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理想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0
论文关键词:培训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 理想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是围绕高技能链条式培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实现需要培训为特点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性的保证依赖于培训模式;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以培训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生源薄弱的文化素质决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应该是培训模式;社会环境为培训模式为主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规范的学历教育中,大家始终把培训视为上不了大雅之堂的短期行为。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岗位技能的迫切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培训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浅谈以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佳培养模式。
一、培训及培训的特点
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对从业人员进行该岗位必需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为目标的短期定向集中训练。
2.培训的特点
针对性、直接性:通过岗位培训,能够促使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尽快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干部职工岗位成才,直接有效地提高全部职工的素质是主要目的。培训要具有直接性,需要什么办什么,于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简言之,学就是为了用,暂时不用的不学。
迅速性、灵活性:根据企业自身的利益或社会的紧急需求,单位会毫不迟疑地安排,自办、联办、委托办都行,课堂讲授、专家报告、小组讨论、专题研讨,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微格教学等等,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白天、夜晚、双休日,分散、集中都可以;既可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也可分阶段实施、分步完成;既可全日制学习,也可半日制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短期性、时效性:培训教育具备近期功能、近期效应。在短期内完成教育,很快走向工作岗位,立即发挥作用,产生即时效应。
实用性:培训的目标不在于学科体系完整性、系统性,学术理论性,培训更注重专业性、实用性,重点突出,追求立竿见影。在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可按层次分为普及型、提高型、研修型培训,分别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
3.培训在教育主体中被轻视的原因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一个根据特定目标,进行较系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周期较长的培养模式。然而培训则目标单一,只能够应急;缺乏系统性,失去深造的基础;短期直接,学习内容不丰富,与规范的培养教育不能相提并论。故此。培训在教育主体中历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以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客观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紧迫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以培训为主体进行教学来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实现需要培训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与普通高等学校以“学术”和“知识”为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应该是“职业”和“技能”。在这里,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拥有完成相应工作的技能,而不仅仅是拥有多少相关的书本知识。显而易见,这种标准不是由学校和老师决定的,也不是单单由政府决定,而是由行业和企业,由市场决定的。为此,职业教育的这种特点,要求必须要有针对性强、目标相对单一、直接服务于特定岗位进行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正是培训的基本特点。
2.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性的保证依赖于培训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高上,高级技丁“重在技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求宽泛,周期较长。然而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要求实用、快速,突出重点,立竿见影,培训模式具备了所有满足这些需求的特点。培训本质上就是个体求学需要与教学供给的双向交流活动,社会、企业、学生有什么求学需要,学校就有什么教学供给,这样才能使学生愿学,教师会教,教学相长,效应合成。既能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又能完善教学机制。
3.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以培训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劳动者给予补充。从实际出发,按需施教,供给文化,培育新人,就是各类培训的新思路。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和学的关系,与市场的需要和供给关系有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应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把培训模式引入进来,与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培训为主体,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培训模式正好是适应了这种需求。
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处在最后录取分数段,他们的文化素质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学习态度方面。与其让他们学习一些比较抽象且不实用的知识,倒不如让他们学一些实实在在的有用技能。技能培训强调“做”,而不过分强调“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面向受教育群体,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写本,也不仅仅是“证书”教育,而应从接受教育群体的自身特点和培训需求出发,以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为宗旨。以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对这部分文化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5.社会环境为培训模式为主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高等职业教育起步阶段,刚开始引进培训方法时,大家总的感觉是,这种培训方式虽好,但似乎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技工学校教学体系,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学员的招生与分配,都是按计划进行。那时也很少听说有什么工人下岗和失业的。因此,在规范的高等专科教育的大雅之堂,技能培训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满足高技能劳动市场的需要,给高等职业教育大胆改革实验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客观依据。
三、职业教育是用培训连接的培养模式
1.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环节
未来的培训教育必然是灵活多样、小型短期的短期培训,使“巨人”教材相形见细,而小题大义的讲座却机动灵活,随缘适应。所以把编写具有学科体系的系列专题纳入教学体系是明见之举。培训模式强调“做”,而不过分强调“知”。每个学习单元开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有大量插图,最后又有学习检查。这些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特定的技能或知识,学员不会因内容庞杂、互相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每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能使学生以最佳的方式掌握此项技能。这就是职业教育理应显示的教学特点,然而,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次性的短期培训班,它是把特定工作岗位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培训环节的培养过程。
培训总的出发点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某项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应是基于对某个工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一个像积木一样可进行不同组合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较,它具有教学灵活,应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强调学以致用,避免了传统培训方式学与用脱节的弊病。培训的教材采用学习单元形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适宜组织教学,也适于学生自学。
2.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是围绕高技能的链条式培训
近年来,各行业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内容由传统的业务培训逐步向新技术、新业务技能转化;培训方式采取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广泛联合协作,聘请专家、教授授课。从培训效果看,大多数干部的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国内、国际新业务的开拓,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的,必须通过学历教育,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才能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好地适应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一个个技术标准转化为一个个培训项目,把一个个培训项目连接,就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培训、培养相结合与培养、培训相结合绝非仅培训与培养二者的顺序区别,而是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区别。培养、培训相结合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进了培训,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培训、培养相结合则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具有明显实用性、职业性、技能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是围绕高技能链条式培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实现需要培训为特点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性的保证依赖于培训模式;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以培训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生源薄弱的文化素质决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应该是培训模式;社会环境为培训模式为主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规范的学历教育中,大家始终把培训视为上不了大雅之堂的短期行为。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岗位技能的迫切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培训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浅谈以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佳培养模式。
一、培训及培训的特点
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对从业人员进行该岗位必需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为目标的短期定向集中训练。
2.培训的特点
针对性、直接性:通过岗位培训,能够促使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尽快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干部职工岗位成才,直接有效地提高全部职工的素质是主要目的。培训要具有直接性,需要什么办什么,于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简言之,学就是为了用,暂时不用的不学。
迅速性、灵活性:根据企业自身的利益或社会的紧急需求,单位会毫不迟疑地安排,自办、联办、委托办都行,课堂讲授、专家报告、小组讨论、专题研讨,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微格教学等等,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白天、夜晚、双休日,分散、集中都可以;既可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也可分阶段实施、分步完成;既可全日制学习,也可半日制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短期性、时效性:培训教育具备近期功能、近期效应。在短期内完成教育,很快走向工作岗位,立即发挥作用,产生即时效应。
实用性:培训的目标不在于学科体系完整性、系统性,学术理论性,培训更注重专业性、实用性,重点突出,追求立竿见影。在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可按层次分为普及型、提高型、研修型培训,分别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
3.培训在教育主体中被轻视的原因
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一个根据特定目标,进行较系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周期较长的培养模式。然而培训则目标单一,只能够应急;缺乏系统性,失去深造的基础;短期直接,学习内容不丰富,与规范的培养教育不能相提并论。故此。培训在教育主体中历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以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客观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紧迫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以培训为主体进行教学来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实现需要培训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与普通高等学校以“学术”和“知识”为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应该是“职业”和“技能”。在这里,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拥有完成相应工作的技能,而不仅仅是拥有多少相关的书本知识。显而易见,这种标准不是由学校和老师决定的,也不是单单由政府决定,而是由行业和企业,由市场决定的。为此,职业教育的这种特点,要求必须要有针对性强、目标相对单一、直接服务于特定岗位进行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正是培训的基本特点。
2.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性的保证依赖于培训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高上,高级技丁“重在技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求宽泛,周期较长。然而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要求实用、快速,突出重点,立竿见影,培训模式具备了所有满足这些需求的特点。培训本质上就是个体求学需要与教学供给的双向交流活动,社会、企业、学生有什么求学需要,学校就有什么教学供给,这样才能使学生愿学,教师会教,教学相长,效应合成。既能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又能完善教学机制。
3.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以培训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劳动者给予补充。从实际出发,按需施教,供给文化,培育新人,就是各类培训的新思路。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和学的关系,与市场的需要和供给关系有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应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把培训模式引入进来,与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培训为主体,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培训模式正好是适应了这种需求。
4.生源薄弱的文化素质决定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应该是培训模式
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处在最后录取分数段,他们的文化素质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学习态度方面。与其让他们学习一些比较抽象且不实用的知识,倒不如让他们学一些实实在在的有用技能。技能培训强调“做”,而不过分强调“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面向受教育群体,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写本,也不仅仅是“证书”教育,而应从接受教育群体的自身特点和培训需求出发,以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为宗旨。以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线,进行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对这部分文化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5.社会环境为培训模式为主体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高等职业教育起步阶段,刚开始引进培训方法时,大家总的感觉是,这种培训方式虽好,但似乎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技工学校教学体系,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学员的招生与分配,都是按计划进行。那时也很少听说有什么工人下岗和失业的。因此,在规范的高等专科教育的大雅之堂,技能培训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满足高技能劳动市场的需要,给高等职业教育大胆改革实验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客观依据。
三、职业教育是用培训连接的培养模式
1.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环节
未来的培训教育必然是灵活多样、小型短期的短期培训,使“巨人”教材相形见细,而小题大义的讲座却机动灵活,随缘适应。所以把编写具有学科体系的系列专题纳入教学体系是明见之举。培训模式强调“做”,而不过分强调“知”。每个学习单元开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有大量插图,最后又有学习检查。这些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特定的技能或知识,学员不会因内容庞杂、互相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每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能使学生以最佳的方式掌握此项技能。这就是职业教育理应显示的教学特点,然而,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次性的短期培训班,它是把特定工作岗位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培训环节的培养过程。
培训总的出发点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某项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应是基于对某个工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一个像积木一样可进行不同组合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较,它具有教学灵活,应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强调学以致用,避免了传统培训方式学与用脱节的弊病。培训的教材采用学习单元形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适宜组织教学,也适于学生自学。
2.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是围绕高技能的链条式培训
近年来,各行业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内容由传统的业务培训逐步向新技术、新业务技能转化;培训方式采取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广泛联合协作,聘请专家、教授授课。从培训效果看,大多数干部的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国内、国际新业务的开拓,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的,必须通过学历教育,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才能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好地适应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一个个技术标准转化为一个个培训项目,把一个个培训项目连接,就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培训、培养相结合与培养、培训相结合绝非仅培训与培养二者的顺序区别,而是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区别。培养、培训相结合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进了培训,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培训、培养相结合则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具有明显实用性、职业性、技能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下一篇:甘将心血化时雨 润出桃花一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