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6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德育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创新与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德育方式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主(客)体创新;德育管理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不仅仅是某种专门单一的技术,它更多地表现为社会通用的手段,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在网络时代并不长的历史中,网络信息技术与当代文化的运作已有了非常多的关系。当网络技术注人了文化内容的时候,也就是它更广阔、更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时候,作为网络信息相对发达的高校校园也势必受到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校园的信.息化网络仕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校园进行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校园的形成,对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的发展使高校德育过程复杂化。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适时,适当地向受教育者灌输具有特定内容的信息,而受教育者也不断地回教育者进行信息反馈‘传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宣讲、个别谈心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这些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教育者可经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国家、政咐、学校,教师,家长等权威性的控制,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广泛庞杂,其内容与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不免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疑惑甚至混乱。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其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间题,端正认识』但是,当学生日益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数字化代码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高校德育过程趋于复杂化。
(二〕网络时代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德育是通过德育工作者进行的,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德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加上繁汇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不少_人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教育者的一个尴尬境地是‘在教育过程中。他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
:三、网络时代的无规范性对德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在介人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是我们传统的德育体系在网络社会中失范的威胁。由于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成熟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高校德育中也尚未涉及此项内容,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拓荒者,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规范的建构。这种由他们自己约定俗成的网络行为规rirj,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网络杜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理性精神和鉴别力,规范他们的网络活动,就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四)网络的发展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更离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德育.较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促使其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启发自觉:这些方式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高校德育方式却面临着新情况:其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讲堂宜讲、个别谈心等并非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地方、场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住往让教育者煞费苦心;其二.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一次只能对特定人数发挥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产生“剧场效应’‘听众在现场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当场教育的效果较好.但听众一旦脱离该特定的环境氛围.教育的感染作用便迅速下降:如果要待续保持教育效果,必然要进行多次重复教育。而这样的组织成本偏高。
(五)网络的发展动摇了学校和教师的传统的德育权威的地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国民中尤其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并且一直处于德育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不可否认,由于在这种传统的德育形式中施教者可以保持教育的计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目的性.曾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刁但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从传统途径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面且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某些怀疑、否定。学校和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唯一因素,家庭的约束力也不断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能力逐渐下降。学校和教师的德育权威地位和作用受到严峻挑战。
上述种种挑战.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方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合理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要求:
}->德育方式创新。在借鉴和保持原有德育方式的好的传统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借助网络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占据网上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橙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活动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在德育形式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因为网上反映的思想更真实,教育的针对性会更强。此外,网络不仅能传播文字,还能传播声音、图像.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德育效果,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利用网络手段将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参与式学习,将教学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几年来,高校主动出击。在强化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网络的吸引力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二1996年底,复旦大学学生支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设计制作了“复旦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主页”:邓小平理论学习进网络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辟了大学生理论学习和交流的新天地.丰富了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到学习班行列中来:上海交大党委宣传部依托校园网,在因特网上创建了’焦点网”.设有领袖著作、《党章},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教职工理论学习、学生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战线、时代聚焦、时事纵横等栏目‘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进人网上阅读及下载马列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及领导讲话,了解国家大事以及学校的大事,做到“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德育内容创新: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薄弱的现状,在强化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增加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内容。一方面,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德育软件,直接上网竞争,无疑,基本路线教育、理论信念教育、艰苦创业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应该特别突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m世纪,这些内容无疑是必需的,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培养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观念的树立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培养’团队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将日益趋向网络化、集团化、开放化。
、三少德育主客体创新。德育主体的创新主要是指增强施教者的信息素质,努力建立一支符合网络信良.时代德育要求的高素质的高校德育教师队伍。这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网络虽然使教师的地位受到很大动摇.但是,网络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具备合理的德育知识结构,尤其要有优秀的信息素质,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和网络道德。高校教师队伍必项重视四个方而的转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相讨封闭的教育问现代化、开放式教育转变:二是职业角色的转变:即由“一言九鼎”的传道者向循循善诱的引导者转变;三是素质结构和技能的转变。从传统的注重道德知识体系的建构向德育知识和德育实践技能井重转变:而目前最重要、最现实的是加紧学习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尤其注重网络信.息处理的应用,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此外.要重新认识德育主体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时代.教师具有高新的找术和广博的切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德育权成,其主要职责也不再是进行道德理论灌输.而是成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因此.他们其有某种”非主体性”.不能进行“说服‘’.只能提供一选择”和一引导“.与道德教育客体之一可是平等的关系。
德育客体创新是指增强施教者〔大学生少的信息索质.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所谓信息素质.是指能运用计炸机技能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接受时代和网络所要求的伦理道德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网络时代,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一是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二是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二是解释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四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
进人信息时代,气们获取信息住庄并不难,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丛信息传播的角度讲,x.j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向学生灌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信息并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的安全与高技术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大学生上网。客观现实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甚至可以考虑在网络上以讨论会的形式开课,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要严格审查上网信息特别是政治类信.息,一旦发现网上电子公告牌心bs)和电子邮件中有有害信自.,要及时消除、过滤,或采取其它措施;信息网络是当今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传输等高科技的集成、重组和发展,现有的有关计算机、通信、彭视、新闻出版、印刷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法律法规,均是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依据.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因此,在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广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要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学习tlj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此外,要在不断加强大学生道德规范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提高大学生个气修养和自律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讨他们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四:德育管理创新。也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规范其作用的发挥。网络时代的德育是不同思想,观念争夺受众的激烈斗争,网络媒体的出现.实现一了信息的实时性,交互性,公开性和虚拟性,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并且传统的以行政管理,强制灌输为主的德育管理方式也很难奏效。因此,必须将网络时代竹理创新转移到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管理和法制管理以及网络道德自律上来: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控制网络媒体,加强正面道德信息的传播.同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敏响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利用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减少已们对大学生的负而影响:此外.国家要通过抢占网络制高点即路由政策来控制信息通道.保证符合我国主导价值观念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设立高校德育信息网络专门通道。制定法规保护其专属性、完整性和不可更改性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l.t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加强指导.强化管理,堵疏结合,趋利避害,把握大李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的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高校德育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德育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创新与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德育方式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主(客)体创新;德育管理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不仅仅是某种专门单一的技术,它更多地表现为社会通用的手段,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在网络时代并不长的历史中,网络信息技术与当代文化的运作已有了非常多的关系。当网络技术注人了文化内容的时候,也就是它更广阔、更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时候,作为网络信息相对发达的高校校园也势必受到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校园的信.息化网络仕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校园进行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校园的形成,对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的发展使高校德育过程复杂化。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适时,适当地向受教育者灌输具有特定内容的信息,而受教育者也不断地回教育者进行信息反馈‘传统的德育主要是通过宣讲、个别谈心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这些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教育者可经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国家、政咐、学校,教师,家长等权威性的控制,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广泛庞杂,其内容与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不免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疑惑甚至混乱。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其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间题,端正认识』但是,当学生日益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数字化代码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高校德育过程趋于复杂化。
(二〕网络时代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德育是通过德育工作者进行的,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德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加上繁汇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不少_人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教育者的一个尴尬境地是‘在教育过程中。他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
:三、网络时代的无规范性对德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在介人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是我们传统的德育体系在网络社会中失范的威胁。由于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成熟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高校德育中也尚未涉及此项内容,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拓荒者,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规范的建构。这种由他们自己约定俗成的网络行为规rirj,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网络杜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理性精神和鉴别力,规范他们的网络活动,就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四)网络的发展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更离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德育.较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促使其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启发自觉:这些方式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高校德育方式却面临着新情况:其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讲堂宜讲、个别谈心等并非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地方、场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住往让教育者煞费苦心;其二.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一次只能对特定人数发挥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产生“剧场效应’‘听众在现场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当场教育的效果较好.但听众一旦脱离该特定的环境氛围.教育的感染作用便迅速下降:如果要待续保持教育效果,必然要进行多次重复教育。而这样的组织成本偏高。
(五)网络的发展动摇了学校和教师的传统的德育权威的地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国民中尤其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并且一直处于德育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不可否认,由于在这种传统的德育形式中施教者可以保持教育的计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目的性.曾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刁但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从传统途径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面且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某些怀疑、否定。学校和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唯一因素,家庭的约束力也不断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能力逐渐下降。学校和教师的德育权威地位和作用受到严峻挑战。
上述种种挑战.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方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合理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要求:
}->德育方式创新。在借鉴和保持原有德育方式的好的传统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借助网络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占据网上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橙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活动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在德育形式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因为网上反映的思想更真实,教育的针对性会更强。此外,网络不仅能传播文字,还能传播声音、图像.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德育效果,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利用网络手段将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参与式学习,将教学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几年来,高校主动出击。在强化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网络的吸引力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二1996年底,复旦大学学生支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设计制作了“复旦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主页”:邓小平理论学习进网络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开辟了大学生理论学习和交流的新天地.丰富了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到学习班行列中来:上海交大党委宣传部依托校园网,在因特网上创建了’焦点网”.设有领袖著作、《党章},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教职工理论学习、学生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战线、时代聚焦、时事纵横等栏目‘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进人网上阅读及下载马列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及领导讲话,了解国家大事以及学校的大事,做到“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德育内容创新: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薄弱的现状,在强化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增加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内容。一方面,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德育软件,直接上网竞争,无疑,基本路线教育、理论信念教育、艰苦创业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应该特别突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m世纪,这些内容无疑是必需的,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培养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观念的树立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培养’团队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将日益趋向网络化、集团化、开放化。
这意味着个人的工作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每个人必须与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加大’‘团队情神”的培养。再次.培养生态意识,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频繁出现,使得人们迫切需要树立新型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们导生态伦理精神,培养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观和伦理规范体系。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最后.提高“情商”。情商‘eqj的全称是“情绪智力商数”.指测定气的情绪智力水平的指标。情商是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编重于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勺的发展,而忽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加上家庭教育存在诸多误区,使得学生的情感发展远远滞后干认知能为的发展,高.‘智商”而低“情商”的人为数不少l因此,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应当把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至于高校德育工作以何种方式引导受教育者重视eq的培养和提高.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三少德育主客体创新。德育主体的创新主要是指增强施教者的信息素质,努力建立一支符合网络信良.时代德育要求的高素质的高校德育教师队伍。这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网络虽然使教师的地位受到很大动摇.但是,网络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具备合理的德育知识结构,尤其要有优秀的信息素质,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和网络道德。高校教师队伍必项重视四个方而的转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相讨封闭的教育问现代化、开放式教育转变:二是职业角色的转变:即由“一言九鼎”的传道者向循循善诱的引导者转变;三是素质结构和技能的转变。从传统的注重道德知识体系的建构向德育知识和德育实践技能井重转变:而目前最重要、最现实的是加紧学习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尤其注重网络信.息处理的应用,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此外.要重新认识德育主体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时代.教师具有高新的找术和广博的切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德育权成,其主要职责也不再是进行道德理论灌输.而是成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因此.他们其有某种”非主体性”.不能进行“说服‘’.只能提供一选择”和一引导“.与道德教育客体之一可是平等的关系。
德育客体创新是指增强施教者〔大学生少的信息索质.提高他们的信息识别能力:所谓信息素质.是指能运用计炸机技能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接受时代和网络所要求的伦理道德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网络时代,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一是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二是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二是解释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四是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
进人信息时代,气们获取信息住庄并不难,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丛信息传播的角度讲,x.j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向学生灌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信息并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的安全与高技术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大学生上网。客观现实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甚至可以考虑在网络上以讨论会的形式开课,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要严格审查上网信息特别是政治类信.息,一旦发现网上电子公告牌心bs)和电子邮件中有有害信自.,要及时消除、过滤,或采取其它措施;信息网络是当今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传输等高科技的集成、重组和发展,现有的有关计算机、通信、彭视、新闻出版、印刷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法律法规,均是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依据.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因此,在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广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要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学习tlj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此外,要在不断加强大学生道德规范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提高大学生个气修养和自律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讨他们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四:德育管理创新。也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规范其作用的发挥。网络时代的德育是不同思想,观念争夺受众的激烈斗争,网络媒体的出现.实现一了信息的实时性,交互性,公开性和虚拟性,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并且传统的以行政管理,强制灌输为主的德育管理方式也很难奏效。因此,必须将网络时代竹理创新转移到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管理和法制管理以及网络道德自律上来: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控制网络媒体,加强正面道德信息的传播.同时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敏响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利用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减少已们对大学生的负而影响:此外.国家要通过抢占网络制高点即路由政策来控制信息通道.保证符合我国主导价值观念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设立高校德育信息网络专门通道。制定法规保护其专属性、完整性和不可更改性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l.t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加强指导.强化管理,堵疏结合,趋利避害,把握大李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的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高校德育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