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有许多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积极开展了口语教革工作,文章就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生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进行研究,为其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MDYB201409。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14-01
长期以来,众多大学的英语教学采用的都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课堂也都是为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有关学习信息,学生也就很难有机会开口说话,进行口语能力的锻炼。这就需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下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口语教革展开研究,指出其教革的策略。
一、教师要丰富自身综合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涉及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英语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涉及了现今当世界科学文化中的各个方面,在其语言结构上,特别是英语的词汇中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各类文化信息,对英语语言意义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有一定跨文化的意识,引导蒙古族学生将英语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中帮助蒙古族学生走出文化理解的误区。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生的教师在精通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关注英语语言文化与蒙古族语言的发展动态,做好与时俱进。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英语教师要广泛地汲取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丰富自身英语基础知识的底蕴,这样在实施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口语改革中,教师可以尝试着构建出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教师在保证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可以结合内蒙古地方实情,了解地方文学、历史以及地理等各方面的知�R,争当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改革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二、开展合作式学习,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蒙古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像一些优秀的学习者,其学习特征是敢于尝试、不怕出错,这时候,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十分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与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进行口语练习,打破心理障碍,大胆地进行教育,与他人进行合作,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参与交际,积极与人合作,从而达到学习语音的目的。
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的社会心理氛围,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一般来说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者是团队中,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责任分工,以此来进行互助性的学习。教师开展合作式学习,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积极地英语表达与交流,营造出课堂上的语言环境,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锻炼机会,在彼此合作与相互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三、挖掘口语教育资源,融合多渠道的信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性学科,在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口语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因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偏远,其英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提供给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更多的口语学习资料,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与论坛的浏览,了解英美的文化;还就可以进行英文报刊、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资源的阅读与观看,继而获得广泛与新颖的英语信息。
四、总结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口语教革,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学生则要保证自身英语学习兴趣,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学习更多与英语相关的知识,抓住一切锻炼口语的机会,这样教革目的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本文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杂志
上一篇:林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