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德育思想和德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5
论文摘要:实践让我们感到,目前研究生德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研究生德育规律缺乏研究;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导师教书育人的状况很不平衡;德育的内容和手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遵循江泽民同志指示,我们要不断实践,突破前人,与时俱进,这就要思考研究生德育如何创新。本文仅此作一点理性思考。
一、关于德育思想的超越
长期以来,我党一向重视人的思想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生命线”和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学校里也强调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但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对研究生德育的自身规律缺乏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陈旧、落后。因此。尽管我们的教育者很辛苦,做了很多事,但在研究生思想深处还有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没有能够解决。一些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导师和博士生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国内的研究生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找工作就是要钱多。在国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压力很大,而国内研究生很轻松,拿个学位很容易,因而有些人觉得生活单调,缺乏一种激情和持久的动力。他们感到这种状况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研究生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而将此看成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还有一些研究生认为政治理论课炒冷饭,空洞乏味,没有实际作用,上课打不起精神,或干脆看其他书籍。这些情况在研究生中的表现比较普遍,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必须在德育思想上有所超越。
(一)统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应该打破
也许是因为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教育方式的束缚,以往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几乎采用同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同一层次的研究生上同样内容的政治理论课;从事思想工作的政工队伍习惯于用同一工作方法去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研究生;开展德育活动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强行令其参加,将出席与否作为德育考评的内容;在德育管理中往往过于强调了“管”(管头管脚、管秩序、甚至还要管卫生)和“灌”(向学生灌输管理者的思想,其实有时灌输的思想未必正确),而忽视了“引”和“导”(引导研究生自己去思考……。wWw.lw881.com
近年来,这种格局有所改变,凡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高校,往往都是实事求是地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工作的。例如某高校根据国家对博士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拘泥于某一教材,不死扣教学时数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采用“集中强化、综合参与”、“课堂研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课程教学的后续效应”等综合措施,提高了博士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传统看法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其效果往往难以度量,其结果往往容易被忽视,德育工作成了软指标如人们口头上讲的:“敏感时期抓一抓,工作忙了放一放。”在德育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德育的传统看法,又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政治教育,忽视了对祖国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教育,以致一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工作急于求成,缺乏对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了解忽视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改变对研究生德育的传统看法。对研究生培养的最后结果可用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来衡量。研究生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完成的学位课程和科研论文表现出来,将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有形价值,人们往往很重视;而那些以人的科学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协作精神等表现出来的思想和精神是无形价值,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说明,随着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技术积累越多,这种无形价值对人才成长的影响越大。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培养人的道德和理想,塑造人的精神与灵魂,直接作用于人的无形价值。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人的无形价值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就是个明证。这应该促使各高等学校和研究生本人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重视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无形价值,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超越前人,后人也必然会超越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让我们感到,目前研究生的德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研究生德育规律缺乏研究、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导师教书育人的状况很不平衡、德育的内容和手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等等。遵循江泽民同志指示,我们要不断实践,突破前人,与时俱进,这就要思考研究生德育如何创新。
(三)潜心研究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
德育理论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国外学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国内学者也提出,“可以预见,从多学科整合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将是未来理论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根据德育工作的现状,重视德育理论和德育规律的研究,我们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学问去做,当作事业去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研究生德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历史责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些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德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确实也总结了不少工作经验,发表了不少德育方面的论文。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脚印,翻阅一下所写的论文,不难发现,我们确实缺乏德育理论功底,也会猛然醒悟,我们已进入21世纪,现在是该静下心来、深人进行德育理论研究的时候了。
研究生德育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我曾与一些研究生德育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探讨研究生德育有哪些规律,但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我,现在正陷入繁杂的事物中,许多事剪不断,理还乱,只能凭感觉和经验行事,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规律,只要能保平安、不出事就好了。
由于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培养高层次人才就缺乏底气,容易按习惯和个人意志行事。研究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是什么?不同经历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潜质?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研究生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研究生们经常在想些什么、业余时间在做些什么、他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正是这些关键问题上,一旦驾驭不了研究生的思想规律和研究生德育规律,德育工作就会碰壁,其效果不佳也就很自然了。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就会把思想教育工作看成单向的灌输。使鲜活的教育变成枯燥的说教;将已是成人的研究生,当作中小学生教育;对研究生缺乏起码的信任,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不太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对德育工作就会缺少“控制权”,容易为“风”所动,为“情”所驱,跟着领导转,凭着感觉走。例如,提起实施素质教育,就认为多搞些活动、多听些报告,造出气氛;提起创新,就是抓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提起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组团或组队去山区、农村、边远地区送科技下乡,为当地人民医疗服务或支教。当然这些都是实践,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我们还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校和就近的地方进行各类实践。
如果我们真正重视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的研究,德育工作就可以少走弯路,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就会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关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改革的思考
德育思想的超越、德育内容的创新和德育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德育管理去实现。因此,德育管理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改革:
(一)必须特别重视德育管理队伍自身的提高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管理者必须先受管理。在研究生德育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当然包括管理者)的人格、知识、才能、情感、意志等。
厉以宁教授2002年12月16日在北京大学第二届文科论坛的演讲——“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对新世纪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论述,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厉教授认为新世纪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创造性、制衡观、责任感,同时要具备知识、方法、视野。我们的德育管理干部不妨读一读,从中一定会领悟出许多道理,并激励自己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德育领导者也不妨读一读,由此进一步重视对德育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德育管理队伍能适应21世纪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从形式上来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注意克服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要渗透到业务培养、业务管理、就业指导各个层面。但在实际工作中,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1.决策领导层彼此沟通不够。按照常规,德育工作由校党委管,业务行政属校长分管。分管书记和分管校长一般都比较忙,往往忽视了相互通气。今后要形成一种机制,让领导层在一些德育大事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以保证党委领导线贯彻执行,行政领导线保证支持,从而使双方形成合力。2.具体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不够。德育管理部门与业务行政管理部门也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即使均为研究生院的两个处或办公室,彼此通气也不多。3.管理干部间的协作不多。大家同是管理干部,由于分工不同,各管各的事,较少关心和了解对方的工作。由于以上弊端的存在,造成某些工作的重复劳动,客观上妨碍了工作效率和德育成效的提高。
(三)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行政干部直接管理德育转变为服务于德育
有一份颇有价值的资料,说的虽然不是研究生的德育管理,但可带给我们许多启迪。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1999年度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竞争力排序,中国政府在债务方面国际竞争力不错,指标有3个,在财政政策调控能力方面甚至有4个竞争力指标排名第1位。但在政府运作效率方面的竞争力不佳,使得中国政府综合国际竞争力1999年世界排名第16位,比1998年排第5位下降了11位,是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下降位次最多者。世界各国均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但是对于我国管理体制能否适应wto规范,却颇有微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世”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国家领导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不少地方政府面对这一挑战,提出要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着手,要以直接管理经济逐步转变为服务于经济。
当然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我不是说完全用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研究生德育,而是从这件事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研究生的发展规模一再创历史新高,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如何创新?如何与时俱进?我认为我们研究生德育管理创新的内核就是使我们的管理要真正服务于德育。这是因为:
第一,德育的大政方针是由学校党委确定的,德育管理干部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创造性地工作,使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导师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管理干部的任务是为导师“教书育人”和研究生的“四自作用”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管理即服务”这是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的。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伟大管理教育家法约尔将管理这一职能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润、控制”五个方面的职能,他还第一次提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视管理为一门科学。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最后都落脚到服务于企业和事业的发展。
(四)围绕教育的四个领域开展德育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讨论2l世纪教育的报告中说,教育有四个重要的领域,认为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4个“learn”,即learntoknow、learntodo、learntotogether、learntobe。这4个learn同样适合于2l世纪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德育应该围绕这4个领域开展工作,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第一个是learntoknow,就是告诉你怎样知道所需知识,得到所需知识。对研究生来说,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必然的,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未来的需要和世界的眼光出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注意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构造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教育研究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紧跟学科领域的前沿,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第二个是learntodo,即告诉你如何学会做事。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研究生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实践和动手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是learntotogether,告诉你怎样和别人生活在一起。作为研究生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国际精神,能与人协作共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对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这里的together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人类和动物之间如何共存。在今后全球化的环境下。谁不学会together,谁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使研究生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国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环境,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最后一个就是learntobe,就是告诉你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培养的研究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同时他们也应该是有爱国心、责任感,奉献事业、为人民服务、献身科学的人。人文科学凭借美学和伦理学对怎样做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目标,美学讨论什么是美的,伦理学讨论什么是善的。德育工作如何贴近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育,并对真、善、美赋予时代的内涵,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研究的问题。
围绕着4个“laern”开展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这既是德育管理的问题,也是德育的内容问题,实质上还是人们对教育“质”的认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如何自觉地教育学生实现4个“learn”,其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这一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
处在世纪之初的研究生德育工作者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大、中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我们原来所熟悉和惯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现在不一定适用了;我们自身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若不学习和提高也难以适应时代和工作的需要;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和纷繁多变的世界,……因此,时代呼唤着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我们坚信,我们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德育之路。
一、关于德育思想的超越
长期以来,我党一向重视人的思想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生命线”和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学校里也强调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但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对研究生德育的自身规律缺乏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陈旧、落后。因此。尽管我们的教育者很辛苦,做了很多事,但在研究生思想深处还有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没有能够解决。一些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导师和博士生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国内的研究生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找工作就是要钱多。在国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压力很大,而国内研究生很轻松,拿个学位很容易,因而有些人觉得生活单调,缺乏一种激情和持久的动力。他们感到这种状况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研究生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而将此看成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还有一些研究生认为政治理论课炒冷饭,空洞乏味,没有实际作用,上课打不起精神,或干脆看其他书籍。这些情况在研究生中的表现比较普遍,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必须在德育思想上有所超越。
(一)统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应该打破
也许是因为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教育方式的束缚,以往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几乎采用同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同一层次的研究生上同样内容的政治理论课;从事思想工作的政工队伍习惯于用同一工作方法去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研究生;开展德育活动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强行令其参加,将出席与否作为德育考评的内容;在德育管理中往往过于强调了“管”(管头管脚、管秩序、甚至还要管卫生)和“灌”(向学生灌输管理者的思想,其实有时灌输的思想未必正确),而忽视了“引”和“导”(引导研究生自己去思考……。wWw.lw881.com
近年来,这种格局有所改变,凡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高校,往往都是实事求是地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工作的。例如某高校根据国家对博士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拘泥于某一教材,不死扣教学时数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采用“集中强化、综合参与”、“课堂研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课程教学的后续效应”等综合措施,提高了博士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传统看法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其效果往往难以度量,其结果往往容易被忽视,德育工作成了软指标如人们口头上讲的:“敏感时期抓一抓,工作忙了放一放。”在德育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德育的传统看法,又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政治教育,忽视了对祖国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教育,以致一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工作急于求成,缺乏对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了解忽视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改变对研究生德育的传统看法。对研究生培养的最后结果可用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来衡量。研究生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完成的学位课程和科研论文表现出来,将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有形价值,人们往往很重视;而那些以人的科学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协作精神等表现出来的思想和精神是无形价值,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说明,随着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技术积累越多,这种无形价值对人才成长的影响越大。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培养人的道德和理想,塑造人的精神与灵魂,直接作用于人的无形价值。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人的无形价值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就是个明证。这应该促使各高等学校和研究生本人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重视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无形价值,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超越前人,后人也必然会超越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让我们感到,目前研究生的德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研究生德育规律缺乏研究、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导师教书育人的状况很不平衡、德育的内容和手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等等。遵循江泽民同志指示,我们要不断实践,突破前人,与时俱进,这就要思考研究生德育如何创新。
(三)潜心研究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
德育理论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国外学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国内学者也提出,“可以预见,从多学科整合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将是未来理论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根据德育工作的现状,重视德育理论和德育规律的研究,我们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学问去做,当作事业去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研究生德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历史责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些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德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确实也总结了不少工作经验,发表了不少德育方面的论文。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脚印,翻阅一下所写的论文,不难发现,我们确实缺乏德育理论功底,也会猛然醒悟,我们已进入21世纪,现在是该静下心来、深人进行德育理论研究的时候了。
研究生德育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我曾与一些研究生德育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探讨研究生德育有哪些规律,但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我,现在正陷入繁杂的事物中,许多事剪不断,理还乱,只能凭感觉和经验行事,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规律,只要能保平安、不出事就好了。
由于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培养高层次人才就缺乏底气,容易按习惯和个人意志行事。研究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是什么?不同经历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潜质?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研究生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研究生们经常在想些什么、业余时间在做些什么、他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正是这些关键问题上,一旦驾驭不了研究生的思想规律和研究生德育规律,德育工作就会碰壁,其效果不佳也就很自然了。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就会把思想教育工作看成单向的灌输。使鲜活的教育变成枯燥的说教;将已是成人的研究生,当作中小学生教育;对研究生缺乏起码的信任,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不太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对德育工作就会缺少“控制权”,容易为“风”所动,为“情”所驱,跟着领导转,凭着感觉走。例如,提起实施素质教育,就认为多搞些活动、多听些报告,造出气氛;提起创新,就是抓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提起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组团或组队去山区、农村、边远地区送科技下乡,为当地人民医疗服务或支教。当然这些都是实践,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我们还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校和就近的地方进行各类实践。
如果我们真正重视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的研究,德育工作就可以少走弯路,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就会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关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改革的思考
德育思想的超越、德育内容的创新和德育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德育管理去实现。因此,德育管理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改革:
(一)必须特别重视德育管理队伍自身的提高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管理者必须先受管理。在研究生德育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当然包括管理者)的人格、知识、才能、情感、意志等。
厉以宁教授2002年12月16日在北京大学第二届文科论坛的演讲——“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对新世纪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论述,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厉教授认为新世纪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创造性、制衡观、责任感,同时要具备知识、方法、视野。我们的德育管理干部不妨读一读,从中一定会领悟出许多道理,并激励自己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德育领导者也不妨读一读,由此进一步重视对德育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德育管理队伍能适应21世纪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二)摆脱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从形式上来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注意克服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要渗透到业务培养、业务管理、就业指导各个层面。但在实际工作中,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1.决策领导层彼此沟通不够。按照常规,德育工作由校党委管,业务行政属校长分管。分管书记和分管校长一般都比较忙,往往忽视了相互通气。今后要形成一种机制,让领导层在一些德育大事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以保证党委领导线贯彻执行,行政领导线保证支持,从而使双方形成合力。2.具体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不够。德育管理部门与业务行政管理部门也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即使均为研究生院的两个处或办公室,彼此通气也不多。3.管理干部间的协作不多。大家同是管理干部,由于分工不同,各管各的事,较少关心和了解对方的工作。由于以上弊端的存在,造成某些工作的重复劳动,客观上妨碍了工作效率和德育成效的提高。
(三)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行政干部直接管理德育转变为服务于德育
有一份颇有价值的资料,说的虽然不是研究生的德育管理,但可带给我们许多启迪。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1999年度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竞争力排序,中国政府在债务方面国际竞争力不错,指标有3个,在财政政策调控能力方面甚至有4个竞争力指标排名第1位。但在政府运作效率方面的竞争力不佳,使得中国政府综合国际竞争力1999年世界排名第16位,比1998年排第5位下降了11位,是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下降位次最多者。世界各国均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但是对于我国管理体制能否适应wto规范,却颇有微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世”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国家领导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不少地方政府面对这一挑战,提出要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着手,要以直接管理经济逐步转变为服务于经济。
当然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我不是说完全用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研究生德育,而是从这件事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研究生的发展规模一再创历史新高,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如何创新?如何与时俱进?我认为我们研究生德育管理创新的内核就是使我们的管理要真正服务于德育。这是因为:
第一,德育的大政方针是由学校党委确定的,德育管理干部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创造性地工作,使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导师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管理干部的任务是为导师“教书育人”和研究生的“四自作用”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管理即服务”这是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的。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伟大管理教育家法约尔将管理这一职能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润、控制”五个方面的职能,他还第一次提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视管理为一门科学。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最后都落脚到服务于企业和事业的发展。
(四)围绕教育的四个领域开展德育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讨论2l世纪教育的报告中说,教育有四个重要的领域,认为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4个“learn”,即learntoknow、learntodo、learntotogether、learntobe。这4个learn同样适合于2l世纪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德育应该围绕这4个领域开展工作,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第一个是learntoknow,就是告诉你怎样知道所需知识,得到所需知识。对研究生来说,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必然的,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未来的需要和世界的眼光出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注意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构造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教育研究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紧跟学科领域的前沿,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第二个是learntodo,即告诉你如何学会做事。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研究生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实践和动手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是learntotogether,告诉你怎样和别人生活在一起。作为研究生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国际精神,能与人协作共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对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这里的together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人类和动物之间如何共存。在今后全球化的环境下。谁不学会together,谁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使研究生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国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环境,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最后一个就是learntobe,就是告诉你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培养的研究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同时他们也应该是有爱国心、责任感,奉献事业、为人民服务、献身科学的人。人文科学凭借美学和伦理学对怎样做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目标,美学讨论什么是美的,伦理学讨论什么是善的。德育工作如何贴近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育,并对真、善、美赋予时代的内涵,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研究的问题。
围绕着4个“laern”开展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这既是德育管理的问题,也是德育的内容问题,实质上还是人们对教育“质”的认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如何自觉地教育学生实现4个“learn”,其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这一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
处在世纪之初的研究生德育工作者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大、中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我们原来所熟悉和惯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现在不一定适用了;我们自身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若不学习和提高也难以适应时代和工作的需要;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和纷繁多变的世界,……因此,时代呼唤着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我们坚信,我们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德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