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思考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高等学校;毕业生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分析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维度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其中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其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悖论的逻辑起点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和人们的个性心理倾向性、自身经验、经历、家庭背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结构等都发生联系的价值取向过程,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上。国外职业价值观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而我国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价值观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职业价值观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学生在校时从未接受过职业价值观教育,甚至也未作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自1999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3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52万人待业;2004年约69万人待业;2005年约79万人待业;2006年约90万人待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有些职位、有些行业,甚至有些地区却出现了招不到人才的现象,“就业难与招聘难”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两难悖论。据调查,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认清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便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逻辑性前提。
二、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找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切入点
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甚至几个关节点组成。能否找出关节点便成为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关键。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例外。它是由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职业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就其外部因素而言,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受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气质的影响。
(一)潜移默化的家庭因素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或者说是社会化教育之前,首先要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这就使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这突出地表现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对职业认知和择业标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来自干部和工人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重视经济报酬、变动性、声望、工作环境;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注重利他主义、监督关系等。此外,中国自古就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许多毕业生认为择业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包括地域的选择、职业的类型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二)专业化的大学教育
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与中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不再是基础性教育,而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化教育。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按专业门类由专职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性教育。如果说入学前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是朦胧的甚至是幼稚的,那么毕业时他们的认识是较为深入全面的。此时的大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宏观地把握所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职业设想、形成职业认知、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
(三)变迁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引起了社会职业数量、结构、层次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旧有的职业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活跃而敏感的群体,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更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地关注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观念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考虑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背景、所受的大学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似的,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因为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人的个体因素有关,包括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其中兴趣和爱好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前提性因素,大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往往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能力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因素,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所从事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并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评价;气质、性格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稳定剂,具有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对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适应性,同时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性格的要求也不同。而且人的气质、性格是不易改变的,这就使得大学生对某种职业的看法、评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因而教育和引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教育环境,形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合力,帮助大学生从思想和现实中解决就业问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对自己将来选择职业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而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什么才是正确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是说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的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因此,大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为社会国家的工作中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正确地评估自己,找准求职坐标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亲身去实践。因此,正确的评估自己便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好高骛远,另一个则是妄自菲薄。好高骛远是因为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时代的骄子,但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带有天之骄子的光环,只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妄自菲薄则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感觉不如人意,渐渐地产生了悲观失落的情绪。这两种错误的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择业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为找到理想的工作标定准确的坐标。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早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营造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大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别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两大因素,但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分开的,与此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_体。从时间角度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深化;从效能的角度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因此,在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分析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维度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其中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其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悖论的逻辑起点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和人们的个性心理倾向性、自身经验、经历、家庭背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结构等都发生联系的价值取向过程,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上。国外职业价值观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而我国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价值观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职业价值观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学生在校时从未接受过职业价值观教育,甚至也未作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自1999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3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52万人待业;2004年约69万人待业;2005年约79万人待业;2006年约90万人待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有些职位、有些行业,甚至有些地区却出现了招不到人才的现象,“就业难与招聘难”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两难悖论。据调查,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认清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便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逻辑性前提。
二、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找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切入点
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甚至几个关节点组成。能否找出关节点便成为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关键。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例外。它是由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职业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就其外部因素而言,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受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气质的影响。
(一)潜移默化的家庭因素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或者说是社会化教育之前,首先要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这就使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这突出地表现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对职业认知和择业标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来自干部和工人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重视经济报酬、变动性、声望、工作环境;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注重利他主义、监督关系等。此外,中国自古就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许多毕业生认为择业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包括地域的选择、职业的类型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二)专业化的大学教育
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与中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不再是基础性教育,而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化教育。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按专业门类由专职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性教育。如果说入学前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是朦胧的甚至是幼稚的,那么毕业时他们的认识是较为深入全面的。此时的大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宏观地把握所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职业设想、形成职业认知、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
(三)变迁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引起了社会职业数量、结构、层次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旧有的职业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活跃而敏感的群体,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更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地关注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观念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考虑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等等。
(四)独具特色的个人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背景、所受的大学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似的,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因为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人的个体因素有关,包括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其中兴趣和爱好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前提性因素,大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往往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能力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因素,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所从事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并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评价;气质、性格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稳定剂,具有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对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适应性,同时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性格的要求也不同。而且人的气质、性格是不易改变的,这就使得大学生对某种职业的看法、评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因而教育和引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教育环境,形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合力,帮助大学生从思想和现实中解决就业问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对自己将来选择职业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而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什么才是正确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是说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的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因此,大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为社会国家的工作中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正确地评估自己,找准求职坐标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亲身去实践。因此,正确的评估自己便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好高骛远,另一个则是妄自菲薄。好高骛远是因为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时代的骄子,但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带有天之骄子的光环,只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妄自菲薄则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感觉不如人意,渐渐地产生了悲观失落的情绪。这两种错误的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择业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为找到理想的工作标定准确的坐标。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早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营造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大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别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两大因素,但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分开的,与此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_体。从时间角度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深化;从效能的角度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因此,在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