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协调建设的思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2
[论文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协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要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进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等五项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外延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1.高等教育质量释义。质量是人们对事物内在属性的量度判断。高等教育质量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达到其预定日标程度的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形成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具有多维性,不同国家、不同个体和不同时期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还是多层面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质量标准也是多样性的。但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对高等教育达到预定目标程度的衡量,其基本含义应该是清晰的。(1)高等教育的职能是明确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任。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必然依据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参数。(2)高校的教育质量足具体的。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基地,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内涵是丰富的,同时也是具体的、明确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质量、教学计划质量、大学产品质量、基础设施和内外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3)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是明确的、可监控的。英国学者戈林(dianagree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可从五个角度进行:一是把质量与提供独特而特殊的产品及服务联系在一一起;二是把质量与预定规格和标准的一致性作为依据,依此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能设定不同的质量标准;
1是强调以高等学校达到目的的程度为标准,把判断质量的尺度定义为是否符合标准;四是把质量定义在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性上,具体标准是以高等学校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使命的表述为特征;五是把质量定义为以高等学校能否满足顾客即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和政府等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
2.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或范围。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确定性和灵活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不例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外延的发展是内涵提升的有力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培养人的标准、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校阅文化建设质量等。而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在体现,是高等教育质量在社会活动和外部环境中的显现,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质量、产出质量、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方面。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协调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整体实现质的飞跃的保证。
二、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和谐建设的对策
1.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当前要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尽快形成并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1)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条件”协调发展的办学原则;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追求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注重抓好高校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保证高等教育的内涵质量和外延质量。(2)进一步明确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倡发展的质量观,把发展作为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观念,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二是强调整体的质量观。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质量,而不是单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对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都是进行质量评价要考虑的。三是强化多样性的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面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对于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术质量观;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树立社会需求导向的质量观;普通专科教育应当坚持个人选择导向的质量观;社会办高等教育可以坚持市场需要导向的质量观。四是坚持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学校的特色是其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等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五是注重适应的质量观。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指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
2.探索和推进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对不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高等教育和高校应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理,坚持做到“三全”,即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就是在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中,把高校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关心教育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性就是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到教学工作评价,从管理队伍建设到管理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从校园文化到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要进行质量管理。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活动,它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包括课堂教学、科研、财务、后勤、图书、实验、思想政治工作、招生与就业等诸多因素,必须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各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全过程性就是将高校的活动当成一个“输入—过程一输出”可控制的系统。过程管理的原则是将高校的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及所有活动按照教育规律予以合理的组织与分配,使其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为使教育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是一种较优的方式选择。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监控体系中四个监控点。一是抓高等教育目标的监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比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管理者、专家、学者。高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教育教学目标,又要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并且这些目标都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抓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监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日趋产业化,人才培养过程如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招生宣传、招生、在校教育、毕业考核、毕业分配、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这样就要对组织招生、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活动中的效率与水平实施有效监控,以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办学质质量。三是抓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旨在监控学校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达到其所承诺的标准,是否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教学过程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各项教学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先进性等。四是抓高等教育投入的监控。健全大学内部投资论证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和验收评估体系,确定学科经费投资的基本原则,即围绕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
4.注重加强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第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学科专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调整学科配置,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分层次进行重点建设。大力改革学科管理体制,加强重点学科基本条件建设,用好经费,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性实验室;更加重视信息环境建设,继续加强校园网、数字图书馆、资料文献库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重点学科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学术氛围的建设,相关部门可通过奖优罚劣、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等措施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第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人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据本校的历史、现状、定位及服务方向,增设热门专业,对热门专业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适时修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坚持厚、新、精、实的课程建设原则;鼓励开设反映学科前瞻『生成果的新课程,逐步形成文化素质建设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逐步实施专业双语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问导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普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向全时空、远距离、交互式、个性化、多媒体、大容量方向发展;改革考试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笔试、口试、口笔试结合、论文、网试等式进行;要组织更新教学内容,使用先进教材。
第三,结合荣辱观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守法意识,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荣辱观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以身作则的意识;紧抓专业教育不放松。通过灵活多样的、新颖的形式,努力激发学生专业学兴趣,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制度,建市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吸收学生参加宿舍、教务、后勤、义务劳动等方面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没。开辟足够的学生活动娱乐场所,每学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组织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活动,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第四,提高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做好发展战略规划,并适时适度加以调整;突出“急用先立”“先立规章后行动”,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保证学院内部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保持学院内部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协调好党委行政领关系,深化院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激活办学活力;继续推行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改革,在定编定员的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和人员工资差额包干,在执行国家现行工资制度的基础上,用活校内津贴,发挥其杠杆和激励作用,争取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按照现代企业方式运行,加快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改型转制、区域行业联合、全面分离等步骤,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构建民主监督体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严格干部述职和考核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
5.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加强政府对高教发展规模的宏观调控工作。要提高条件、严格程序,慎重对待职业技术学院和具有发放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的申请,严格审核、审批,适当控制新增高校数,努力办好现有高校。其次,要加大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教育投入。进一步调配、用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协助前一阶段由于过度扩张而出现经济困难的高校渡过难关;坚持以同家财政拨款为主,加大对社会投资潜能的挖掘,保护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有学者还提出为教育投资办学提供股份制、基金合作制,通过银行等开展“教育储蓄”和特定的“教育信托基金”“家庭教育贷款”等业务,发行“教育债券”“教育投资券”“教育彩票”,多渠道为教育筹集资金,形成一种社会投资教育、全民化格局为特征的教育投资消费体系。其三,有全局观念,通盘考虑高等教育发展。潘懋元教授曾说,“不管是省属院校还是其他院校,都要做到一视同仁,要使所有学校都能得到发展的机遇,否则很难成为高教强省。多样化办学的模式有利于丰富我同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真正能够实现多样化质量观。”最后,加大对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高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要科学规划高校周边产业发展,对娱乐行业及网吧发展进行限制。政府公安、工商、城管、文化、消防等职能部门要联合行动,对高校的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娱乐行业、无照经营违规网吧进行查处和取缔;拆除高校进出口通道上的违章建筑;取缔校门前无证占道经营的各类摊点;维修公共设施;确保高校周围环境的整洁。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外延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认识
1.高等教育质量释义。质量是人们对事物内在属性的量度判断。高等教育质量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达到其预定日标程度的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形成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具有多维性,不同国家、不同个体和不同时期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是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还是多层面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质量标准也是多样性的。但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对高等教育达到预定目标程度的衡量,其基本含义应该是清晰的。(1)高等教育的职能是明确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任。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必然依据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参数。(2)高校的教育质量足具体的。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基地,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内涵是丰富的,同时也是具体的、明确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质量、教学计划质量、大学产品质量、基础设施和内外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3)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是明确的、可监控的。英国学者戈林(dianagree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可从五个角度进行:一是把质量与提供独特而特殊的产品及服务联系在一一起;二是把质量与预定规格和标准的一致性作为依据,依此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能设定不同的质量标准;
1是强调以高等学校达到目的的程度为标准,把判断质量的尺度定义为是否符合标准;四是把质量定义在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性上,具体标准是以高等学校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使命的表述为特征;五是把质量定义为以高等学校能否满足顾客即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和政府等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
2.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或范围。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确定性和灵活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不例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外延的发展是内涵提升的有力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培养人的标准、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校阅文化建设质量等。而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在体现,是高等教育质量在社会活动和外部环境中的显现,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质量、产出质量、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方面。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协调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得以整体实现质的飞跃的保证。
二、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和谐建设的对策
1.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当前要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尽快形成并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1)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条件”协调发展的办学原则;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追求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注重抓好高校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保证高等教育的内涵质量和外延质量。(2)进一步明确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倡发展的质量观,把发展作为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观念,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二是强调整体的质量观。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质量,而不是单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对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都是进行质量评价要考虑的。三是强化多样性的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面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对于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术质量观;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树立社会需求导向的质量观;普通专科教育应当坚持个人选择导向的质量观;社会办高等教育可以坚持市场需要导向的质量观。四是坚持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学校的特色是其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等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五是注重适应的质量观。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指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
2.探索和推进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对不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高等教育和高校应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原理,坚持做到“三全”,即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全员性就是在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中,把高校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关心教育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性就是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到教学工作评价,从管理队伍建设到管理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从校园文化到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要进行质量管理。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活动,它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包括课堂教学、科研、财务、后勤、图书、实验、思想政治工作、招生与就业等诸多因素,必须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各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全过程性就是将高校的活动当成一个“输入—过程一输出”可控制的系统。过程管理的原则是将高校的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及所有活动按照教育规律予以合理的组织与分配,使其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为使教育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是一种较优的方式选择。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监控体系中四个监控点。一是抓高等教育目标的监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比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管理者、专家、学者。高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教育教学目标,又要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并且这些目标都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抓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监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日趋产业化,人才培养过程如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招生宣传、招生、在校教育、毕业考核、毕业分配、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这样就要对组织招生、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活动中的效率与水平实施有效监控,以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办学质质量。三是抓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旨在监控学校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达到其所承诺的标准,是否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教学过程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各项教学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先进性等。四是抓高等教育投入的监控。健全大学内部投资论证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和验收评估体系,确定学科经费投资的基本原则,即围绕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的不同作用。首先,政府方面监控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资助、评估、政策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宏观监控,以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估组织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评估应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而具有多样性、权威性、目标性及强制性。其次,学校方面监控作用。如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另外还可接纳学生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针对性的特点,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最后,社会方面的监控作用。我同当前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和民间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该通过建立一些不同的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学生状况、课程设置、教学设施、行政管理、毕业学生的社会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统计调查,全面监控。
4.注重加强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第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学科专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调整学科配置,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分层次进行重点建设。大力改革学科管理体制,加强重点学科基本条件建设,用好经费,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性实验室;更加重视信息环境建设,继续加强校园网、数字图书馆、资料文献库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重点学科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学术氛围的建设,相关部门可通过奖优罚劣、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等措施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第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人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据本校的历史、现状、定位及服务方向,增设热门专业,对热门专业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适时修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坚持厚、新、精、实的课程建设原则;鼓励开设反映学科前瞻『生成果的新课程,逐步形成文化素质建设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逐步实施专业双语教学;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问导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普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向全时空、远距离、交互式、个性化、多媒体、大容量方向发展;改革考试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笔试、口试、口笔试结合、论文、网试等式进行;要组织更新教学内容,使用先进教材。
第三,结合荣辱观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守法意识,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荣辱观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以身作则的意识;紧抓专业教育不放松。通过灵活多样的、新颖的形式,努力激发学生专业学兴趣,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制度,建市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吸收学生参加宿舍、教务、后勤、义务劳动等方面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没。开辟足够的学生活动娱乐场所,每学期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组织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活动,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第四,提高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做好发展战略规划,并适时适度加以调整;突出“急用先立”“先立规章后行动”,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保证学院内部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保持学院内部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协调好党委行政领关系,深化院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激活办学活力;继续推行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改革,在定编定员的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和人员工资差额包干,在执行国家现行工资制度的基础上,用活校内津贴,发挥其杠杆和激励作用,争取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按照现代企业方式运行,加快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改型转制、区域行业联合、全面分离等步骤,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构建民主监督体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严格干部述职和考核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
5.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加强政府对高教发展规模的宏观调控工作。要提高条件、严格程序,慎重对待职业技术学院和具有发放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的申请,严格审核、审批,适当控制新增高校数,努力办好现有高校。其次,要加大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教育投入。进一步调配、用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协助前一阶段由于过度扩张而出现经济困难的高校渡过难关;坚持以同家财政拨款为主,加大对社会投资潜能的挖掘,保护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有学者还提出为教育投资办学提供股份制、基金合作制,通过银行等开展“教育储蓄”和特定的“教育信托基金”“家庭教育贷款”等业务,发行“教育债券”“教育投资券”“教育彩票”,多渠道为教育筹集资金,形成一种社会投资教育、全民化格局为特征的教育投资消费体系。其三,有全局观念,通盘考虑高等教育发展。潘懋元教授曾说,“不管是省属院校还是其他院校,都要做到一视同仁,要使所有学校都能得到发展的机遇,否则很难成为高教强省。多样化办学的模式有利于丰富我同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真正能够实现多样化质量观。”最后,加大对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高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要科学规划高校周边产业发展,对娱乐行业及网吧发展进行限制。政府公安、工商、城管、文化、消防等职能部门要联合行动,对高校的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娱乐行业、无照经营违规网吧进行查处和取缔;拆除高校进出口通道上的违章建筑;取缔校门前无证占道经营的各类摊点;维修公共设施;确保高校周围环境的整洁。
下一篇:试论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