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和非医科大学生生活方式比较分析
营养状况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精神面貌、在校期间的行为、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医学教育对医科学生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笔者分别对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饮食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医科院校和理工院校各1所,按班级整群抽取一~四年级在校学生各150人,共1200名。其中医科院校和理工院校各600人。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医科院校男生297名,女生303名;非医科院校男生337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龄分别为(20.43±1.52)岁和(20.84±1.35)岁。
1.2方法调查之前,调查者向学生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在班级内统一发放问卷,集中填写,独立完成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个体基本情况、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运动行为。
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医科和非医科院校学生吸烟饮酒状况在调查的600名非医科学生中,有296(49.3%)人饮酒,200(33.3%)人吸烟;600名医科学生中,有175(29.2%)人饮酒,48(8.0%)人吸烟。非医科学校学生吸烟饮酒的人数明显多于医科学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医科女生的饮酒和吸烟率高达33.8%和22.1%,而医科女生饮酒和吸烟率分别为12.9%和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2医科和非医科院校学生饮食习惯比较医科学生吃早餐的人数占81.3%,非医科学生占49.8%(P<0.01)。而在晚餐问题上,2校学生均存在晚餐吃得晚、晚餐吃得最丰盛、吃得最饱等现象,但是非医科学生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医科学生(P值均<0.01)。另外2校学生都存在睡前进食、吃零食、吃饭快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并且具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2校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相当(P值均>0.05)。见表1。
2.3医科和非医科大学生睡眠和休闲时间安排如表2所示,非医科学生每天睡眠少于6h的人数明显多于医科学生(P<0.01)。2校大学生睡眠时间小于8h的都超过半数,大部分大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另外调查显示,2校学生都存在活动时间不足而看电视、上网时间较长等生活方式问题。
3讨论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队伍的主力军,是健康的维护者。但是无论是医科大学生还是非医科大学生,都存在很多生活方式不健康问题,很多大学生都做不到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3.1大学生应开展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医学教育对医科学生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信念具有一定的影响[1]。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非医科学生的吸烟饮酒率均高于医科学生,这说明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做的还不够好。
3.2合理膳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调查表明,2校学生均存在不吃早餐、晚餐吃得晚、睡前进食、吃零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在不吃早餐、晚餐吃得晚、晚餐最丰盛和晚餐吃得最饱等不良生活习惯上,非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医学院校大学生。每天吃早餐是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2],早餐在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重要地位[3]。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如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精神不振,诱发肠炎等胃肠疾病、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病,加速衰老等[4]。
3.3睡眠和活动不足充足的睡眠是大学生一天学习和活动的保证。但是调查发现,医学和非医学大学生分别有56.5%和74.5%的人不能保证每天有8h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失去平衡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活动不足也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常运动有助于消除多余的脂肪和能量,强健肌肉,改善心脏功能,加快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压力和舒缓烦躁情绪。大学生不运动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5]。
大学要培养人才,更要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才。但是目前学校的相关教育似乎还没有跟上,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有研究显示,大部分高等院校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还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6]。加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是高校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应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论和观念,防止、反对和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开放性的生活方式结构,使他们践行良好的生活方式。作者:刘静,解颖,本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成人高等医学教育
下一篇:农业信息化与高等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