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2
论文关键词:心理矛盾心理障碍心理期望就业观念人格缺陷就业心态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师范类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但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理想和现实相差太大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迷茫、困惑、失落、焦虑等不良心态,进而出现了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师范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事业的发展。因此,师范生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师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师范生是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合理、职业目标定位相对明确的大学生群体,但由于整个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封闭、实践能力较弱、生活阅历浅、个体独立性不高、社会认识相对简单或片面、就业渠道相对单一、缺乏教师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师范生在面对走向社会第一步的就业挫折时,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师范生在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对2552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及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就业压力与困惑心理
师范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大多数师范毕业生将来都要从事教育教学或与之相关的工作,但在当前教育系统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口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有些师范生由于自身职业价值认识不清晰、教师职业目标规划不完善、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高以及考研结果、情感归宿、离别感伤、经济状况、未来前途和跨行业就业渠道的不畅通等方面的影响,给师范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师范生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而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趋于内化,这无形中更进一步加重了师范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冲突。调查显示,在心理压力方面,没有压力的学生占11.1%、有压力的学生占88.9%,其中,有正常压力的学生占38.4%,压力很大但能正确处理好的学生占37.4%,压力很大、很苦恼、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的学生占13.1%。在压力来源方面,学习压力占21.9%,经济压力占21.3%、就业压力占38%、能力压力占11.6%、其他压力占7.2%。在就业压力原因方面,就业岗位不足、竞争太激烈占75.5%(其中:理想工作岗位少占24.1%,大中城市就业岗位少占18.7%),专业不对口占7.6%,能力不足占10.2%,自我推荐不够占6.7%。其中,大中城市学生的压力、焦虑与困惑程度明显高于中小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压力、焦虑与困惑程度则最为明显和突出。
(二)职业目标期望与失落心理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心理,师范生也不例外,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就业的地域、单位、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向往高薪水、高起点、高收人、高回报;向往能到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中小城市、基层学校、私人学校或企业工作。调查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城市占48.3%、中小城市占34.9%、农村占8.6%、去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占6.6%、偏僻边远地区占1.6%。尤其是来自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范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大多不希望再回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不愿“吃回头草”。特别是许多男师范生,就读师范本身就心犹未甘,感觉屈才,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也不看好,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希望能从跨行业就业中找到理想的职业。由于师范生的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进而产生偏执、幻想、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就业行为的偏差。
(三)不科学的就业观念
当前虽然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比较好的社会就业选择,大部分师范生的择业观念及心态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能更加倾向于务实与理性。调查显示,在职业目标选择方面,从事教育工作占49.3%、国家公务员占20.9%、企业职员占14.4%,其他工作占15.4%。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社会转型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不良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一些师范生的就业。一些师范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及职业的长远发展,在择业标准中把工作条件、经济收人放在首位,忽视自我兴趣、能力和特长,对个人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认识不周、定位不准,从而导致不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及岗位。调查显示,在择业单位性质方面,事业单位占39.9%、国企单位占25.3%、外国独资占20.5%、中外合资占10.7%、自主创业占3.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定、求就业一次性到位,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先择业,后就业,再创业”观念认识不到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终身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主创业。还有些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人职匹配等,从而人为增加了就业难度。
(四)就业人格缺陷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师范生在就业人格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足、抗挫折能力差、自卑与自傲、偏执和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客观、合理、全面的认知和评价,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心理。不少师范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打击就一跟不振,陷人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科学预见更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能很好地通过总结求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一些师范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冷门专业、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以及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这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教育系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背景下,对就业渠道的多样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善于跨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逐渐失去了对求职的信心和勇气。一些专业较好、就业渠道较宽泛的师范毕业生则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甚至于自傲;这部分学生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一旦遭遇挫折则容易陷人自卑、自责,甚至于一撅不振。自卑与自傲是一些师范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就是对自身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社会现实也缺乏客观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执心理,如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等;还有些师范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心理,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等。就业人格缺陷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五)不良就业心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就业也是一样,如焦虑、急躁、消极等待、攀比、嫉妒、抑郁、说谎、侥幸、懒散、逆反行为等不良心态都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顺利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急
躁,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分析与判断,没有合理的教师职业目标规划,缺乏对自我职业价值的理性思考;一些毕业生消极等待,得过且过,在消极等待中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一些毕业生自恃水平高、能力强,但在择业过程中却处处碰壁,从而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心理;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等因素,相互攀比、盲目攀高;一些毕业生心存嫉妒,产生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不健康心理,甚至于有极个别同学作出了一些不良举动;一些毕业生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一些毕业生无视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一些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表现出严重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群体形象;一些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师范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客观现实,心存不满,甚至于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还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失眠等一系列身体机能不良反应等。以上各种不良就业心态都是影响师范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高师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如迷茫、困惑、焦虑等不良清绪也是正常的。师范生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科学、理智的选择。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心理困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适。
就业的市场化、自主性对师范毕业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首先,师范生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现实,加深对教育系统人才需求现状的了解,明确教师职业人才素质需要,增加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认识和体验,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不容乐观的师范生就业现实。其次,师范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就业单位不进行任何选择,而是要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或修正自己的目标定位和人生轨迹。最后,师范生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要有长远眼光,学会科学、合理、灵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前如果不能获得一个理想职业时,可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常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明确职业价值,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从职业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找工作不仅仅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因此,师范生在考虑就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人、工作条件、就业地点等因素,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看职业是否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树立有利于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当前工作条件不太理想,但发展前景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地区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如当前许多师范生不愿意到西部及东北等经济、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就业,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不久将成为中国经济、教育发展的热点地区。因此,师范生抢先到西部或东北等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就业,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或其他领域的职业发展,更有利于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悦纳自我,捕捉就业机遇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师范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悦纳职业自我有关,正确认识自我职业特点并悦纳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只有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自身的潜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才能确认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同时,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认识并悦纳自我以后,要善于抓住有利机遇,做到主动出击,毫不犹豫,有敢试敢闯的精神;要做到不盲从,不攀比,不惧怕失败;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系统及科研部门不是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唯一渠道。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就业。
(四)直面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的过程是师范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师范生今后的教师生涯或其他职业生涯都将是非常有利的。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期望自己一次求职就能成功,要认清教育系统内部的就业形势,明确教育人才素质需求标准,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或素质不高,出现求职失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自身定位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你择业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等,对此师范生要全面、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并认真对待,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相信自己、宽慰自己、悦纳自己,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心态,缓和心理冲突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是否也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某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师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慰藉,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通过自我宣泄法,如向朋友、老师倾诉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以求得心理平衡。最后,还可以采用自我转移、自我松弛法,如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通过对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心理缺陷。其实.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只是在自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适作用下,没有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明显而已。因此,师范类毕业生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客观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要有意识地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健全自己,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和完善,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加顺利。
(六)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
当前,我国各师范院校大都根据自身心理学师资优势,充分依靠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心理学系或教育心理教研组为主,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配有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个别地方师范院校则由德育教研室或校学生处、团委设置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承担心理辅导工作;还有些师范院校在校卫生服务部门设置了心理咨询门诊等。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毕业生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毕业生正视客观现实,敢于直面挫折和挑战,提高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保证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不良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明确人生定位,掌握就业过程中的交际技巧和原则,提高捕捉就业机遇的能力及交际能力等。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要认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自我心理调适,积极重视学校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在必要时,可以寻求有关心理老师、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以缓解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总之,师范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完善的人格品质是师范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同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师范生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摘要:师范类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但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理想和现实相差太大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迷茫、困惑、失落、焦虑等不良心态,进而出现了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师范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事业的发展。因此,师范生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师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师范生是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合理、职业目标定位相对明确的大学生群体,但由于整个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封闭、实践能力较弱、生活阅历浅、个体独立性不高、社会认识相对简单或片面、就业渠道相对单一、缺乏教师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师范生在面对走向社会第一步的就业挫折时,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师范生在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对2552名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及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就业压力与困惑心理
师范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大多数师范毕业生将来都要从事教育教学或与之相关的工作,但在当前教育系统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口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有些师范生由于自身职业价值认识不清晰、教师职业目标规划不完善、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高以及考研结果、情感归宿、离别感伤、经济状况、未来前途和跨行业就业渠道的不畅通等方面的影响,给师范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师范生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而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趋于内化,这无形中更进一步加重了师范生的心理内部矛盾冲突。调查显示,在心理压力方面,没有压力的学生占11.1%、有压力的学生占88.9%,其中,有正常压力的学生占38.4%,压力很大但能正确处理好的学生占37.4%,压力很大、很苦恼、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的学生占13.1%。在压力来源方面,学习压力占21.9%,经济压力占21.3%、就业压力占38%、能力压力占11.6%、其他压力占7.2%。在就业压力原因方面,就业岗位不足、竞争太激烈占75.5%(其中:理想工作岗位少占24.1%,大中城市就业岗位少占18.7%),专业不对口占7.6%,能力不足占10.2%,自我推荐不够占6.7%。其中,大中城市学生的压力、焦虑与困惑程度明显高于中小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压力、焦虑与困惑程度则最为明显和突出。
(二)职业目标期望与失落心理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心理,师范生也不例外,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就业的地域、单位、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向往高薪水、高起点、高收人、高回报;向往能到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中小城市、基层学校、私人学校或企业工作。调查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城市占48.3%、中小城市占34.9%、农村占8.6%、去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占6.6%、偏僻边远地区占1.6%。尤其是来自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范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大多不希望再回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不愿“吃回头草”。特别是许多男师范生,就读师范本身就心犹未甘,感觉屈才,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也不看好,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希望能从跨行业就业中找到理想的职业。由于师范生的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进而产生偏执、幻想、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就业行为的偏差。
(三)不科学的就业观念
当前虽然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比较好的社会就业选择,大部分师范生的择业观念及心态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能更加倾向于务实与理性。调查显示,在职业目标选择方面,从事教育工作占49.3%、国家公务员占20.9%、企业职员占14.4%,其他工作占15.4%。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社会转型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不良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一些师范生的就业。一些师范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及职业的长远发展,在择业标准中把工作条件、经济收人放在首位,忽视自我兴趣、能力和特长,对个人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认识不周、定位不准,从而导致不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及岗位。调查显示,在择业单位性质方面,事业单位占39.9%、国企单位占25.3%、外国独资占20.5%、中外合资占10.7%、自主创业占3.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定、求就业一次性到位,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先择业,后就业,再创业”观念认识不到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终身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主创业。还有些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人职匹配等,从而人为增加了就业难度。
(四)就业人格缺陷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师范生在就业人格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足、抗挫折能力差、自卑与自傲、偏执和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客观、合理、全面的认知和评价,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心理。不少师范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打击就一跟不振,陷人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科学预见更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能很好地通过总结求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一些师范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冷门专业、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以及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这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教育系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背景下,对就业渠道的多样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善于跨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逐渐失去了对求职的信心和勇气。一些专业较好、就业渠道较宽泛的师范毕业生则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甚至于自傲;这部分学生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一旦遭遇挫折则容易陷人自卑、自责,甚至于一撅不振。自卑与自傲是一些师范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就是对自身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社会现实也缺乏客观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执心理,如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等;还有些师范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心理,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等。就业人格缺陷是影响师范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五)不良就业心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就业也是一样,如焦虑、急躁、消极等待、攀比、嫉妒、抑郁、说谎、侥幸、懒散、逆反行为等不良心态都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顺利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急
躁,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分析与判断,没有合理的教师职业目标规划,缺乏对自我职业价值的理性思考;一些毕业生消极等待,得过且过,在消极等待中丧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一些毕业生自恃水平高、能力强,但在择业过程中却处处碰壁,从而产生了“怀才不遇”的心理;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等因素,相互攀比、盲目攀高;一些毕业生心存嫉妒,产生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不健康心理,甚至于有极个别同学作出了一些不良举动;一些毕业生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一些毕业生无视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一些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表现出严重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群体形象;一些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师范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客观现实,心存不满,甚至于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还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失眠等一系列身体机能不良反应等。以上各种不良就业心态都是影响师范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高师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如迷茫、困惑、焦虑等不良清绪也是正常的。师范生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科学、理智的选择。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心理困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适。
(一)认清形势,调整目标期望值
就业的市场化、自主性对师范毕业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首先,师范生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现实,加深对教育系统人才需求现状的了解,明确教师职业人才素质需要,增加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认识和体验,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不容乐观的师范生就业现实。其次,师范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就业单位不进行任何选择,而是要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或修正自己的目标定位和人生轨迹。最后,师范生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要有长远眼光,学会科学、合理、灵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前如果不能获得一个理想职业时,可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常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明确职业价值,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从职业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找工作不仅仅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因此,师范生在考虑就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人、工作条件、就业地点等因素,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看职业是否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树立有利于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当前工作条件不太理想,但发展前景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地区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如当前许多师范生不愿意到西部及东北等经济、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就业,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不久将成为中国经济、教育发展的热点地区。因此,师范生抢先到西部或东北等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就业,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或其他领域的职业发展,更有利于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悦纳自我,捕捉就业机遇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师范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悦纳职业自我有关,正确认识自我职业特点并悦纳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只有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自身的潜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才能确认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同时,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认识并悦纳自我以后,要善于抓住有利机遇,做到主动出击,毫不犹豫,有敢试敢闯的精神;要做到不盲从,不攀比,不惧怕失败;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系统及科研部门不是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唯一渠道。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顺利就业。
(四)直面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的过程是师范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师范生今后的教师生涯或其他职业生涯都将是非常有利的。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期望自己一次求职就能成功,要认清教育系统内部的就业形势,明确教育人才素质需求标准,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或素质不高,出现求职失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自身定位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你择业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等,对此师范生要全面、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并认真对待,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相信自己、宽慰自己、悦纳自己,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心态,缓和心理冲突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是否也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某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师范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慰藉,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通过自我宣泄法,如向朋友、老师倾诉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以求得心理平衡。最后,还可以采用自我转移、自我松弛法,如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通过对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心理缺陷。其实.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只是在自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适作用下,没有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明显而已。因此,师范类毕业生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客观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要有意识地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健全自己,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和完善,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加顺利。
(六)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
当前,我国各师范院校大都根据自身心理学师资优势,充分依靠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心理学系或教育心理教研组为主,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配有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个别地方师范院校则由德育教研室或校学生处、团委设置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承担心理辅导工作;还有些师范院校在校卫生服务部门设置了心理咨询门诊等。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毕业生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毕业生正视客观现实,敢于直面挫折和挑战,提高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保证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不良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明确人生定位,掌握就业过程中的交际技巧和原则,提高捕捉就业机遇的能力及交际能力等。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要认真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自我心理调适,积极重视学校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在必要时,可以寻求有关心理老师、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以缓解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总之,师范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完善的人格品质是师范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同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师范生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释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