对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是只享受国家资助但并没有履行社会义务,在完成学业后能够回馈社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中的常见现象。近年来国家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各类国家资助,同时并未强制要求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应履行哪种义务。但从诚信道德角度出发,受资助大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应树立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由于高校教育缺乏感恩教育,学生接受国家资助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2.生源地助学贷款大学生違约情况
截至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已经有八个年头,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过程较为简单,申请资助的大学生通过本人或合法监护人到户籍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手续就可获得资助,贷款过程十分简单,且不需要担保和抵押。但由于学生就读于外地学校或毕业后在异地工作,使金融机构与助学贷款申请者无法取得有效联系,容易造成毕业后违约事件发生。
3.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真实情况有待考证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标准尚未统一,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会直接影响贫困资助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诸多院校中,学生只要提供相关贫困证明材料就能够认定为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由于高校人力与物力的限制,导致高校无法核实学生贫困信息的真伪,造成在贫困资助过程中出现较多虚假证明。
二、基于创新思维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引入及特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诚信教育过程中,为提高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同时,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求,创新教育方法,以优质理念为出发点,探索创新操作方法,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诚信水平。引入优质理念,要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粗放型教育模式,致力做细、做实,基于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高校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善,促进整体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素质的提升。在诚信教育中引入优质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理念具有精、细、准、严四大优势。
精:优质理念中强调对完美效果的追求。精更多是指精益求精,追求高质量。管理者将该理念作为管理核心,将追求完美作为管理目标,将优质作为一种文化在队伍中传播,促进所有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管理目标。
细:注重管理细节,加强工作细节把握。将管理工作按照层次进行划分,分清主次,保证管理过程细而不杂。对细节的管理要注重规范性,通过程序化、标准化手段进行组织管理。对细节的把握与管理就需要管理者具备规划能力,在客观分析条件下实现全面管理。
准:准确地分析信息,把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决策的客观性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工作量、工作数据以及工作时间等拿捏准确,保证计划严格按照预计时间完成,保证工作效率。
严:作为优质中的关键条件,“严”更多是体现在执行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对所有出现的偏差可能进行控制,保证所有创新方案有效落实。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三、优质视角下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探究
1.从全面角度出发,加强各级领导对优质的重视
针对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提高重视。高校各个部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创新工作实施。第一,各级领导要在对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核实工作中做细、做实,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教育规划与部署,同时要注重其可操作性,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及诚信教育精而不杂;第二,专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的各级领导与教师,要定期进行会议商讨,根据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情况,深入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措施,使优质真正成为高校诚信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
2.强化高校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主体,本身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承担着诚信道德教育任务。基于高校教育环境及诚信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实践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优质理念中强调根据不同实际需求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教育及诚信教育工作中,管理教育方法相对传统,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的诚信教育流于形式,未发挥其诚信教育的作用,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这就造成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应当不断强化高校之中的诚信教育,确立高校中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3.提升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及自我教育相融合
教育理念作为实际教育行为之中的先导,对提高当前阶段高校资助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有看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教育理念,可以加强诚信教育,促使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社会环境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不断适应环境,应当引导学生在思想方面与此适应。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就应当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我国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之中包含了多层含义:第一,自然层面。学生需要自我教育,尊重他人,达到人才素质要求。第二,社会层面。需要能够为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环境,更加应当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的创新活动形成。第三,精神层面。加强对人才的理解,尊重学生。
教育活动的根本应当是塑造人才,高校则需要从教育与自我教育角度出发,探究两者的彼此融合,看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内外都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建立信心。
4.自我教育的功能分析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也应当有所注意。这是因为诚信教育之中学生是主体身份,是关键要素,所以,只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大学生自控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为此,应当加强自我教育功能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与配合能力,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自我教育强调的是高校之中开展教育工作应当充分分析当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教育,激发学生改善自身素养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能够结合教育目标完成转化。针对大学生采取诚信思想教育,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提升诚信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自我教育的功能性。
(1)提高学生自律性。从大学生角度出发,诚信除了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更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关系密切。大学生应当在个人诚信方面严格要求自身,追求道德诚信。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自律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还应当通过建立多种渠道的方式完成學习。
(2)锻炼自我诚信教育的意志。诚信意志属于诚信教育中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诚信意志属于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让人们在日常行为之中充分履行诚信原则,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攻克困难。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加强诚信意志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独立性以及行为果断性的意志培养,还需要积极宣传诚信事例,推广诚信守则,让诚信品质伴随在生活左右。独立性是人格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特质,个人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更好地融入人群、融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诚信意识。此外,还应当具有自制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3)强化学生诚信行为,并养成诚信习惯。诚信行为属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综合性体现。诚信行为代表的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准,更加是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标志。守诚信,有时候需要有所取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好诚信习惯。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为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首先要构建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以有效引导市场经济。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高素质群体,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情况直接影响国家资助体系开展效果,同时对高校资助工作及资助制度都有着一定影响。提高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促进高校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提升,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高校加强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大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始终将其作为自身的基本素质不断提升。
第5篇:试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地位逐渐上升,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整体精神面貌,个人素养的表现之一,诚信是品质更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的诚信一般表现在学习诚信、工作诚信等方面。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针对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开辟诚信教育的新路径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考试方面,还存在着抄袭现象,这就是一种不诚信态度。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路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创新,结合学生实际,从生活,学习,就业乃至经济各个方面加以适合的诚信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的具体状态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态度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学业上的不诚信,另外在生活、就业态度上同样存在问题,应该加强重视。
1.学业诚信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抄袭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课堂教师留的作业,很多学生基本靠抄袭完成,或抄袭书籍资料或抄袭其他同学,甚至对作业内容,题目没有任何了解,完全照抄过来。在一个是对于论文的撰写,学生也在肆无忌惮的抄袭,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没有创新思维,这样的论文通过率不但很低,而且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最为严重的还是考场作弊,几乎高职院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尽管大多数学校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考场作弊一旦发现,不予毕业证,但仍有很多学生置之不理,投机取巧。这种学习上的不诚信,造成了学校的困扰,教师也为学生的发展开始担忧,这不仅仅是学习的弊端,更是一个人诚信态度,素质素养的表现。学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就业诚信
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成果也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就业,然后,再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很诚信问题。首先,简历过度修饰,简历内容过分完美,出现作假现象,大学生过于注重简历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简历只是就业过程中对个人情况的大概介绍,这与用人单位需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并无直接关系,简历再完美,基本的诚信都无法保证,工作更无从谈起。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于用人单位签约后,遇到令自己更为满意的工作机会,如此怎样选择?诚信态度不好的学生会立刻放弃原有的工作奔向新的工作单位。这就给用人单位在成了损失与不便。当然,违约还是少部分的存在,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坚持诚信,端正就业态度的。
3.大学生个人生活诚信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经过数据调查显示,诚信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如在是否守时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有不守时的缺点,与朋友约好的时间迟到或者不赴约。还有捡到钱财物品时,多数人都会据为己有。虽然这都是日常小事,但小事做多了,就养成了习惯,久而久之,缺乏诚信的态度就养成了,这就关乎个人品质了。所以,大学生生活中的诚信建立也是很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而诚信教育是基础,是基本要求。对学生个体而言,诚信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和谐统一。对社会而言,大学生诚信态度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向发展,能够提升全民素质,民族素养。对社会经济的进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所以,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开辟新的教育路径,提高诚信教育的水平,促进诚信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诚信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中,要立足精神文明将设,以社会楷模为榜样,不断学习,比如拿经济大亨李嘉诚为例,正是由于他的诚信,得到合作者的信任,在生意场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以此激励学生,加强自身诚信与道德建设,认识到精神文明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自身加以改变,寻求进步,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诚信度。
(二)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在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上的,只有保证诚信,才能德智体真正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诚信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要加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从小事开始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懂得全面发展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在诚信的基础上,学习,生活,工作,把对诚信的认识与实际作为相结合,提高个人道德品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与客观和谐统一,才会获得最广泛的发展空间,进而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才越大。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良好的诚信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又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更关系着民族素养的提升,而这一切基础是诚信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不但需要社会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寻求新的路径,根据社会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变。才能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作者: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