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践中求完善 完善中求发展学生工作“七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2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对世纪之交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我们在总结多年来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导向,系统管理,周期检查,综合测评,一评五挂”的大学生德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一、完善目标导向。按照跨世纪人才标准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求突破
今天的大学生是2l世纪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是创造未来、实现未来的主力军,是我国在跨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l世纪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信息意识、效益意识等,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整体协调能力、开拓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为此,根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战略思想,结合我院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坚持实施我院德育目标,即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良好的道德观的基础素质教育前提下,我们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明确提出:培养政治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吃苦,勇于创新,体魄强健,有竞争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几句话对德育、智育和体育规格都作了概括,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观念,按照跨世纪人才标准需要,在培养规格上有所突破。
二、在关心爱护学生上取得突破
在关心爱护学生上取得突破,主要是解决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高校并轨后,下岗职工子女或其它因家庭经济收人低,无法交学费甚至生活费用都承担不起的“特困学生群体”便自然产生。如何帮助这些因经济原因而难圆大学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减少“人才夭折”给国家造成的潜在损失,成为新形式下各个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我们从增强学生自立观念和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了勤工助学工作,即成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建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学院每年拨款3万元作为特困生基金,给生活困难的学生作为临耐性补助。还在全院开展了对特困生“一帮一”助学活动。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学习上帮助提高,使其放下包袱,健康成长。各部门、各支部也纷纷以不同方式资助困难学生,如基础党总支资助4名特困生,党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l0元钱建立了“党员爱心助学基金”。同时我们还征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如富拉尔基区华清池每年拿出l200元资助1名特困生直至学生毕业。这为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目前,我院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掇学。
三、在学风建设上有所突破
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在抓教师教风的同时,从抓学风建设人手,实行了“降级试读”、“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措施”、“单项奖学金”、“阶段考试”等制度,强化了竞争激励机制。此外还通过开展学习竞赛、经验交流、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展、学术报告会等方式,树立推广学风建设集体和个人典型,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校园内出现了外语热、计算机热、辅修热、科技热、考研热。
四、在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取得突破
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上求突破,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注重大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我院92年就成立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建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举办大学生科技成果展,进行了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工作,定期开展“四小”(即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活动。在鼓励大学生科研活动上,我们建立重奖机制,并使科技活动和教学活动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是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发明创造的突破;三是和医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学生所学医学知识,拓宽科技活动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形成了以科研促教风、学风的良好局面,并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实际贡献。
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上求突破,关键是创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从教育人手,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全院现已形成“五四”系列活动、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体育节、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迎国庆系列活动、社团文化巡礼、科技驿站等贯穿全年一条线活动。99年学院还拨专款,成立了大学生乐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还把培养特色人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了人文素质课选修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大学期间的全过程。
六、在专兼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一是抓选配,在班主任、辅导员的选配上,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老、中、青结合,要求他们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坚持和学生同出早操、同搞活动.做到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较好地发挥“导师”作用。实践证明,这种选配方法,保证了学生工作队伍有一个好的基础,做到了搭配合理,人尽其才。二是抓培养,进行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政策水平。通过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撰写论文等活动,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真实本领,从而使这支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七、在完善周期检查,综合测评。一评五挂上求突破
系统管理机制运行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建设必要的网络组织和完善各种检查制度,才能得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而我院以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为依托,各班以班委会和团支部中各委员为依托,建立了相应检查组织结构。
为保证检查到位,我们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现有责任,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采取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周期检查通过表彰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活动,推动周期检查工作的开展。三是突出重点,分层检查。明确了学生重点检查各年级宏观落实情况。
为保证综合测评公正合理,一方面,我们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特点,重新修定了综合测评条例、奖学金使用办法、学生违纪处罚细则等,增强了测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在实施中严格四个过程: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分析量化,得出周、月、学期、学年的测评成绩;三是通报结果;四是反馈信息,搞好群众监督。这样就保证了测评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为了发挥综合测评的功能和导向作用,采取政策激励办法,把实现工作目标情况同师生的利益挂钩,即与学生评优、评奖挂钩,与学生入党、入团挂钩,与学生就业推荐挂钩,把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在“三育人”工程中的业绩与其晋职晋级挂钩,与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政绩挂钩。“五挂”的严格执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利益分配原则,又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调动了积极因素,促进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生工作“七个突破”的逐步落实,是我院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发展,足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并在实践中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生工作模式,逐步实现更多方面的突破目标,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完善目标导向。按照跨世纪人才标准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求突破
今天的大学生是2l世纪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是创造未来、实现未来的主力军,是我国在跨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l世纪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信息意识、效益意识等,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整体协调能力、开拓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为此,根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战略思想,结合我院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坚持实施我院德育目标,即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良好的道德观的基础素质教育前提下,我们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明确提出:培养政治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吃苦,勇于创新,体魄强健,有竞争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几句话对德育、智育和体育规格都作了概括,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观念,按照跨世纪人才标准需要,在培养规格上有所突破。
二、在关心爱护学生上取得突破
在关心爱护学生上取得突破,主要是解决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高校并轨后,下岗职工子女或其它因家庭经济收人低,无法交学费甚至生活费用都承担不起的“特困学生群体”便自然产生。如何帮助这些因经济原因而难圆大学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减少“人才夭折”给国家造成的潜在损失,成为新形式下各个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我们从增强学生自立观念和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了勤工助学工作,即成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建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学院每年拨款3万元作为特困生基金,给生活困难的学生作为临耐性补助。还在全院开展了对特困生“一帮一”助学活动。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学习上帮助提高,使其放下包袱,健康成长。各部门、各支部也纷纷以不同方式资助困难学生,如基础党总支资助4名特困生,党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l0元钱建立了“党员爱心助学基金”。同时我们还征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如富拉尔基区华清池每年拿出l200元资助1名特困生直至学生毕业。这为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目前,我院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掇学。
三、在学风建设上有所突破
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在抓教师教风的同时,从抓学风建设人手,实行了“降级试读”、“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措施”、“单项奖学金”、“阶段考试”等制度,强化了竞争激励机制。此外还通过开展学习竞赛、经验交流、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展、学术报告会等方式,树立推广学风建设集体和个人典型,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校园内出现了外语热、计算机热、辅修热、科技热、考研热。
四、在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取得突破
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上求突破,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注重大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我院92年就成立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建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举办大学生科技成果展,进行了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工作,定期开展“四小”(即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活动。在鼓励大学生科研活动上,我们建立重奖机制,并使科技活动和教学活动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是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发明创造的突破;三是和医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学生所学医学知识,拓宽科技活动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形成了以科研促教风、学风的良好局面,并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实际贡献。
五、在特色人才培养上求突破
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上求突破,关键是创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从教育人手,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全院现已形成“五四”系列活动、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体育节、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迎国庆系列活动、社团文化巡礼、科技驿站等贯穿全年一条线活动。99年学院还拨专款,成立了大学生乐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还把培养特色人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了人文素质课选修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大学期间的全过程。
六、在专兼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一是抓选配,在班主任、辅导员的选配上,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老、中、青结合,要求他们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坚持和学生同出早操、同搞活动.做到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较好地发挥“导师”作用。实践证明,这种选配方法,保证了学生工作队伍有一个好的基础,做到了搭配合理,人尽其才。二是抓培养,进行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政策水平。通过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撰写论文等活动,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真实本领,从而使这支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七、在完善周期检查,综合测评。一评五挂上求突破
系统管理机制运行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建设必要的网络组织和完善各种检查制度,才能得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而我院以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为依托,各班以班委会和团支部中各委员为依托,建立了相应检查组织结构。
为保证检查到位,我们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现有责任,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采取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周期检查通过表彰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活动,推动周期检查工作的开展。三是突出重点,分层检查。明确了学生重点检查各年级宏观落实情况。
为保证综合测评公正合理,一方面,我们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特点,重新修定了综合测评条例、奖学金使用办法、学生违纪处罚细则等,增强了测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在实施中严格四个过程: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分析量化,得出周、月、学期、学年的测评成绩;三是通报结果;四是反馈信息,搞好群众监督。这样就保证了测评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为了发挥综合测评的功能和导向作用,采取政策激励办法,把实现工作目标情况同师生的利益挂钩,即与学生评优、评奖挂钩,与学生入党、入团挂钩,与学生就业推荐挂钩,把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在“三育人”工程中的业绩与其晋职晋级挂钩,与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政绩挂钩。“五挂”的严格执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的利益分配原则,又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调动了积极因素,促进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生工作“七个突破”的逐步落实,是我院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发展,足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并在实践中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生工作模式,逐步实现更多方面的突破目标,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论析知识社会转型中的知识与大学
下一篇:简析知识社会的高等教育功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