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德育管理新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6
论文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高校德育 管理体制
  论文摘要:在深入领悟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指导高校德育管理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德育管理的现状,构建高校德育管理新体制,促进高校德育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开创新的局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德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和思想保证。
一、领悟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主要内涵和根本要求是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人为本,要求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全面发展,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协调发展,要求统筹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可持续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建立起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二、德育管理体制现状
德育的管理体制是解决学生的德育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实行党委—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群团组织(如工会、团委等)互相配合的德育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教师只负责教学工作、其他部门只负责事务性工作的局面,并形成了一个普遍的观念,即学生在校期间所出现的问题都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只要学生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就是辅导员、班主任,如学生的成绩、课堂的纪律、学生与教师等其他人员之间的冲突等等。
教师的育人功能也弱化了。教师虽然历来有“教书育人”的职责,但现在,很多教师仅仅把教书当作自己的职责,而忽视了育人的职责。在高校中,很多教师基本上只在上课和开会的时候来学校,所以“上课来,下课走”成了普遍现象,学生也很少能见到教师;很多教师对上课人数、课堂纪律管得很少,只要学生不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只要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甚至有的教师将所教班级的课堂纪律差、旷课人数多、学生不听课、学生成绩差等情况归咎于班主任、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而且教师的育人工作在很大程度卜局限于教育学生学好所教的课程,仅仅围绕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程学习方面。
学校其他部门的育人功能基本上被忽略了,其他部门虽然是学校组成机构的一部分,但主要负责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如党政办公室、人事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办、后勤部门、医务室等,而非直接负责学生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关注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工作如何完成,如何处理与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而忽视了自己是处在学校这个独特的环境当中。虽然学生也以“老师”的名号称呼他们,但他们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却很少顾及“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忽视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对学生的德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种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只将学生的德育工作局限于班主任、辅导员这一小部分人的职责,甚至有的教职员工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还形成反面影响,没有使学校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也并未在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德育管理新体制
高校德育工作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建立高校德育管理新体制,切实做到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创新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局面,在高校建立完善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自发挥育人职能和自身特色,全校紧密配合的德育管理新体制,把德育融人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做到多渠道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专职队伍育人、政治课育人、党团活动育人、班团组织育人等,为大学生办实事好事,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能围绕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运转,形成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德育管理新体制:如下图

  1.党委负责,行政配合,共同领导全校的德育工作。高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高校政治路线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党委必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对德育教育全面负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实行,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校长也要负责,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纳人行政工作之中,做到党政配合,主动协调,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成立德育工作委员会,协调和领导全校的德育工作
成立德育工作委员会,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都重视德育工作,将学生的德育纳人工作日程,使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全院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充分调动起来,人人体现、处处体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合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德育工作委员会主要由党委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行政副院长任副组长,组织宣传部、学校办公室、人事处、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政治课部、后勤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参与进来,主要职责是:研究贯彻党委对加强德育工作的决定和指示,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分析当前学生出现的思想状况和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安排;统一部署,协调安排;并在各部门要求每个教职工员提高育人意识。

3.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
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因此,这是一项全院性的工作,必须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措施落实,做到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配合,发挥群众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
党委在明确了德育工作目标以后,就会把每个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来落实完成各个子目标,而相关职能部门就要对所分配的任何积极主动的实施,并对最后效果负责。如组织宣传部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举办业余党校和党建工作、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学生党员的发展等,学校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及时传达,人事处负责辅导员的配置和待遇发展等;团委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等。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各院系学生工作的协调等;教务处负责教师的教学管理、教书育人和学风建设、科研等;政治课部负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等。后勤处负责学生的后勤服务工作,如创建文明宿舍、文明食堂,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等;各学院就负责学生工作的具体实施、配合各部门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等。
在德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下,各个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切实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取得良好的德育实效性。

上一篇:论析大学应确立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想

下一篇:试论高校德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