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我国继续教育质量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1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 教育质量 质量评估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只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总结了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成为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不争事实。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教育应成为贯穿于人的一生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应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发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功能,为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开辟新的天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选择。继续教育,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1979年开始,以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为标志,便卷入了世界继续教育的发展洪流。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的继续教育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是,目前的继续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教师质量亟待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
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是继续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然而,目前的继续教育教学及管理,主要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脱离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培育目标,其培养模式模仿本科院校,成为本科的压缩,继续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传统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与成人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在教学中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传承有余、创新不足,不能针对成人学员学习上、人格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变化及自身毕业发展需要的特点,设计出以成人学员为中心和面向未来与现实的教育模式,导致了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结果导致所培养的学员社会实践和实验能力不强,创造和创新意识不强,从而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质量亟待改进
授课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是制约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从我国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一方面继续教育的任课教师大多是普通全日制学生的任课老师,理论教学是其特长,但动手能力相对不足,离成人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多数教师惯用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在教学中惯于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习者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师资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师资质量亟待改进。
(四)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
发展继续教育,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仍然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对自身的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向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看齐,脱离继续教育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和需要,使继续教育缺少特色;二是过于强调适应需要,片面强调成人特色,造成成人学历教育不具备应有的层次规格,不被社会所认同。事实上,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应简单地照搬普教标准,一味强调成人教育要与普教同层次、同规格、同水平,而是要与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和学科水平为基准,同时兼顾到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单一强调学科尺度,照搬全日制普教经验和片面强调成人特点,而忽视基本规格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继续教育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继续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1)许多学校缺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对于高考落榜生的培养,是“非主流”的办学形式,因此缺乏足够的重视;(2)作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主体,没有树立终身继续教育的理念,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完成“学历身份过程”。没有从丰富自身知识,适应社会工作的真实需要角度来重视继续教育的学习;(3)社会认可只认学历,忽视能力。导致用人单位看文凭不看实际工作能力,使工作人员懒于继续学习,吃“第一学历”的老本。
(二)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主要的方面:(1)继续教育硬件投入不足。主要是教室和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仪器更新不及时,教学方式更新所需要的多媒体环境缺乏;(2)教师薪酬低。由于重视程度及经费投入的不足,以及“盈利”目标的错误思想指导,与学历教育相比,我国继续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除了少量固定师资外,主要依靠外聘兼职教师。由于社会人员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及系统知识结构,势必造成授课质量的下降。加之临时聘用教师获得待遇较低,必然影响教师的责任感,并最终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3)教育管理经费缺乏。教育管理经费的缺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否有效,教学环节是否系统连续,教学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教学教育质量调研是否深入等。管理上缺乏投入,必然导致在教学实施、教学监督等各个环节混乱无序,教育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
(三)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
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目前的继续教育机构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科学把握,基本上是凭经验地找内容办学,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导致在教学中不能以市场导向调整教学计划,毕业生的质量也就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缺失
科学的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质量的“软件”保障。然而,教学质量如何,在我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认同即可,至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授课课时、学业考核等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很少过问,以至出现乱办班、乱收费、乱教学、乱管理的“四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继续教育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与规范,同时缺乏政府管理下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影响了全社会范围内继续教育质量的健康、有序及可持续提高与发展。
三、提高我国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继续教育的质量是继续教育追求的目标。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转变教育思想是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没有思想上的转变,就没有行动上的新举措。转变教育思想,应当在理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的认识,对继续教育的理解不应当仅仅从学习者的年龄、身份上来区分,也不应当把它视为弥补受教育机会的一种补偿性教育手段,而必须用一种新的眼光,站在新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继续教育。具体来讲,首先,要树立继续教育依法治教的观念,这是做好继续教育的保障。主要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完善各种继续教育法规,在实践中进行修订调整;其次,要培育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观念。继续教育的主办者要运用产业化的经营思想,通过市场导向、市场交换的运作方式,对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实行成本核算,通过继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使企业管理者树立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观念;再次,要树立继续教育质量至上的观念。主要是要通过提高认识、实践检验和市场竞争等途径,树立继续教育质量至上的观念。
(二)加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
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办学机构应真正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自己的评估与监控渠道。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多渠道评估与监控。首先,要设置教育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和监控职能,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要充分发挥执法机关和教育行政机构的督导作用,严格执法;再次,要积极倡导社会公众、新闻舆论评价和监督;最后,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2)完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办学机构应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制定一套符合学校本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至少应包括办学状况评估、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机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评估、办学机构效益评估等五个方面。
(三)强化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
强化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学科管理水平和课程质量控制。主要是要在对继续教育学科进行管理和课程设计时,要增加实践环节,多开展最新应用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站在本学科工作领域应用的前沿,投身于以后的业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达到贡献社会,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教育形式;其次,要强化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监督。主要是要对教学效果、教师资格审查、教学实践环节的强化、教育方式的更新、教学设施的更新等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办学协办机构进行资格审查,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再次,要强化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要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队伍,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继续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
(四)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我国教育发展和经费投入的状况,可以用“穷国办大教育”来形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都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继续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投入严重不足是长期困扰继续教育活动的突出问题之一。继续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它与产出成正相关。从继续教育的主办者来说,师资的配置要求不应低于全日制教育,因为受教育者已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对象,他们对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已有一定的发言权,常常会带着实际问题而来。从受教育者的所在单位来说,在目前工薪阶层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应在基本学习费用上给予保障;对于受教育者本人来说,要从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来认识自我投入的必要性。
(五)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者有其校”,也就是社会要为每一个想学习的人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学习机会以及同等的成就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利用所有教育资源,搞好教育系统内外的沟通。这其中包括:(1)继续教育与社会的沟通。即加强继续教育的社会化,一是继续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二是要依靠社会办继续教育。(2)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一是为成人开设获得学分的课程,以及通过继续教育机构获得的学分,能得到普通正规学校的承认;二是要搞好资源共享,这也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需要。(3)继续教育系统内部的沟通。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历层次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要把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其各展所长、互补其短、共同协调、充分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只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总结了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成为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不争事实。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教育应成为贯穿于人的一生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应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规模,发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功能,为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开辟新的天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选择。继续教育,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1979年开始,以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为标志,便卷入了世界继续教育的发展洪流。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的继续教育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支撑。但是,目前的继续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教师质量亟待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普教化
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是继续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然而,目前的继续教育教学及管理,主要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脱离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培育目标,其培养模式模仿本科院校,成为本科的压缩,继续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传统的教育方式,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与成人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在教学中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传承有余、创新不足,不能针对成人学员学习上、人格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变化及自身毕业发展需要的特点,设计出以成人学员为中心和面向未来与现实的教育模式,导致了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结果导致所培养的学员社会实践和实验能力不强,创造和创新意识不强,从而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质量亟待改进
授课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是制约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从我国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一方面继续教育的任课教师大多是普通全日制学生的任课老师,理论教学是其特长,但动手能力相对不足,离成人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多数教师惯用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在教学中惯于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习者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师资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师资质量亟待改进。
(四)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
发展继续教育,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仍然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对自身的质量标准定位不准确。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向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看齐,脱离继续教育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和需要,使继续教育缺少特色;二是过于强调适应需要,片面强调成人特色,造成成人学历教育不具备应有的层次规格,不被社会所认同。事实上,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定位不应简单地照搬普教标准,一味强调成人教育要与普教同层次、同规格、同水平,而是要与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和学科水平为基准,同时兼顾到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单一强调学科尺度,照搬全日制普教经验和片面强调成人特点,而忽视基本规格的做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继续教育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继续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1)许多学校缺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对于高考落榜生的培养,是“非主流”的办学形式,因此缺乏足够的重视;(2)作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主体,没有树立终身继续教育的理念,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完成“学历身份过程”。没有从丰富自身知识,适应社会工作的真实需要角度来重视继续教育的学习;(3)社会认可只认学历,忽视能力。导致用人单位看文凭不看实际工作能力,使工作人员懒于继续学习,吃“第一学历”的老本。
(二)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主要的方面:(1)继续教育硬件投入不足。主要是教室和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仪器更新不及时,教学方式更新所需要的多媒体环境缺乏;(2)教师薪酬低。由于重视程度及经费投入的不足,以及“盈利”目标的错误思想指导,与学历教育相比,我国继续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除了少量固定师资外,主要依靠外聘兼职教师。由于社会人员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及系统知识结构,势必造成授课质量的下降。加之临时聘用教师获得待遇较低,必然影响教师的责任感,并最终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3)教育管理经费缺乏。教育管理经费的缺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否有效,教学环节是否系统连续,教学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教学教育质量调研是否深入等。管理上缺乏投入,必然导致在教学实施、教学监督等各个环节混乱无序,教育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
(三)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
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目前的继续教育机构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科学把握,基本上是凭经验地找内容办学,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导致在教学中不能以市场导向调整教学计划,毕业生的质量也就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缺失
科学的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质量的“软件”保障。然而,教学质量如何,在我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认同即可,至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授课课时、学业考核等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很少过问,以至出现乱办班、乱收费、乱教学、乱管理的“四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继续教育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与规范,同时缺乏政府管理下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影响了全社会范围内继续教育质量的健康、有序及可持续提高与发展。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独资、合资的教育机构,凭借其教育科技优势会大量涌人国内,争夺国内的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我国现行教育与管理体制,使得国内的教育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并面临着生源争夺、教育质量竞争及教育效益竞争等。
三、提高我国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继续教育的质量是继续教育追求的目标。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转变教育思想是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没有思想上的转变,就没有行动上的新举措。转变教育思想,应当在理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的认识,对继续教育的理解不应当仅仅从学习者的年龄、身份上来区分,也不应当把它视为弥补受教育机会的一种补偿性教育手段,而必须用一种新的眼光,站在新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继续教育。具体来讲,首先,要树立继续教育依法治教的观念,这是做好继续教育的保障。主要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完善各种继续教育法规,在实践中进行修订调整;其次,要培育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观念。继续教育的主办者要运用产业化的经营思想,通过市场导向、市场交换的运作方式,对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实行成本核算,通过继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使企业管理者树立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观念;再次,要树立继续教育质量至上的观念。主要是要通过提高认识、实践检验和市场竞争等途径,树立继续教育质量至上的观念。
(二)加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
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办学机构应真正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自己的评估与监控渠道。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多渠道评估与监控。首先,要设置教育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和监控职能,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要充分发挥执法机关和教育行政机构的督导作用,严格执法;再次,要积极倡导社会公众、新闻舆论评价和监督;最后,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2)完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办学机构应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制定一套符合学校本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至少应包括办学状况评估、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机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评估、办学机构效益评估等五个方面。
(三)强化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
强化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学科管理水平和课程质量控制。主要是要在对继续教育学科进行管理和课程设计时,要增加实践环节,多开展最新应用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站在本学科工作领域应用的前沿,投身于以后的业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续教育达到贡献社会,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教育形式;其次,要强化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监督。主要是要对教学效果、教师资格审查、教学实践环节的强化、教育方式的更新、教学设施的更新等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办学协办机构进行资格审查,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再次,要强化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要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队伍,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继续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
(四)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我国教育发展和经费投入的状况,可以用“穷国办大教育”来形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都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继续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投入严重不足是长期困扰继续教育活动的突出问题之一。继续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它与产出成正相关。从继续教育的主办者来说,师资的配置要求不应低于全日制教育,因为受教育者已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对象,他们对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已有一定的发言权,常常会带着实际问题而来。从受教育者的所在单位来说,在目前工薪阶层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应在基本学习费用上给予保障;对于受教育者本人来说,要从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来认识自我投入的必要性。
(五)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者有其校”,也就是社会要为每一个想学习的人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学习机会以及同等的成就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利用所有教育资源,搞好教育系统内外的沟通。这其中包括:(1)继续教育与社会的沟通。即加强继续教育的社会化,一是继续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二是要依靠社会办继续教育。(2)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一是为成人开设获得学分的课程,以及通过继续教育机构获得的学分,能得到普通正规学校的承认;二是要搞好资源共享,这也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需要。(3)继续教育系统内部的沟通。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历层次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要把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其各展所长、互补其短、共同协调、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