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心理因素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8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许多学生经历了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却无法顺利地进行口语交流。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呢?分析影响学生口语交流的心理因素,探索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提高英语口语交流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动机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
(一)缺乏交流动机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因,因此作为语言学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它势必在学生的口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因为是非英语专业,认为自己不出国,不想当翻译,口语不好没有关系。这种想法使他们缺乏口语交流的动机,缺少参与口语交流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汉语定势思维影响
作为母语,汉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流过程中都是“汉语式”定势思维过程。即听清楚对方问话后,迅速寻求母语表达方式,然后再翻译成英语。这中间增加了一个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大大影响交流效率。另外,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经常中英文搀杂在一起使用,这不利于摆脱母语的束缚,从而限制了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
(三)自卑心理作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我评价和认识过低,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不愿与别人交往。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则表现为自认为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音语调不准确、反应迟钝、出错过多,因而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自卑心理让许多学生主动放弃了练习口语的机会,无法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写作论文
(四)消极焦虑干扰
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在口语交流中,尤其是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焦虑会干扰谈话者正常发挥,使他们出现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表达模糊等情况。假如遇到对方反复提醒或催促,则会更加紧张、焦虑以至于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焦虑过大,更容易使学生输入不能达意的语言,自然无法表达清楚。
因为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再加之缺乏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练习口语往往举步维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很想交流,张口却说不出来,说出来就出错。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异常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二、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内部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达,同时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学好英语,练好口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基础。比如,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许多学生希望去做青年志愿者,但是作好志愿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英语过硬,口语表达能力强。正是口语表达这一条件把许多学生挡在门外,同时也让更多学生意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二)重视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自信心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推动人去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是学习口语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人的内心深层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在口语交流时语无伦次、嗑磕吧吧,这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相反,一味的批评、挑毛病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口语交流中,教师要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三)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语境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英语学了好多年,写、读、看都会,就是不会交流。主要是缺少练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使学生无法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另外,就是汉语定势思维的影响。想说英语,但是脑子里想的却是汉语的表达方式,一开口就是汉语式英语。比如,iverymuchlikeyou.(我非常喜欢你),giveyousomecolorseesee(给你点颜色瞧瞧)。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就是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这需要加强练习,平时鼓励学生多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关键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动机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
(一)缺乏交流动机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因,因此作为语言学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它势必在学生的口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因为是非英语专业,认为自己不出国,不想当翻译,口语不好没有关系。这种想法使他们缺乏口语交流的动机,缺少参与口语交流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汉语定势思维影响
作为母语,汉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流过程中都是“汉语式”定势思维过程。即听清楚对方问话后,迅速寻求母语表达方式,然后再翻译成英语。这中间增加了一个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大大影响交流效率。另外,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经常中英文搀杂在一起使用,这不利于摆脱母语的束缚,从而限制了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
(三)自卑心理作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我评价和认识过低,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不愿与别人交往。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则表现为自认为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音语调不准确、反应迟钝、出错过多,因而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自卑心理让许多学生主动放弃了练习口语的机会,无法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写作论文
(四)消极焦虑干扰
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在口语交流中,尤其是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焦虑会干扰谈话者正常发挥,使他们出现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表达模糊等情况。假如遇到对方反复提醒或催促,则会更加紧张、焦虑以至于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焦虑过大,更容易使学生输入不能达意的语言,自然无法表达清楚。
(五)“恐讲”心理阻碍
因为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再加之缺乏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练习口语往往举步维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很想交流,张口却说不出来,说出来就出错。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异常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二、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内部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达,同时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学好英语,练好口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基础。比如,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许多学生希望去做青年志愿者,但是作好志愿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英语过硬,口语表达能力强。正是口语表达这一条件把许多学生挡在门外,同时也让更多学生意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二)重视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自信心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推动人去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是学习口语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人的内心深层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在口语交流时语无伦次、嗑磕吧吧,这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相反,一味的批评、挑毛病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口语交流中,教师要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三)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语境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英语学了好多年,写、读、看都会,就是不会交流。主要是缺少练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使学生无法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另外,就是汉语定势思维的影响。想说英语,但是脑子里想的却是汉语的表达方式,一开口就是汉语式英语。比如,iverymuchlikeyou.(我非常喜欢你),giveyousomecolorseesee(给你点颜色瞧瞧)。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就是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这需要加强练习,平时鼓励学生多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上一篇: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