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调查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对专业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熊亚辉,黄卫华,朱欢
关键词:GIS;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文旨在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总体状况和变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和发现我校开设GIS专业以来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规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为学校GIS专业今后办学方向,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大一新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希望可以对我校GIS专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分布结构分析
(一)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去向基本现状
统计数字表明,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就业、读研和出国3大类(详见表2-1)。
从表2-1可以看出,我校GIS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就业,其次是读研。这是因为GIS专业所学知识专业性更强,更易就业;在读研的毕业生中,考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修读了金融学、会计学而选择考取金融学、会计学方向研究生。
(二)我校GIS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总体分析
从就业地域看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看,本文通过分析获取的数据将其分为河南省,北、上、广、深和其他三大类(详见表2-2)。
从表2-2可以明显看出,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充分说明了我校GIS专业学生更大程度上愿意留在中原大地上,为中原经济建设和家乡建设,贡献知识和力量的决心。其次为北、上、广、深,一是一线大城市经济发达,本来就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一线大城市地理信息产业较发达,市场需求更大,平台更高,毕业生更愿前往发展。同时,也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前往除省内,北、上、广、深以外的其他地区打拼。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将其分为公司企业,党政机关,金融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四大类(详见表2-3)。
从表2-3可以明显看出,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公司企业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到党政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位居次席。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辅修了金融学或会计学而从事金融业,当然也有个别毕业生选择了在学校、科研院所的稳定工作。
从性别差异看
性别也是影响毕业生去向分布的因素之一。总体来看,在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GIS专业作为理科专业对女生来说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都很大,就业相对困难,多数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女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好于男生,在考研方面具有优势。从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报考的专业来看,考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方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只有极少数同学考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产生这个现象的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GIS方向研究生相对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难考;二是在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而女生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较男生更吃力。
二、结论与思考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我校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就业、读研和出国。
2>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其次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
3>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公司企业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也有较少部分到党政机关、金融业、学校、科研院所工作,在读研的毕业生中,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4>从读研的毕业生报考专业来看,除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修读了金融学、会计学而选择考取金融学、会计学方向外,绝大多数报考了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方向,报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同学很少。
(二)思考建议
总体看来,我校GIS专业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为了使办学更上一层楼,本文提出3点建议作为参考。
1>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
毕业生的成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其他许多与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比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立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接受市场检验和反馈的一个漫长过程。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学校应定期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地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在校生的就业辅导具有了针对性。
2>改革完善课程设置
通过对我校GIS专业个别已就业毕业生访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建议,笔者认为GIS专业作为地理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应该加强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扎实的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分析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学生也要也要注重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质学等基础地理学科的学习,但有些实践性较弱、对动手能力要求较低,须死记硬背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开设。本文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