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析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家庭因素
  [论文摘要]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具有重大影响。通过考察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家庭因素的影响,引导家庭价值取向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的针对性;努力克服家庭背景的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整合家庭、学校资源,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空间。


中国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高达27.25%。急剧增加的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就业严峻局势,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总体下降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稳定。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决策,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就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有大学生的能力、性格、爱好、家庭背景、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自身因素对就业决策的影响,以及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影响。根据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调查中发现,家庭价值观、父母职业水准和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社会关系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比重越来越大。高校就业辅导传统的单向动员,忽视与毕业生家庭互动的做法,是近年来高校就业辅导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的影响,并纳人大学生职业决策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家庭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决策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人生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人才战略,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职业决策理论认为:对各种信息的掌握,包括对职业环境、自己的人格特点、价值观、需求、学习能力、对其他可能选择的方案和可能的结果,和对不同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好的程度、评估技巧、评估标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个人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职业环境主要受父母的职业影响;而家庭环境是他的人格特点、价值观、需求、学习能力主要养成场所;在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家庭为他提供就业信息的来源、就业方案以及评估的标准。根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有41.6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不仅影响子女早期思想意识、智力和身体发展,影响到他(她)在学校读书和接受教育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发展。1966年公布的科尔曼报告(colemanreport)通过对美国3000多所学校、约65万学生和7万教师的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herr和lear(1984)的研究发现,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所塑造的价值观会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super和overstreet(1960)在职业发展模式研究中发现,家长的职业水准与子女的职业成熟成正相关;schulenberg,vondracek与crouter(1984)]对于原生家庭如何影响职业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强调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教育程度等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家庭因素,揭示大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就业决策、职业倾向的选择和期望收人的效应,为引导大学毕业生作出科学的职业决策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二、家庭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择业态度、择业观念、择业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有时家庭甚至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一)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家庭价值观是个人在家庭环境下对相关事物所抱持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初次就业时期,成长过程中家庭价值观促使个人形成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家庭对某种职业的认同和需要往往支配着毕业生求职行为。通常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家庭荣誉感越强,则子女进修倾向越强,而家庭对某种职业的认同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则往往决定子女的职业种类。因此,要促成大学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实施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从家庭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二)父母职业水准和教育程度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早观察模仿的角色,孩子必然会得到父母职业水准和教育背景的熏陶。父母的职业经历对子女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有较大影响。大多数父母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生活阅历、职业感受和社会价值观灌输给子女,子女也倾向于将父母的职业发展经历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在子女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上,父母的职业背景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求职过程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三)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不同的影响。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往往会养成许多优良的品质,比如,独立工作能力很强,有毅力,能吃苦耐劳,懂得体贴和关心别人,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等等。但在这种家庭中,由于物质条件相对较差,成才环境较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决策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决策的机率也会减小。而生活在经济条件优裕的家庭中,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虽然在这样的家庭中成才环境较好,但如果过分溺爱,往往就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独立性的形成,尤其是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家庭社会关系的影响
家庭社会关系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也有较大影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家庭社会关系提供给学生的就业信息往往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最全面的行业及职位信息,并能对学生进行专门引见、推荐,成功率较高。而缺乏家庭社会关系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压力更大,竞争更激烈,往往会形成不科学、不合理的职业决策。这一类学生与有家庭社会关系资源的学生比较,在职业发展决策中处于劣势,更需要科学合理的作出职业发展决策,需要学校在就业辅导工作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三、探索将家庭因素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教育的有效途径
怎样整合家庭资源,使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发展决策,是摆在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引导家庭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形势相符合,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针对性
家庭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就业观。科学、合理引导家庭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避免受到家庭不科学价值取向的影响,树立科学的、适应社会价值取向的人生职业发展观,是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基本要求。首先,转变择业观念。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考人重点院校,是社会公认的热门专业,理所当然应该找到好工作,对孩子就业的期望值很高,却没有考虑孩子在本专业领域学习的实际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发展变化。这样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带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要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强调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结合,自觉抵制功利的诱惑,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己,并了解家庭价值取向与自身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和择业观,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学业规划,探索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职业规划。其次,宣传就业形势。高校要向大学生宣传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加强学校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分发挥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学校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作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减少家庭背景的不良导向,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家庭背景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比如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父母职业水准高低或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要减少家庭背景的不良导向,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有学者通过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大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显著。比较结果显示,低收人家庭学生的自我效能最低,且与中等、良好、富裕家庭相比均差异显著;中等、良好、富裕家庭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高校要克服家庭肯景的不利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抓住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关键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拓展,建立正确的职业成就观念。首先,各高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人,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其次,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教育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最后,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三)整合家庭社会关系资源,扩大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选择空间
家庭社会关系资源的整合程度主要通过家庭功能体现。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平衡的依恋和独立代表了功能良好的家庭功能。功能良好的家庭允许家庭成员作为一个群体的部分发挥作用同时保持了个体的同一性。在这样的家庭中,成员被支持和帮助,并且被鼓励公开地行动和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可能会遭遇到较少的冲突,青少年能建立起心理分离以及变成一个独立的人(bowen&child,1976)。与之对比的是,在功能失调的家庭社会关系里,自我和他人的界线非常具渗透性以致家庭成员很难从他人那儿区分开自己的希望、思想和目标,它抑制了一个个体以其自己方法思考工作和大学生个体同一性的发展,因此家庭社会关系的整合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选择空间。高校要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一方面,要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时候,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教育与学校传统团体辅导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谓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是指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和要求,结合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发展利益所制定的具备个性化特征的就业方案。个性化教育强调对学生的性格、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并结合对学生本人和家庭等基本情况,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充分利用好家庭优势以及消除家庭因素对自我职业定位的不利条件和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科学选择自己的职业。基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基本上还是以团体辅导为主,配备专职辅导人员,从大一到毕业,每学年开设的辅导课程,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贯穿始终。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择业意向测试,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分析可行的职业选择,帮助其建立一套基本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跟踪和辅导,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可见,家庭因素只要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的结果都难以做到完全平等,在我国也不例外,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而另一方面,教育往往被视为平衡社会利益分配、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重要工具,准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状况正是制定合理的干预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的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家庭因素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力量,共同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能力。

上一篇:基于VFP 6.0的院级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论析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高等农业教育通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