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语文与公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12 11:02

  摘要:公安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民警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学语文具备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天条件,大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好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因素,重视审美教学过程,使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张志卿


  一、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是党的一贯教育方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内容上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业的领跑者杨叔子教授言)


  人文素质又称人文底蕴是指人所掌握的文、史、哲等有关人文知识涵量,从人格上看,是指主体通过学习和修炼内化而成的心理品质和意识、观念,外在的表现为其言谈举止及其品格上。人文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的核心,影响其他素质的养成。


  二、加强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公安教育的特殊性。


  公安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化,是以培养共和国人民警察为目的的教育。公安教育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职业教育。有人言: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优质产品,有品行欠水平的是次品,有水平没品行的是废品。公安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绝不能出废品,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必须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公安院校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通过公务员考试直接加入到公安队伍当中去,高校学习是他们成为人民警察的最后的准备阶段,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当一名人民警察应需的各种素质,而人文素质在其素质结构中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警察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人,是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缺乏人文素质,就容易在利益、人情面前迷失自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人社会上不乏其例。


  2.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堪忧。


  从整体上看,公安院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其他院校注重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校学生纪律性强。但深入其中会了解到人文素质堪忧的一面。


  首先,学生初入高校,对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缺乏真正的认识,加之又刚刚失去高考这个强大的动力源,人生暂时失去了支撑,在半军事化的学校管理中他们虽然有着统一的行动,却没有高度统一的思想。其次,公安院校也并非是一方净土。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现代文明的发达,与之相关的一些思想观念也流入校园,让学生出现价值观念方面的困惑。群殴、偷盗、轻生、短信诈骗甚至在实践环节中冒充领导滥用职权等现象也有所发生,人文素质缺失。这种现状说明了公安院校学生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三、大学语文具备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天条件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里先导性的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丰富,其它学科无法替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现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教材,受欢迎的几个版本的入编文章篇目大多为本国过去和现当代的名篇佳作,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它凝集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富含着博爱大众、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奉献人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底蕴。它是中华民族日益强盛、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之源,也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厚植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2.大学语文富有艺术美。


  大学语文中的名篇佳作都是精美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充满了形象、语言、意境等艺术美。文学正是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启人回味的意境来感染读者,使读者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同时读者在艺术享受过程中,其行为观念和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中,受到了影响和改变。大学语文课在对文学艺术美的鉴赏过程中,在为学生提供美感、愉悦和享受的同时,会使学生的人生的品位、格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完成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接轨


  如何完成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接轨?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大学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公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公安院校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并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人文精神的培育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肩负起在大学语文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2.用好传统文化的沃土。


  既然大学语文大多以传统文化为内容,那就要挖掘好其中的人文精神,设置好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它为铺设未来人民警察的人文底蕴服务。


  如我院现采用的“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所选先秦诸子语录大多是关于修身问题的,其中《君子安而不忘危》、《君子和而不同》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语句,从篇名到文中语录都反复关联到“君子”。“君子”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身份概念,更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概念,是古代人们的道德楷模。但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君子”这个道德意义浓重的词语已经非常淡化了。为了找回传统的人文精神,并用它治疗现代文明的痼疾,可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预习要求:①搜集孔子有关君子的其它语录,加以理解。②思考:我们现代人、人民警察需不需要君子的精神?就此课堂展开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君子的精神不能丢,人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我们警察更需要君子“和而不同”的独立精神和团队精神,需要“安而不忘危”忧患意识来警醒自己以保社会的和平安定,更需要对富贵的淡定以抵制工作中来自于社会邪恶方面的种种诱惑,通过对传统人文精神的重拾,使之渗透并植根于学生的思想深处。


  3.教学中重视审美过程。


  在审美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关于对屈原这一形象的审美,有的同学对于其投死汩罗这一自主的人生选择提出质疑,认为屈原应游走他国或隐居乡野,这正说明学生缺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缺乏理想主义精神,屈原是殉理想而死,在他那里理想高于生命,生命的意义高于生命本身。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对屈原这一文学形象,以及其在文学史上崇高地位认知和把握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道德情操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中可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契机很多,只要提高认识,可随机的把握这些契机。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加强警察队伍建设,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根本的途径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即大力抓好警察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抓好警察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获得非一日之功,需长期养成,公安院校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科特点,为预备警官们人文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本文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上一篇:公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

下一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