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建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1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 内涵发展
论文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对今后的发展之路做出清晰的判断,在厘清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放眼全国,科学定位,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工学结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明确自身特色与优势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前提
一所新建职业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必须以明确自身的历史与现实优势为前提。如以锦州铁路运输学校为基础建设的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之前,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展开讨论,对学院发展的基础达成共识:一是学校具有历史的优势。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为学校在全国铁路行业特别是东北地区赢得很好的声誉。二是专业的优势。作为以铁路运输主干专业为主的高职院,现有专业基本覆盖了铁路车、机、工、电、辆的各个工种,学校的专业特色省内其他学校难以取代,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等骨干专业已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在全国同类学校处于领先的水平。三是行业优势。学校多年来依托铁路行业办学,同中国最大的铁路企业—沈阳铁路局形成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多方位支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些特色和优势为建设好铁道高职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学院实现内涵发展的前提。
二、全面科学定位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基础
当今时代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展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规划学校的未来。wWW.lw881.com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建强校,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办学理念,走加强内涵建设的道路,实现学校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
2.坚持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许多高职院,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高职院经历了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目前已进人大提升时期,许多院校已具有相当大的办学规模,相当高的办学水平。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当务之急是坚持扩能、整合、提升、追赶的方针,按照高等职业院校的标准,加快建设步伐,真真切切地进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但如果不求质量盲目扩张规模,学校将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求大,不求全,立足当地,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办出精品、办出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校建成区域内有突出特色,行业内有重要影响,企业满意、社会好评、规模适度的人才培养基地。
3.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到知识求准,技能求精,思想求实。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虽然都是职业教育,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期待要远远高于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在“高”字上做好文章。学校要体现出管理水平高、培养手段高、教学条件好;学生要达到知识水平高、职业技能高、道德素质高。每一名毕业生都应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顶岗,顶岗即胜任的要求。在胜任一个岗位的同时,要适应一群岗位,具备较强的转岗能力,真正成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技能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4.坚持科学合理的服务定位
企业是学校的最终用户,有效把握企业的需求,是办学的关键环节,新建高职院校仍然要以服务行业为首要任务。必须围绕行业的需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坚持学历教育与企业短期培训并举,为本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各种技术服务。
三、加强专业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
1.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直接关联,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按照“市场导向、针对岗位(群)、适度超前、集群发展”的原则,面向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针对某一行业岗位变化趋势和学校主干优势专业延伸设置或调整专业。
如,作为以铁路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突出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鲜明、以特见强的原则。一要结合现有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电气化技术等专业,积极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管理等专业,形成专业之间师资共用、教学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发展的格局。二要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努力建设好新开办的铁路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等运营主专业,增强实力,适当增设相近的新专业。三要加强对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社会通用专业的改造,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品牌专业和专业群
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通过专业特色来体现。专业建设必须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建立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形成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此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水平提高。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多数具有良好的依托行业背景而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这些新建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学院可以依托自身优势专业进行品牌专业建设,扩大专业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在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专业;同时,要统筹考虑传统优势专业和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专业。在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管理机制等方面为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提供保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依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它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一所学校内在文化底蕴的显现,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精神依托。在实际办学中直观地反映在校风、校纪、校貌三个方面。作为新建职业院校,校园环境是学校形象的标志。校园的容貌体现着学校的风格和特色,学校的校园应注意体现崇尚劳动、崇尚创新、崇尚知识和技能的文化特色。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中还必须融人企业文化的元素。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要求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以企业精神为着力点,从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出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行为等人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诚信品质、安全环保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引人企业文化氛围,利用校园的空间布置企业的文化,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日常行为素养,有利于磨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效益最大化意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的营造,不仅可以使学生较早地了解到企业的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亲商”意识。
五、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保障
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方向,选定了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保障新建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
1.建设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队伍建设关乎学校未来的兴衰,只有打造出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建成一流的学校。学校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成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学校真正上档次。
一般来讲,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非常重,与原来的中职学校相比,具有了全新的目标定位、全新的社会要求,实现这些新的使命必然要对原来的教师队伍进行提升改造。当前,在下大力气引进人才,补充教师缺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现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立足长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成长提高的政策和办法,鼓励教师钻研业务、钻研教学、钻研实践。努力为教师在职进修、深人现场、参加学术活动创造条件。安排工作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志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更好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成就、成名的氛围。大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工作,保证每一专业有50%以上的双师型教师、4名以上骨干教师、1-2名专业带头人,骨干专业要建成国家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各专业要从相关企业聘请一批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以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中专升格后的高职院校,由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进人到高等教育行列,学校的管理队伍也必须同教师队伍一样得到同步建设,这对于维护学院稳定、提升院校形象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逐步选拔一些思想过硬、工作认真、业绩突出、善于管理、群众拥护的年轻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以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职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以适应高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应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每一名服务人员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为主、培育人才为本、学校利益为重的理念,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保证提供周到、热情、及时、规范的服务。
3.建设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保证,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形成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1)必须按照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制定一套既有约束效应,又有激励效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校要按着统筹兼顾、合理分工的原则确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各个职务的岗位责任制;本着严格规范、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原则,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要达到任务到岗、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真正形成工作有目标、质量有检查、管理有细则、考核有标准的制度体系。
(2)建设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应突出“严”字当头的特色,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多方面人手,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行规范的管理,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顾全大局的思想、求真务实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理念,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以适应铁路等行业企业高(高度集中)、大(大企业)、半(半军事化)的特点。
一般来讲,刚刚建立的高职院校,各项建设任务非常重,许多工作都是迫在眉睫,但首先必须摸清家底,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同步协调,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之路。
论文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对今后的发展之路做出清晰的判断,在厘清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放眼全国,科学定位,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工学结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明确自身特色与优势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前提
一所新建职业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必须以明确自身的历史与现实优势为前提。如以锦州铁路运输学校为基础建设的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之前,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展开讨论,对学院发展的基础达成共识:一是学校具有历史的优势。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为学校在全国铁路行业特别是东北地区赢得很好的声誉。二是专业的优势。作为以铁路运输主干专业为主的高职院,现有专业基本覆盖了铁路车、机、工、电、辆的各个工种,学校的专业特色省内其他学校难以取代,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等骨干专业已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在全国同类学校处于领先的水平。三是行业优势。学校多年来依托铁路行业办学,同中国最大的铁路企业—沈阳铁路局形成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多方位支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些特色和优势为建设好铁道高职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学院实现内涵发展的前提。
二、全面科学定位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基础
当今时代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展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规划学校的未来。wWW.lw881.com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建强校,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办学理念,走加强内涵建设的道路,实现学校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
2.坚持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许多高职院,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高职院经历了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目前已进人大提升时期,许多院校已具有相当大的办学规模,相当高的办学水平。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当务之急是坚持扩能、整合、提升、追赶的方针,按照高等职业院校的标准,加快建设步伐,真真切切地进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但如果不求质量盲目扩张规模,学校将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求大,不求全,立足当地,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办出精品、办出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校建成区域内有突出特色,行业内有重要影响,企业满意、社会好评、规模适度的人才培养基地。
3.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到知识求准,技能求精,思想求实。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虽然都是职业教育,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期待要远远高于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在“高”字上做好文章。学校要体现出管理水平高、培养手段高、教学条件好;学生要达到知识水平高、职业技能高、道德素质高。每一名毕业生都应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顶岗,顶岗即胜任的要求。在胜任一个岗位的同时,要适应一群岗位,具备较强的转岗能力,真正成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技能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4.坚持科学合理的服务定位
企业是学校的最终用户,有效把握企业的需求,是办学的关键环节,新建高职院校仍然要以服务行业为首要任务。必须围绕行业的需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坚持学历教育与企业短期培训并举,为本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各种技术服务。
三、加强专业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
1.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直接关联,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按照“市场导向、针对岗位(群)、适度超前、集群发展”的原则,面向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针对某一行业岗位变化趋势和学校主干优势专业延伸设置或调整专业。
如,作为以铁路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突出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鲜明、以特见强的原则。一要结合现有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电气化技术等专业,积极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管理等专业,形成专业之间师资共用、教学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发展的格局。二要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努力建设好新开办的铁路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等运营主专业,增强实力,适当增设相近的新专业。三要加强对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社会通用专业的改造,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品牌专业和专业群
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通过专业特色来体现。专业建设必须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建立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形成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此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水平提高。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多数具有良好的依托行业背景而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这些新建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学院可以依托自身优势专业进行品牌专业建设,扩大专业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在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专业;同时,要统筹考虑传统优势专业和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专业。在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管理机制等方面为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提供保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依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它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一所学校内在文化底蕴的显现,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精神依托。在实际办学中直观地反映在校风、校纪、校貌三个方面。作为新建职业院校,校园环境是学校形象的标志。校园的容貌体现着学校的风格和特色,学校的校园应注意体现崇尚劳动、崇尚创新、崇尚知识和技能的文化特色。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中还必须融人企业文化的元素。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要求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以企业精神为着力点,从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出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行为等人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诚信品质、安全环保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引人企业文化氛围,利用校园的空间布置企业的文化,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日常行为素养,有利于磨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效益最大化意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的营造,不仅可以使学生较早地了解到企业的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亲商”意识。
校园的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校训作为校园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往往蕴涵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凝聚着先辈学人的生命感悟和学术体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沉淀和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核心,应成为每一个师生的人生座右铭,并以此熔铸学校师生的文化人格。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即文化情操。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和谐校园,注重环境育人。同时,经常举办以人文类为主的讲座,开展阅读工程,营造文化氛围,强调环境熏陶。校园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学校的未来发展着眼,积极进行校园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创造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民主决策、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的原则搞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建一点亮一点的原则,逐年按计划投资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建设,使花园式的校园不断增添新的美景,处处体现和谐之美。
五、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实现内涵发展的保障
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方向,选定了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保障新建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
1.建设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队伍建设关乎学校未来的兴衰,只有打造出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建成一流的学校。学校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成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学校真正上档次。
一般来讲,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非常重,与原来的中职学校相比,具有了全新的目标定位、全新的社会要求,实现这些新的使命必然要对原来的教师队伍进行提升改造。当前,在下大力气引进人才,补充教师缺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现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立足长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成长提高的政策和办法,鼓励教师钻研业务、钻研教学、钻研实践。努力为教师在职进修、深人现场、参加学术活动创造条件。安排工作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志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更好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成就、成名的氛围。大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工作,保证每一专业有50%以上的双师型教师、4名以上骨干教师、1-2名专业带头人,骨干专业要建成国家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各专业要从相关企业聘请一批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以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中专升格后的高职院校,由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进人到高等教育行列,学校的管理队伍也必须同教师队伍一样得到同步建设,这对于维护学院稳定、提升院校形象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逐步选拔一些思想过硬、工作认真、业绩突出、善于管理、群众拥护的年轻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以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职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以适应高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应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每一名服务人员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为主、培育人才为本、学校利益为重的理念,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保证提供周到、热情、及时、规范的服务。
3.建设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保证,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形成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1)必须按照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制定一套既有约束效应,又有激励效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校要按着统筹兼顾、合理分工的原则确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各个职务的岗位责任制;本着严格规范、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原则,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要达到任务到岗、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真正形成工作有目标、质量有检查、管理有细则、考核有标准的制度体系。
(2)建设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应突出“严”字当头的特色,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多方面人手,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行规范的管理,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顾全大局的思想、求真务实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理念,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以适应铁路等行业企业高(高度集中)、大(大企业)、半(半军事化)的特点。
一般来讲,刚刚建立的高职院校,各项建设任务非常重,许多工作都是迫在眉睫,但首先必须摸清家底,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同步协调,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之路。
上一篇:浅谈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函授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