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引导高校地矿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2
论文关键词:高校 地矿类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受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自我性、矛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是:把职业观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途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结合日常管理开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艰苦行业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如何引导和教育艰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其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地矿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一)职业价值观的自我性
在当前环境下,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职业价值观已转向追求个体利益、自我独立、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一方面积极储备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多方面锻炼自己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自由发展和不受约束的明显倾向,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特别是职业选择上,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把现实个人理想放在首位;在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方面,以物质化原则来选择职业,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
(二)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
地矿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矛盾;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是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的矛盾。由于校园内外的反差和职业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在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的困惑明显增多。他们既追求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又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很多大学生在赞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反对“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观点中徘徊。
(三)职业价值观的多元化
由于艰苦专业招生的特殊性。地矿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个体修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价值的多元取向,又有多元的主体体检在多元的利益追求和实现过程中的分化状况。在思想上。一些学生有报效祖国、追求事业前途、实现远大抱负的一面,又有不愿到艰苦行业的一面。在学习上。大学生重视科学知识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但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脚踏实地、不按规律办事,投机取巧、盲目冒险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在生活上,很多学生具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等务实的意识和观念,但贪图安逸享乐的想法在一些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特别是在择业与收到挫折时耐性不够、意志力不强。
二、地矿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一)从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出现“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产生见利忘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利己主义价值追求,使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日趋淡薄。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的物化倾向必然会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和务实。如现在地矿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不看社会需要,不看长远发展,而是看现在的待遇。
(二)从社会文化的影响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思潮的纷至沓来使中西文化的交流变得广泛而深刻,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冲突和斗争也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东西影响大学生的品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西方文化中本身固有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三是理想化的职业价值观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节。多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以现实要求为出发点,以个体需要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作为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职业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使用色彩,这种实用性带有突出的功利性,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三)从学校教育的影响看
由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过于看重大学生的就业率,多用前途教育鼓励大学生。这种思想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浓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也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过分注重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指导而忽略对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必然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脱节,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和职业目标不切合实际等问题。
(四)从家庭环境的影响看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启蒙老师,学生的早期社会活动,主要受到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大学生,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并内化为固有的思想观念。家长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方式、家庭成员所受的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社会地位、言行举止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从近年学生情况来看,可以得出比较明显结论;一是家住矿区,对矿区了解较全面的去矿区工作意愿更强;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到矿区工作的意愿更强。
三、科学引导地矿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一)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
当前,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统一舆论导向,改变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媒体舆论,使各个职业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应锐意创新,多措并举且扎实稳妥地做好学生职业观培养工作。
2.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加强对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则是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树立。学校应在这些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
3.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从内、外部不断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把所从事的职业当成终身的事业,以作事业的态度对待职业,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个环节,多一些创新的意识和实践,更要战胜自己个性中不和谐的东西,积极完善自我,通过工作展现自我。二是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群情况的了解欲望。通过不断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职业群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好本专业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正确对待职业选择。以地矿类艰苦专业学生最为突出,大多数艰苦专业学生感到不同程度的烦恼。因此,在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选择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的疏导,使他们能够摒弃各种错误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明确的目的,将正确职业观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把校园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赋予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使学生时时都在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和感染下。同时,校园文化中强化职业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着力突出、彰显实现“服务社会”这一宗旨,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参加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到专业的无穷魅力,激发起专研的热情。确立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自信力。
2.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职业观是在职业工作中形成和培养的,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学生了解国情和杜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达到树立正确职业观的目的。
3.结合日常管理树立开展正确的职业观教育。正确的职业观的树立,不能靠顺其自然,而需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即应当把大学生专业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做到管理育人。如日常行为为准则、制度建设都对职业观提出明确的规定;在评优、人党、选干等环节中把学生的职业观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学校还应把公益劳动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因为,把劳动教育作为每位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科目,不仅把劳动作为一种义务活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种必修的课程,只有圆满完成劳动任务的同学才可以获得此课的学分。学生在校园清洁、招待、协助老师完成工作等方面的劳动。为他们走向艰苦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通过学生到企业调研,进一步了解行业对艰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从事艰苦专业人员成长成才的情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有作为,行行都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
祖国各地的艰苦行业和地区求贤若渴,虽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要艰苦一些,但是那里对人才的渴求最为强烈,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在艰苦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刻苦专研、勇于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许多人成为艰苦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就是非常好的例证。
总之,高校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急需。高校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正确职业观教育,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走越宽广。
论文摘要:受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自我性、矛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是:把职业观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正确途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结合日常管理开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艰苦行业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如何引导和教育艰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其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地矿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一)职业价值观的自我性
在当前环境下,地矿类艰苦专业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职业价值观已转向追求个体利益、自我独立、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一方面积极储备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多方面锻炼自己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自由发展和不受约束的明显倾向,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特别是职业选择上,以满足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把现实个人理想放在首位;在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方面,以物质化原则来选择职业,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
(二)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
地矿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矛盾;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是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的矛盾。由于校园内外的反差和职业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在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的困惑明显增多。他们既追求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又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很多大学生在赞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反对“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观点中徘徊。
(三)职业价值观的多元化
由于艰苦专业招生的特殊性。地矿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个体修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价值的多元取向,又有多元的主体体检在多元的利益追求和实现过程中的分化状况。在思想上。一些学生有报效祖国、追求事业前途、实现远大抱负的一面,又有不愿到艰苦行业的一面。在学习上。大学生重视科学知识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但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脚踏实地、不按规律办事,投机取巧、盲目冒险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在生活上,很多学生具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等务实的意识和观念,但贪图安逸享乐的想法在一些大学生中很有市场,特别是在择业与收到挫折时耐性不够、意志力不强。
二、地矿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一)从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出现“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产生见利忘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利己主义价值追求,使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日趋淡薄。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的物化倾向必然会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和务实。如现在地矿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不看社会需要,不看长远发展,而是看现在的待遇。
(二)从社会文化的影响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思潮的纷至沓来使中西文化的交流变得广泛而深刻,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冲突和斗争也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东西影响大学生的品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西方文化中本身固有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极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三是理想化的职业价值观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节。多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以现实要求为出发点,以个体需要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个人利益作为价值的基本标准。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职业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使用色彩,这种实用性带有突出的功利性,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三)从学校教育的影响看
由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过于看重大学生的就业率,多用前途教育鼓励大学生。这种思想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浓重,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也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过分注重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指导而忽略对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这必然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脱节,呈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和职业目标不切合实际等问题。
(四)从家庭环境的影响看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启蒙老师,学生的早期社会活动,主要受到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大学生,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家长的职业价值观,并内化为固有的思想观念。家长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方式、家庭成员所受的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社会地位、言行举止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从近年学生情况来看,可以得出比较明显结论;一是家住矿区,对矿区了解较全面的去矿区工作意愿更强;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到矿区工作的意愿更强。
三、科学引导地矿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一)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办法
当前,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统一舆论导向,改变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媒体舆论,使各个职业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应锐意创新,多措并举且扎实稳妥地做好学生职业观培养工作。
1.把职业观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安排专门章节讲授“职业与职业观”问题外,还需在专业教育中介入“专业与职业”的联系,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有“职业理解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在给学生开展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各类专业教师关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培训和教育,形成一个全校教师人人都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责任和义务的氛围,这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基础。
2.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加强对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则是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树立。学校应在这些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
3.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从内、外部不断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把所从事的职业当成终身的事业,以作事业的态度对待职业,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个环节,多一些创新的意识和实践,更要战胜自己个性中不和谐的东西,积极完善自我,通过工作展现自我。二是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群情况的了解欲望。通过不断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和职业群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好本专业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正确对待职业选择。以地矿类艰苦专业学生最为突出,大多数艰苦专业学生感到不同程度的烦恼。因此,在强化正确择业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选择艰苦专业学生心理的疏导,使他们能够摒弃各种错误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地矿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观教育。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明确的目的,将正确职业观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对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把校园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赋予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使学生时时都在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和感染下。同时,校园文化中强化职业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着力突出、彰显实现“服务社会”这一宗旨,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参加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到专业的无穷魅力,激发起专研的热情。确立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培养职业自信力。
2.在实践中深化正确职业观教育。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职业观是在职业工作中形成和培养的,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学生了解国情和杜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达到树立正确职业观的目的。
3.结合日常管理树立开展正确的职业观教育。正确的职业观的树立,不能靠顺其自然,而需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即应当把大学生专业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做到管理育人。如日常行为为准则、制度建设都对职业观提出明确的规定;在评优、人党、选干等环节中把学生的职业观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学校还应把公益劳动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因为,把劳动教育作为每位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科目,不仅把劳动作为一种义务活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种必修的课程,只有圆满完成劳动任务的同学才可以获得此课的学分。学生在校园清洁、招待、协助老师完成工作等方面的劳动。为他们走向艰苦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通过学生到企业调研,进一步了解行业对艰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从事艰苦专业人员成长成才的情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有作为,行行都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道理。
祖国各地的艰苦行业和地区求贤若渴,虽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要艰苦一些,但是那里对人才的渴求最为强烈,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在艰苦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刻苦专研、勇于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许多人成为艰苦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就是非常好的例证。
总之,高校艰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急需。高校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正确职业观教育,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