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3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 德育管理 管理体系 建构
论文摘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维护高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原则确立、途径优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德育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德育管理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制订目标是前提。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既要合理地设立目标,也要明确地表述目标。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德育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设想或结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德育目标的要求就不能强求一样、同等对待。高校德育目标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定。而且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民族文化要发展,必然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现代德育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因而所订的德育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
明确地表述目标,也是制订德育管理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目标表述不清,或是有所歧义,人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并执行它。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要制订规范的德育管理目标,科学地陈述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德育目标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总目标,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个别,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甚至针对某种德育现象更为具体的目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通过各个子目标的完成,实现预期的总目标。
二、高校德育管理内容的选择
德育管理的目标,既要靠内容来体现,也要凭借内容去实现。内容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实质的因素。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不仅反映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而且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民族魂。三是要以基本道德准则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社会转轨时期,受其影响,不少大学生身上表现出行为失德、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一再被提上日程。要以“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3.德育环境管理。在高校中,德育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其一,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管理。设计好校园、图书馆、教室和阅览室的布置,完善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建筑的认同感。其二,要加强校风建设管理。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校园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高校德育管理原则的确立
要促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德育管理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高校德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依据德育工作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规律而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是保证德育管理活动沿着正确路径运行的指航灯,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德育管理活动的方向指代不明,或是迷失方向,都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坚持德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精神实质的一代新人。
3.动态性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等发生改变。用静止的、僵化的、固步自封的思维去指导德育管理活动,是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益的。尽管德育管理原则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但管理过程的动态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视角去观照德育管理过程,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变化了的管理任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4.多元化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决不能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需要政府、家长、社会、社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学校德育管理者要主动地和家长、社会进行沟通,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协调校内外的关系,共同做好德育管理丁作。
5.开放性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德育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理念。要立足于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摆脱“闭关锁国”的思维禁锢,放眼世界,特别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技巧。为我国的德育管理服务。
四、高校德育管理途径的优化
德育管理是通过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来实施的。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这意味着。高校德育管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当前,我国高校的德育管理主要依靠行政人员和德育教师来进行,存在着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严重弊端,没有跳出“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死而再放”的怪圈。要优化德育管理途径,必须改变只依靠少数专职人员管理德育的局面,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活动的热情,强化全员德育意识,齐抓共管。只有全员开展德育,管理活动才有效。首先,要建立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管理体系,对德育工作全面负责,及时总结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失误,统筹制订和规划德育工作,对德育活动做出决策并组织落实和检查。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作用,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进行德育,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德育管理活动。最后,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如《大学生学生守则》、《高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则》等,严肃校规校纪,充分开展“做文明学生”、“做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能行”、“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主动发展”、“成功教育”等教育活动,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旦整个学校生活和教师的教导成为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客体,就能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动机、目的、理想,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评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自己日趋完善。”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只有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多渠道、多途经的德育组织形式,才能提高德育管理的成效。
论文摘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维护高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原则确立、途径优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德育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德育管理的灵魂,直接指导和制约着整个德育过程。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制订目标是前提。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既要合理地设立目标,也要明确地表述目标。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德育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设想或结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德育目标的要求就不能强求一样、同等对待。高校德育目标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定。而且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民族文化要发展,必然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现代德育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因而所订的德育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
明确地表述目标,也是制订德育管理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目标表述不清,或是有所歧义,人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并执行它。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要制订规范的德育管理目标,科学地陈述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德育目标管理,首先要制订一个总目标,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个别,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甚至针对某种德育现象更为具体的目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通过各个子目标的完成,实现预期的总目标。
二、高校德育管理内容的选择
德育管理的目标,既要靠内容来体现,也要凭借内容去实现。内容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实质的因素。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不仅反映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而且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民族魂。三是要以基本道德准则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社会转轨时期,受其影响,不少大学生身上表现出行为失德、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一再被提上日程。要以“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3.德育环境管理。在高校中,德育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其一,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管理。设计好校园、图书馆、教室和阅览室的布置,完善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建筑的认同感。其二,要加强校风建设管理。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校园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高校德育管理原则的确立
要促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德育管理的原则是根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而制定的对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德育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依据。高校德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依据德育工作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规律而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是保证德育管理活动沿着正确路径运行的指航灯,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德育管理活动的方向指代不明,或是迷失方向,都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坚持德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把坚定正确的方向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精神实质的一代新人。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从事德育管理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为了准确地把握理论和深入地了解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理论导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也必然是缺乏根基的理论。因此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德育管理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结合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管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管理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既定德育目标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目标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方法的不同等发生改变。用静止的、僵化的、固步自封的思维去指导德育管理活动,是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益的。尽管德育管理原则是德育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但管理过程的动态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视角去观照德育管理过程,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变化了的管理任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4.多元化原则。高校德育管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决不能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需要政府、家长、社会、社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学校德育管理者要主动地和家长、社会进行沟通,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协调校内外的关系,共同做好德育管理丁作。
5.开放性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德育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理念。要立足于我国高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摆脱“闭关锁国”的思维禁锢,放眼世界,特别是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技巧。为我国的德育管理服务。
四、高校德育管理途径的优化
德育管理是通过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来实施的。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这意味着。高校德育管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当前,我国高校的德育管理主要依靠行政人员和德育教师来进行,存在着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严重弊端,没有跳出“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死而再放”的怪圈。要优化德育管理途径,必须改变只依靠少数专职人员管理德育的局面,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活动的热情,强化全员德育意识,齐抓共管。只有全员开展德育,管理活动才有效。首先,要建立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管理体系,对德育工作全面负责,及时总结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失误,统筹制订和规划德育工作,对德育活动做出决策并组织落实和检查。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作用,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进行德育,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德育管理活动。最后,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如《大学生学生守则》、《高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则》等,严肃校规校纪,充分开展“做文明学生”、“做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能行”、“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主动发展”、“成功教育”等教育活动,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旦整个学校生活和教师的教导成为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客体,就能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动机、目的、理想,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评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自己日趋完善。”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只有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多渠道、多途经的德育组织形式,才能提高德育管理的成效。
下一篇: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