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应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
发布时间:2015-07-10 08:38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既是社会的一员,又是家庭的一员,出了学校后还将从事某种职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从书本定义上讲?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总和。但是?道德不是一层不变的单一概念。因为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衍变成了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就相继产生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三种道德规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分别简述之。
1.大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社会公道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马克思称社会公德是“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也是社会道德的支柱?极大地有利于培养高等学校“四有”新人。换言之.社会公德既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又具有时代性、历史传承性。
客观地讲?在今天?多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公德。例如?在图书馆自习时大多数学生懂得安静、不防碍他人正常学习?懂得爱护图书资料;在食堂用餐时?懂得依次排队、礼让师长;在考试时?反对弄虚作假、企图舞弊过关?提倡公平竞争;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分明、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这些现象令人欣慰。但在另一方面?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极少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公德。如?在考试时寻找“枪手”。在公共场合言行古怪?甚至违法乱纪?极大地败坏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形象。如果我们不能对上述现象果断做出科学对策?将使社会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认同感下降?后果堪优。
2.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初步的职业道德意识
大学生虽然还没出社会.似乎还谈不上什么职业道德?但是?大学生很快会进人社会而融人某一职业中?我们高校完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宏观的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他们初步的y,业道德意识?明白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人社会后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行事。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以及职业作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凡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公民?都将面临职业道德的约束。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使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高校学生总会步人社会?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意义在于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以从中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发现?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或从事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他们在就业后所显现的职业道德素质一般较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当今中国?无论是社会还是农村?无论家长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好是坏?大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在各自家庭中处于实际的核心地位。从读小学开始到读完大学?每个家庭所提供给大学生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动力是无法计量的。目前?有些过分溺爱孩子?一味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过分的宠爱?使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回到家中总以“英雄”自居?不尊敬父母、长辈?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能为家庭分忧?自私自利……这是极其有害的!古往今来?中国人都讲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张“孝顺父母”、“家庭和睦”?这与世界文明的前进潮流也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德育应针对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的现象?及时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摆正其在各自家庭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发挥的作用?理解家长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长辈。
二、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应立足以下几点:(1)高校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学生树立“遵章守纪为荣、违章违纪为耻’?的观念?把“遵章守纪”这一外在要求变为大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目前?大力整顿高校的学风、考风?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就是一种有效的公德教育。(2)高校应把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灌输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现代社会?法律与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两把不可缺少的“神剑”?如果把所有的道德问题都交给法律去解决?将会使人们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故而只有把道德教育和法律结心起来?才能彰显道德的威力。(3)必须重视“小事”上的公德教育。若放纵某些大学生在“小事”上的缺点,将会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恶性发展,等到出现大问题时再想扭转局面,恐怕不是易事。目前,少数学生恶意破坏教室、宿舍、图书馆以及校园的公共设施,其初衷或许仅仅是好玩,他们未必意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但一些学校对此现象重视不够,没有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派后勤职工把受损的公共设施修好了事。其结果必然是,公共设施继续被破坏,而那些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将继续丧失,并有可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通过德育课、就业指导课,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观念,为他们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人只有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意识观念,才能培养起职业情感、树立起职业理想,也才能做到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2)引导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高级人力资源。目前,少数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几乎不考虑社会的利益,单纯追求就业环境和经济报酬的最优化,怕吃苦,这是需要纠正的。同时,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不计名利报酬,立志西部、扎根艰苦行业,这是值得高校德育界大书特书的。(3)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工作者向大学生进行爱岗就业的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此夕卜还可以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两课”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应当把家庭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觉的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的爱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家庭婚姻方面的道德教育,以正确对待家庭婚姻问题。大学生是家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成家立业,因此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点,强化对他们的家庭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公德要齐头并进。现在有些地方和个别教师只讲公德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这一现象应该说是片面的德育。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既是社会的一员,又是家庭的一员,出了学校后还将从事某种职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从书本定义上讲?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总和。但是?道德不是一层不变的单一概念。因为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衍变成了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就相继产生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三种道德规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分别简述之。
1.大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社会公道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马克思称社会公德是“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也是社会道德的支柱?极大地有利于培养高等学校“四有”新人。换言之.社会公德既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又具有时代性、历史传承性。
客观地讲?在今天?多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公德。例如?在图书馆自习时大多数学生懂得安静、不防碍他人正常学习?懂得爱护图书资料;在食堂用餐时?懂得依次排队、礼让师长;在考试时?反对弄虚作假、企图舞弊过关?提倡公平竞争;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分明、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这些现象令人欣慰。但在另一方面?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极少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公德。如?在考试时寻找“枪手”。在公共场合言行古怪?甚至违法乱纪?极大地败坏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形象。如果我们不能对上述现象果断做出科学对策?将使社会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认同感下降?后果堪优。
2.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初步的职业道德意识
大学生虽然还没出社会.似乎还谈不上什么职业道德?但是?大学生很快会进人社会而融人某一职业中?我们高校完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宏观的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他们初步的y,业道德意识?明白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人社会后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行事。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以及职业作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凡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公民?都将面临职业道德的约束。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使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高校学生总会步人社会?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意义在于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以从中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发现?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或从事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他们在就业后所显现的职业道德素质一般较高。
3.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家庭道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当今中国?无论是社会还是农村?无论家长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好是坏?大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在各自家庭中处于实际的核心地位。从读小学开始到读完大学?每个家庭所提供给大学生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动力是无法计量的。目前?有些过分溺爱孩子?一味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过分的宠爱?使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回到家中总以“英雄”自居?不尊敬父母、长辈?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能为家庭分忧?自私自利……这是极其有害的!古往今来?中国人都讲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张“孝顺父母”、“家庭和睦”?这与世界文明的前进潮流也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德育应针对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的现象?及时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摆正其在各自家庭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发挥的作用?理解家长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长辈。
二、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应立足以下几点:(1)高校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学生树立“遵章守纪为荣、违章违纪为耻’?的观念?把“遵章守纪”这一外在要求变为大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目前?大力整顿高校的学风、考风?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就是一种有效的公德教育。(2)高校应把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灌输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现代社会?法律与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两把不可缺少的“神剑”?如果把所有的道德问题都交给法律去解决?将会使人们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故而只有把道德教育和法律结心起来?才能彰显道德的威力。(3)必须重视“小事”上的公德教育。若放纵某些大学生在“小事”上的缺点,将会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恶性发展,等到出现大问题时再想扭转局面,恐怕不是易事。目前,少数学生恶意破坏教室、宿舍、图书馆以及校园的公共设施,其初衷或许仅仅是好玩,他们未必意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但一些学校对此现象重视不够,没有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派后勤职工把受损的公共设施修好了事。其结果必然是,公共设施继续被破坏,而那些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将继续丧失,并有可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通过德育课、就业指导课,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观念,为他们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人只有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意识观念,才能培养起职业情感、树立起职业理想,也才能做到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2)引导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高级人力资源。目前,少数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几乎不考虑社会的利益,单纯追求就业环境和经济报酬的最优化,怕吃苦,这是需要纠正的。同时,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不计名利报酬,立志西部、扎根艰苦行业,这是值得高校德育界大书特书的。(3)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工作者向大学生进行爱岗就业的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此夕卜还可以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两课”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应当把家庭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觉的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的爱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家庭婚姻方面的道德教育,以正确对待家庭婚姻问题。大学生是家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成家立业,因此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点,强化对他们的家庭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公德要齐头并进。现在有些地方和个别教师只讲公德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这一现象应该说是片面的德育。
下一篇: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