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的大学德育管理的主体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4
论文摘要:大学德育管理是大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德育管理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实施大学德育管理创新,人才队伍是关键。本文认为,其主体队伍应该是“两课”教学管理队伍、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大学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加强这四支队伍在大学德育创新工作的建设,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他们的观念、知识构成及工作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创新;大学德育;管理;大学生建设
德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et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大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有效保证。大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德育管理便是其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管理队伍对于大学德育管理创新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中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同时,每一个人又是德育管理者。德育管理队伍的主体队伍包括“两课”教学队伍、学生工作专职队伍、高校管理队伍以及学生干部队伍。建立一支创新的大学德育管理主体队伍,就是要建立和建好一支创新的“两课”教学队伍、学生工作专职队伍、高校管理队伍以及学生干部队伍。这是一个新时期的崭新课题。
一、创新的“两课”教学队伍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舞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搞好“两课”教学,有效地实施高校德育管理创新,“两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拥有一支立场坚定、富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两课”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学,创新德育管理。
1、创新“两课教学队伍的思想观念
(1)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关于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提醒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首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树立牢固的思想政治观念,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创新的理论意识。高校“两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和政治性。它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尤其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首先高校“两课”教师要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树备将理论问题与大学生现实问题结合以来的观念,将灌输政策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的观念,将德育管理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的观念。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实际,结合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强引导,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素质。尤其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求提高。只有积极营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氛围,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两课’’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达到百年树人的目的。否则,创新就无从谈起。
2、创新“两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代大学生是生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体制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数思想解放,视野较宽,信奉真理;崇尚知识,尊重科学;崇尚自我,追求精神的完善等等。在这样一个变动、多元、选择的时代和民族新文化的建设面临剧烈予盾和冲突的关口,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等多重身份的当代大学生,生活阅历的单纯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将会导致他们在若干问题上认识和行为相悖离,价值目标取向扭曲。这就给“两课”教学带来的巨大挑战。显然,同于传统、保守、老套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知识、高技术、高思维的一代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根据新时期大学德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实际,积极尝试课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两课”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堂讨论环节,进一步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上教学日程等手段达到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同时,在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上,要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会、不定期做好学生热点问题问卷调查等形式搞好教学反馈信息的研究工作,鼓励“两课”教师兼做班主任,探索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方法进行实施。同时,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建立.‘两课”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理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的窗口和阵地。
在搞好“两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两课”的德育创新功能。通过专题讲座、演讲会、征文、歌咏赛等形式,采取多门渗透的方式与“两课”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三个代表”思想“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创新“两课”教师德育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的学生工作专职队伍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主要是指辅导员和学生干事。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括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有效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功能对于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整体队伍是好的,是极有战斗力的。主要表现在: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在需要层次上,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较为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大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人员素质仍有一些方面的不足。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智能品质不够完善、需要层次及对本职工作的情感不够理想、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不强等。这就与高校德育管理创新存在着巨大差距。那么,如何实施高校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创新?
l要创新的他们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他们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素质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一名理想的辅导员或学生干事在具有一定的思想工作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瘟当拥有广博的、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科学一体化的趋势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kaq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个词的英文缩写)。这就要求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知识结构必须兼顾专、博、新三个方面。
2要创新的他们智能品质。智能品质是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是他们个体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人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出能量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主要看其智能结构的质量。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智能品质培养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创新。德育管理工作是时事性很强的工作,引起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时机性、注重时效性。然而,客观存在着的各种影响并不都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但也绝非只有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才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辅导员和学生干事首先应对于各种影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这种判断在教育过程中引进最具教育价值的影响作用于学生。其次是应使教育影响与学生心理逻辑相统一,将影响创造加工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这既要求辅导员具备与科学认识相关的逻辑智能,又要求其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水平和方向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2)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的,因此要培养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选择最接近学生思想情感的词句,以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3)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是大学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充分发挥班级共同教育的作用,是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组织管理能力的创新主要包括:确定班级目标和计划能力的创新、组织能力的创新和思想教育能力的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思想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创新主要包括:善于对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征和动机等做出分析,确定思想教育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并消除消极行为,善于做个别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等。
3、要创新他们的个体意识所谓个体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其主要表现在评价别人与个体评价的能力、独立性与自制力等方面。人的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无不受个体意识的制约和影响。个体意识是心理素质整合水平的评价指标。辅导员和学生干事个体意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使其懂得个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理与过程;了解个体意识发展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个体意识,实现个体修养能力的提高;善于利用个体意识,实现个人调控,保持心理健康;并善于指导学生发展个体意识,培养自由个性人格。辅导员和学生干事个体意识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角色的不断创新。当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开始从事教育职业时,他就必须依据社会的期望与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及特定的教育情境,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辅导员这个角色。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上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系统。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加强自我修养,促进个体发展。
4、要创新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做精,工作的创新性是极其必要的,学生、学校的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如果总是沿用以前的做法去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合适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仅要求自己工作要有创新性,而且也应要求学生在搞活动时也要有创新意识。比如学生经常参加的大型活动,在节目的编排上就应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自己设计,不要照搬别人的东西,这样每次参加活动多会得到同程度、不同方面的锻炼,这对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创新的大学管理队伍
这里所说的大学管理队伍主要是指兼职班主任队伍和高校政工干部队伍。
1、创新的兼职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生班级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在德育管理创新上,作为班主任而言应: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德育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创新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实施德育管理创新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个性自由的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德育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一是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二是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三是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做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四是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2、创新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专、兼职政工干部同样是高校德育管理创新工作的根本和基石,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与灵魂。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高端部分要由政工干部去构筑、去完成。可以说,政工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长与质量。试想,一些自己尚且说不清的理论,却要学生们都明白;一些自己也未必认同的空话、套话,却要学生们都接受;一些自己也难达到的标准,却要学生们都做到。这样的学生工作将产生何种结果?这样的德育管理工作还谈何创新?应该看到,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仍旧偏少,大学四年的生活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因此政工干部更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师长、朋友、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构筑着学生成长的背景、环境;他们的判断抉择提供着学生们价值的参考、导向;他们的教育培养影响着学生们明天的前途、希望。政工干部要正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身份与重大责任。重操守、讲正气,做到权力(尤其是涉及学生工作的权力)上自重、思想上自省、纪律上自警、工作上自勉、观念上大胆创新,做学生的表率,做树新风的模范。
因此,不断提高政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政工干部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抓好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队伍。
首先要打破思想禁锢,本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胆启用、重用富于创新精神的政工干部,从物质上不断改进他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其千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令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工作要先于学生思想动向,政工干部对新知识、新形式的把握更要先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政工干部在学生工作中表现得好与坏,主要将集中于“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项内容上,政工干部要想在学生工作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必须解决学习问题。“不进则退”这一法则,对于任何人都适用。基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十六大报告中“终身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充分借鉴国内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成功经验,应本著“基层化、制度化、正规化”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争取通过培训将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去。
四、创新的学生干部队伍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这六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创新德育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是德育管理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撇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1、树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干部队伍首先要从思想上着力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坚持广大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力推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作风,明确认识到上级组织与广大同学赋予的(有限的)权力是用来为同学服务的。确保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运用权力,更不是滥用权力,而是遏制自己的权力欲与利欲,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广大同学满意。
2、建立宽松的群体关系。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问既是同学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号召力,没有群众基础,学生工作就无法深入学生的心中。群众基础是学生干部德育管理创新的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学生干部来自于学生,学生工作最终要面向学生。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中要切实落实所在班级民主评议、一票否决制。各级学生干部,尤其是各级学生组织的“一把手”学生干部的选任中,首先要经过其所在班级同学的民主评议,凡是民主评议不通过的,坚决不予任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维护干群关系,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俗话说: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普通同学信任学生干部同学的严格要求是好事,是基于对组织的信任和希望。学生干部要自觉接受普通同学的监督,对于普通同学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通过脚踏实地的为同学服务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创建宽松的群体关系。
3、创建灵活的制度环境。学生干部队伍的特点之一是其人员构成相对不稳定性。即使作为各学生组织的领导层,其任期也仅为一年。不同个体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处世风格不同,这造就了学生组织机构在各自正确的航线上不断前进,同时制度化建设也将为学生干部的依“法”行政,依‘‘理’’管理提供‘‘法制”上的保证并规避学生干部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即用制度化促进正规化。在大力推进各级学生组织内部制度化的同时,既要用制度规范,又要用制度放开,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创建个性自由发展的环境。
4、树备创新的工作方式。学生干部首先应在各方面做出表率,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凝练和培养“三种意识”、“四种素质”、“五种能力”,切实让自己为广大同学带好头,服好务。“三种意识”即服务意识,要心中想着同学,强化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意识,在克服困难,组织活动中,肯吃苦,不怕受委屈,要敢于奉献,甘于奉献;开拓创新意识,要具备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更新观念,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索。“四种素质”即讲政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虚怀若谷,拓展海纳百川的人格境界;善于学习,构建工作所必要的智能结构;以人为本,运用民主与情感的工作方法。“五种能力”,即组织管理能力、规划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宣传鼓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际工作不断运用新方法,掌握新手段,为同学服务、服好务。
论文关键词:创新;大学德育;管理;大学生建设
德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et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大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有效保证。大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而德育管理便是其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管理队伍对于大学德育管理创新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中每个人都是受教育者,同时,每一个人又是德育管理者。德育管理队伍的主体队伍包括“两课”教学队伍、学生工作专职队伍、高校管理队伍以及学生干部队伍。建立一支创新的大学德育管理主体队伍,就是要建立和建好一支创新的“两课”教学队伍、学生工作专职队伍、高校管理队伍以及学生干部队伍。这是一个新时期的崭新课题。
一、创新的“两课”教学队伍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舞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搞好“两课”教学,有效地实施高校德育管理创新,“两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拥有一支立场坚定、富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两课”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学,创新德育管理。
1、创新“两课教学队伍的思想观念
(1)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关于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提醒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首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树立牢固的思想政治观念,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创新的理论意识。高校“两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和政治性。它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尤其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首先高校“两课”教师要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树备将理论问题与大学生现实问题结合以来的观念,将灌输政策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的观念,将德育管理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的观念。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实际,结合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强引导,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素质。尤其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求提高。只有积极营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氛围,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两课’’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达到百年树人的目的。否则,创新就无从谈起。
2、创新“两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代大学生是生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体制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数思想解放,视野较宽,信奉真理;崇尚知识,尊重科学;崇尚自我,追求精神的完善等等。在这样一个变动、多元、选择的时代和民族新文化的建设面临剧烈予盾和冲突的关口,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等多重身份的当代大学生,生活阅历的单纯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将会导致他们在若干问题上认识和行为相悖离,价值目标取向扭曲。这就给“两课”教学带来的巨大挑战。显然,同于传统、保守、老套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知识、高技术、高思维的一代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根据新时期大学德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实际,积极尝试课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两课”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堂讨论环节,进一步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上教学日程等手段达到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同时,在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上,要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会、不定期做好学生热点问题问卷调查等形式搞好教学反馈信息的研究工作,鼓励“两课”教师兼做班主任,探索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方法进行实施。同时,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建立.‘两课”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理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的窗口和阵地。
在搞好“两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两课”的德育创新功能。通过专题讲座、演讲会、征文、歌咏赛等形式,采取多门渗透的方式与“两课”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三个代表”思想“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创新“两课”教师德育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的学生工作专职队伍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工作专职队伍主要是指辅导员和学生干事。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括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有效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功能对于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整体队伍是好的,是极有战斗力的。主要表现在: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在需要层次上,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较为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大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人员素质仍有一些方面的不足。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智能品质不够完善、需要层次及对本职工作的情感不够理想、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不强等。这就与高校德育管理创新存在着巨大差距。那么,如何实施高校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创新?
l要创新的他们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素养的形成是以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前提的。他们作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三个方面在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素质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其知识素养。一名理想的辅导员或学生干事在具有一定的思想工作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瘟当拥有广博的、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科学一体化的趋势要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kaq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个词的英文缩写)。这就要求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知识结构必须兼顾专、博、新三个方面。
2要创新的他们智能品质。智能品质是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功能部分,是他们个体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系统,人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出能量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主要看其智能结构的质量。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智能品质培养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能力的创新。德育管理工作是时事性很强的工作,引起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时机性、注重时效性。然而,客观存在着的各种影响并不都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但也绝非只有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才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辅导员和学生干事首先应对于各种影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这种判断在教育过程中引进最具教育价值的影响作用于学生。其次是应使教育影响与学生心理逻辑相统一,将影响创造加工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这既要求辅导员具备与科学认识相关的逻辑智能,又要求其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水平和方向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2)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语言智能的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的,因此要培养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选择最接近学生思想情感的词句,以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3)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是大学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充分发挥班级共同教育的作用,是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组织管理能力的创新主要包括:确定班级目标和计划能力的创新、组织能力的创新和思想教育能力的创新。辅导员和学生干事思想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创新主要包括:善于对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征和动机等做出分析,确定思想教育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并消除消极行为,善于做个别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等。
3、要创新他们的个体意识所谓个体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其主要表现在评价别人与个体评价的能力、独立性与自制力等方面。人的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无不受个体意识的制约和影响。个体意识是心理素质整合水平的评价指标。辅导员和学生干事个体意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使其懂得个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理与过程;了解个体意识发展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个体意识,实现个体修养能力的提高;善于利用个体意识,实现个人调控,保持心理健康;并善于指导学生发展个体意识,培养自由个性人格。辅导员和学生干事个体意识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角色的不断创新。当辅导员和学生干事开始从事教育职业时,他就必须依据社会的期望与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及特定的教育情境,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辅导员这个角色。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上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系统。辅导员和学生干事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加强自我修养,促进个体发展。
4、要创新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辅导员和学生干事的德育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做精,工作的创新性是极其必要的,学生、学校的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如果总是沿用以前的做法去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合适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仅要求自己工作要有创新性,而且也应要求学生在搞活动时也要有创新意识。比如学生经常参加的大型活动,在节目的编排上就应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自己设计,不要照搬别人的东西,这样每次参加活动多会得到同程度、不同方面的锻炼,这对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创新的大学管理队伍
这里所说的大学管理队伍主要是指兼职班主任队伍和高校政工干部队伍。
1、创新的兼职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生班级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在德育管理创新上,作为班主任而言应: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德育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创新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实施德育管理创新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2)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入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们)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们)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个性自由的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德育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一是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二是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三是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做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四是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2、创新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专、兼职政工干部同样是高校德育管理创新工作的根本和基石,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与灵魂。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高端部分要由政工干部去构筑、去完成。可以说,政工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长与质量。试想,一些自己尚且说不清的理论,却要学生们都明白;一些自己也未必认同的空话、套话,却要学生们都接受;一些自己也难达到的标准,却要学生们都做到。这样的学生工作将产生何种结果?这样的德育管理工作还谈何创新?应该看到,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仍旧偏少,大学四年的生活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因此政工干部更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师长、朋友、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构筑着学生成长的背景、环境;他们的判断抉择提供着学生们价值的参考、导向;他们的教育培养影响着学生们明天的前途、希望。政工干部要正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身份与重大责任。重操守、讲正气,做到权力(尤其是涉及学生工作的权力)上自重、思想上自省、纪律上自警、工作上自勉、观念上大胆创新,做学生的表率,做树新风的模范。
因此,不断提高政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政工干部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抓好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队伍。
首先要打破思想禁锢,本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胆启用、重用富于创新精神的政工干部,从物质上不断改进他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其千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令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工作要先于学生思想动向,政工干部对新知识、新形式的把握更要先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政工干部在学生工作中表现得好与坏,主要将集中于“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项内容上,政工干部要想在学生工作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必须解决学习问题。“不进则退”这一法则,对于任何人都适用。基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十六大报告中“终身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充分借鉴国内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成功经验,应本著“基层化、制度化、正规化”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争取通过培训将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去。
四、创新的学生干部队伍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这六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创新德育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是德育管理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撇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1、树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干部队伍首先要从思想上着力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坚持广大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力推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作风,明确认识到上级组织与广大同学赋予的(有限的)权力是用来为同学服务的。确保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运用权力,更不是滥用权力,而是遏制自己的权力欲与利欲,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广大同学满意。
2、建立宽松的群体关系。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问既是同学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号召力,没有群众基础,学生工作就无法深入学生的心中。群众基础是学生干部德育管理创新的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学生干部来自于学生,学生工作最终要面向学生。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中要切实落实所在班级民主评议、一票否决制。各级学生干部,尤其是各级学生组织的“一把手”学生干部的选任中,首先要经过其所在班级同学的民主评议,凡是民主评议不通过的,坚决不予任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维护干群关系,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俗话说: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普通同学信任学生干部同学的严格要求是好事,是基于对组织的信任和希望。学生干部要自觉接受普通同学的监督,对于普通同学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通过脚踏实地的为同学服务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创建宽松的群体关系。
3、创建灵活的制度环境。学生干部队伍的特点之一是其人员构成相对不稳定性。即使作为各学生组织的领导层,其任期也仅为一年。不同个体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处世风格不同,这造就了学生组织机构在各自正确的航线上不断前进,同时制度化建设也将为学生干部的依“法”行政,依‘‘理’’管理提供‘‘法制”上的保证并规避学生干部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即用制度化促进正规化。在大力推进各级学生组织内部制度化的同时,既要用制度规范,又要用制度放开,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创建个性自由发展的环境。
4、树备创新的工作方式。学生干部首先应在各方面做出表率,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凝练和培养“三种意识”、“四种素质”、“五种能力”,切实让自己为广大同学带好头,服好务。“三种意识”即服务意识,要心中想着同学,强化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意识,在克服困难,组织活动中,肯吃苦,不怕受委屈,要敢于奉献,甘于奉献;开拓创新意识,要具备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更新观念,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索。“四种素质”即讲政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虚怀若谷,拓展海纳百川的人格境界;善于学习,构建工作所必要的智能结构;以人为本,运用民主与情感的工作方法。“五种能力”,即组织管理能力、规划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宣传鼓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际工作不断运用新方法,掌握新手段,为同学服务、服好务。
下一篇: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