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对大一学生学习《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2 15:26

  一、引言

  从2008年起,国家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其中,高校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大一学生能否从这门课程中获益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如何开设好大学一年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高校开设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随着全国各个高校逐步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许多高校已普遍认识到这门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刚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家长老师管得严,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步入大学后并不能够有效管理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而让大一学生参与到职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职业分类、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大一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就业观,能有效促使大一学生理性规划大学生涯和自身未来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近几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毕业生在毕业时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某些高校就业率虽然高,但是学生的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清楚自己需要找什么类型的职业,缺乏自我认识和就业技能,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因此,这就有了要将《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纳入高校大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可以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职业和就业知识进行了解,提早培养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在毕业前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对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就业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据调查,多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什么用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比较乏味,学不到有用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课程结课不用采取考试方式,考核容易通过等。这就造成学生忽视这门课理论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生将专业课的作业带到课堂上,教学效果不佳。


  第二,承担本门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限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由各学院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重,又大多采取独立备课,专业化水平有限,授课内容大多是照本宣科地教学,或者是自己搜集整理的一些材料,很少采取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往往存在无趣、不专业、与现实脱节的现象,长时间下来,这门课程的教学便达不到原有教育目的,失去课程开设的意义。


  第三,高校对本门课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自《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被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以来,诸多学者出版了大批教材专著。但高校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教材内容与当代社会、经济和学校专业、行业发展的结合度也不够。另外,在大学一年级的课时安排上,往往采取每章节2学时理论教学和2学时的讨论课教学,没有及时的实践教学安排,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较难设计,理论教学效果差,讨论课学生兴趣高,课后接触内容不多,出现学习不连贯、不系统、不应用,课程大多流于形式。


  三、提升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第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在高校中,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高校应当专门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任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特点和专业情况,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增加设置不同的职业和就业情景的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可以使用体验性教学,在课堂外带领学生到就业单位参观、学习和工作等,使学生在课内、课外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第二,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所以,任课教师需要从“教教材”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理念,除了学校选定的教材外,还要多参考一些权威的教材,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电教片、网络教材和实物有机地融为一体,扩大教学内容信息量,根据校情、学情的分析,导入切合一年级学生的案例、就业信息和情景模拟等,以合理的拓展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全面,更具应用性;另外,高校应根据各学院专业情况来设置课时数,总学时安排不应低于教育部建议的要求,应采取小班授课,教师可以自行合理地设计课程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教学课时,以满足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求知需求,以及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真正体现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


  第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容易,造成一些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认为本门课程容易通过而不够重视,无法真正考核到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情况。对此,高校应完善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求任课教师多渠道地探索,从到课情况、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实践能力、结课论文(或考试)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分值比重。通过增加考核的难度,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重视性、积极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而引导和启发大学一年级学生尽早做好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更好地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要真正地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导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就有必要对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由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由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昀终实现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柳桂娥,邱冠文.高校职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50-53

  [2]尤卫玲.增强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考索.探微.2015.5.244

  [3]余海蔚.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J].教育观察.2015.2.72-73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作者:王风云


上一篇: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主学习理念探析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