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0

作者:张文胜 刘博航 吕希奎 周小平

  摘要: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最具生命力的事业之一,而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性明显不足。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型实践活动,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想象,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现代化交通运输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交通科技创新竞赛;实践活动;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最具生命力的事业之一,而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性明显不足。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型实践活动,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想象,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现代化交通运输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等教育中急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善于创新的人总是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灵感丰富,也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叉处着手,或是逆向思考问题,从而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过程,在思考的方式和技巧上,以及在某些局部的想法和见解上具有奇特独到之处。敢于创新的人总是在别人以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另外开辟一条路径。创新性思维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类科学研究活动中。
  但目前我国教育现状在培养创新性思维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大部分学生则把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研究能力薄弱。
  以上这些已经得到了公认,曾有学者指出:“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好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培养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交通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育又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它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事业及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竞赛就是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大胆自主想象是交通科技竞赛的出发点。使同学们通过比赛之后可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另外,它对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素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有益于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现代化交通运输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和较强创新思维,并全面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科技型实践活动大多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独立开展研究活动,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设想,并可以独创地从实践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的缺点是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淡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师重在引导各个学生的多样性思维,这种多样性的思维带来智慧的互补与共享,激发创造火花,使学生创新思维逐渐明晰起来。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思考,将来走进社会可以有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效果。
  总之,在教育中我们应向学生多提供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平台,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和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有意识地将潜存在学生身上的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创造潜质、潜能引发出来,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教育方式,给学生们充分的自由,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进行创新实践的平台,使他们勤于辩论,注重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创新的各个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使他们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培养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均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浅谈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浅析学分制与高等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