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5
论文关键词:舞蹈人才;社会需求;培养
论文摘要: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舞蹈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因此,各艺术院校要明确社会需求,制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截至教育部2009年12月底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艺术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426409人,每年的预计毕业生数为132986人。面对着如此庞大需要就业的人群,如果艺术院校办学者不了解社会现实与人才需求条件,以及个人需求的变化,很难想象如何确定培养人才目标,并为社会输送急需的人才。当前,艺术院校作为高收费院校之一,缴费者的学生与家长,能够付出高昂的代价,取决于它的社会就业信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产生效益,回报自己的高昂代价。而我们的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发展及个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矛盾,需要艺术院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变化,培养出各级各类所需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1舞蹈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特殊的审美功能和认识作用,构成了舞蹈艺术在其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1.1从舞蹈艺术的特殊审美价值看其地位
舞蹈艺术从某种理想的观点反映和审美地评价现实现象时,形成人对这些现象的态度,并以它的理想教育人。这样的教育无疑具有道德的和政治的意义。
舞蹈艺术的特殊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也还表现为它的作品赋于它所反映的现象以某种审美意义,力图按照一定的“轨道”引导人的审美价值定向,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因而使它成为人的审美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手段。舞蹈艺术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创造性反映,体现了审美关系的主客观方面,能够实现审美教育的两种基本功用:价值定向功用和价值创造功用。舞蹈艺术审美教育的这样两种基本功用,对于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舞蹈艺术社会功用的特殊性
与其它艺术类比,舞蹈艺术既有其自身特有的创造特点,具体表现为它的舞台形象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舞蹈情节发展冲突的强烈感,思想情感的感染力和刺透力,以及它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创造性、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和娱乐性等等。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的产品同其行为不能分离,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而由此生发出来的(与观众)的直接交流性和共同创造性,信息反馈的快速性和灵敏性,对观众的直观直感性和渗透性,以及它(为观众)的直接服务性等等。舞蹈艺术汇合而形成的上述诸特殊性能,我们看到,它是举世瞩目的,也非其它艺术形式所能匹敌的。
1.3从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殊功能和价值看其地位
一般都认为,舞蹈艺术的社会作用体现为认识的、教育的和审美的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集中体现了舞蹈艺术的社会效益。而其主要的作用,无疑是它所特具的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舞蹈艺术的审美作用和价值由于它具有广泛群众性,传统继续性以及审美主客体直接交流等特点,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力量,它有广泛的群众性,无疑是巨大而又不可估价的。某些不朽的舞蹈艺术作品,不仅在同时代,甚至可在长远的年代里,对人们的思想文化生活发生积极的作用和巨大深刻的影响并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它具有不朽的永恒性。因而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人才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循序渐进,然而,当前舞蹈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许多矛盾。
2.1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的矛盾
“专门家”的人才模式,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教学计划统一而死板,千人一面,大学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专家”,试图一进专业就定终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艺术院校定时而不断地向国家、院团输送有计划招生、有计划分配的人才,面对的用人单位也是单面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员,所以矛盾并不明显。当转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已不是计划性,空间扩大了,需求标准转变了,仅仅针对国家院团的需要办学,与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扩大招生,将舞蹈转为一种文化手段渗入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是现实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英才教育与通识教育明显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这两者是舞蹈艺术院校都应选择,齐头并进的。
2.2英才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教育讲效益,有经济的,也有名人名家产生的效益,英才的培养可以说是舞蹈专业的品牌产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英才教育,将超前发展具有个性的人才,创设一个适应其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给予其展示的空间。虽然英才培养的过程会出现为少数人提供特殊的教育条件,而忽视了更多人的要求。为了打出品牌,我们不得不付出这种代价。为了繁荣中国舞蹈人才,也呼唤舞蹈家的不断涌现,学术研究讲求向精深发展,无论在何时,专业的分科永远存在。重要的是让我们学生选择什么方式、方法学习专业,如何把握主体与横向的关系,这也就是一再强调培养通识人才,强调素质教育,通识人才并非低档人才或万金油。其特点是素质全面,适应性强,可发展与再选择的弹性大,其知识与技能结构丰满,也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与学校的矛盾
艺术院校目前能够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的条件尚不成熟,在实行高学费及未来政府将对教育实行高投人政策的条件下,不能把稳定的收人投人教学的运作之中。在仍维持着结构工资的条件下,专业行政自主,艺术院校没有能力以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把握各专业,以展开宏观的统筹运作,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其内部合作就难以做到:资源不能共享、多元化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宽泛,培养跨学科发展的潜力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难以真正改变,只能从教师现状出发,因人设课,不以社会客观需求为根据授课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发挥,没有权利选择个人的取向,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也就停留于纸上谈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培养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舞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明确社会需求,制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舞蹈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无论社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但这个定位一定是由社会的所需来提供的。舞蹈专业旨在培养素质较高的表演人才、教育人才及创作人才。现在社会表演团体,对舞蹈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含金量值要求都比较高,优等生是社会急需的、而且供不应求。而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社会所需的量却不大,优胜劣汰之势非常的明显,就业的形势很不乐观。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正向着非专业的方向发展;广电、部队、群文、学校、大的企事业单位等。而能在舞蹈专业剧团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正在缩小。
面对社会的需求,面对艺术院校办学的社会现状,我们向前行进的每一步都必须务实。如实确定我们的办学方向和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来制定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课程和设置,已成为我们的办学者必须明确的办学前提。因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能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社会多层面所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
3.2强化舞蹈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
艺术院校从社会需求出发,要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的作用与效益。当代社会特点是知识的综合占很大优势,各学科边界不清,交叉渗透综合发展,所以学生具备跨学科发展的潜力与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舞蹈专业的通识人才社会需求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社会文化的需求日渐提高,舞蹈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舞台表现艺术,舞蹈已成为一种文化手段,渗透在各层次的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中,娱乐性舞蹈广泛普及,企业的繁荣发达随即兴起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艺术团体。这都是我们拓宽办学规模,重组专业设置,对舞蹈教育的层面加以新的布局,是舞蹈人才培养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一个极好良机。
3.3加强学习方法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
传统的、封闭的艺术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原先的“从一而终”的状况已逐渐被多次择业就业的现实所代替,意味着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将来的多次择业就业储备足够的发展后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事事晓通,也不可能样样亲身实践,更何况学习舞蹈的学生,既要学习舞蹈专业,又要学习文化课,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他们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给学生本专业的基本特点与本质特征、基本规律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应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而不是表面的几个动作或组合上。
3.4深入社会生活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
深人生活是舞蹈作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精神的保证。舞蹈艺术形象是由编创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分析、提炼、凝聚而成的,如果不深人基层,不深人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而只是从现象上、表面上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是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具体生动的、反映时代脉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舞蹈艺术作品。
大批创作人员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埋头耕耘,不到民族地区采风、收集、调查研究,不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也不了解外校的改革、发展状况,只是一味地吃老本,只是埋头热衷于如何加强编舞技法、技巧来弥补舞蹈内涵、舞蹈语汇、舞蹈风格的不足,最终造成舞蹈无文化内涵,舞蹈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非常空洞、浅薄。
所以,我们一定要求学生深人生活、深人社会,了解和掌握现实社会文化变迁,加强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对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教育,不能在培养人才方面再造成这种人为的、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缺陷。否则舞蹈学科的发展,永远赶不上姊妹学科的发展,舞蹈艺术创作要走更多的弯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
论文摘要: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舞蹈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因此,各艺术院校要明确社会需求,制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截至教育部2009年12月底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艺术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426409人,每年的预计毕业生数为132986人。面对着如此庞大需要就业的人群,如果艺术院校办学者不了解社会现实与人才需求条件,以及个人需求的变化,很难想象如何确定培养人才目标,并为社会输送急需的人才。当前,艺术院校作为高收费院校之一,缴费者的学生与家长,能够付出高昂的代价,取决于它的社会就业信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产生效益,回报自己的高昂代价。而我们的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发展及个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矛盾,需要艺术院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变化,培养出各级各类所需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1舞蹈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特殊的审美功能和认识作用,构成了舞蹈艺术在其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1.1从舞蹈艺术的特殊审美价值看其地位
舞蹈艺术从某种理想的观点反映和审美地评价现实现象时,形成人对这些现象的态度,并以它的理想教育人。这样的教育无疑具有道德的和政治的意义。
舞蹈艺术的特殊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也还表现为它的作品赋于它所反映的现象以某种审美意义,力图按照一定的“轨道”引导人的审美价值定向,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因而使它成为人的审美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手段。舞蹈艺术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创造性反映,体现了审美关系的主客观方面,能够实现审美教育的两种基本功用:价值定向功用和价值创造功用。舞蹈艺术审美教育的这样两种基本功用,对于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舞蹈艺术社会功用的特殊性
与其它艺术类比,舞蹈艺术既有其自身特有的创造特点,具体表现为它的舞台形象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舞蹈情节发展冲突的强烈感,思想情感的感染力和刺透力,以及它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创造性、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和娱乐性等等。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的产品同其行为不能分离,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而由此生发出来的(与观众)的直接交流性和共同创造性,信息反馈的快速性和灵敏性,对观众的直观直感性和渗透性,以及它(为观众)的直接服务性等等。舞蹈艺术汇合而形成的上述诸特殊性能,我们看到,它是举世瞩目的,也非其它艺术形式所能匹敌的。
1.3从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殊功能和价值看其地位
一般都认为,舞蹈艺术的社会作用体现为认识的、教育的和审美的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集中体现了舞蹈艺术的社会效益。而其主要的作用,无疑是它所特具的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舞蹈艺术的审美作用和价值由于它具有广泛群众性,传统继续性以及审美主客体直接交流等特点,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力量,它有广泛的群众性,无疑是巨大而又不可估价的。某些不朽的舞蹈艺术作品,不仅在同时代,甚至可在长远的年代里,对人们的思想文化生活发生积极的作用和巨大深刻的影响并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它具有不朽的永恒性。因而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人才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循序渐进,然而,当前舞蹈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许多矛盾。
2.1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的矛盾
“专门家”的人才模式,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教学计划统一而死板,千人一面,大学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专家”,试图一进专业就定终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艺术院校定时而不断地向国家、院团输送有计划招生、有计划分配的人才,面对的用人单位也是单面的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员,所以矛盾并不明显。当转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已不是计划性,空间扩大了,需求标准转变了,仅仅针对国家院团的需要办学,与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扩大招生,将舞蹈转为一种文化手段渗入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是现实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英才教育与通识教育明显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认为这两者是舞蹈艺术院校都应选择,齐头并进的。
2.2英才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教育讲效益,有经济的,也有名人名家产生的效益,英才的培养可以说是舞蹈专业的品牌产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英才教育,将超前发展具有个性的人才,创设一个适应其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给予其展示的空间。虽然英才培养的过程会出现为少数人提供特殊的教育条件,而忽视了更多人的要求。为了打出品牌,我们不得不付出这种代价。为了繁荣中国舞蹈人才,也呼唤舞蹈家的不断涌现,学术研究讲求向精深发展,无论在何时,专业的分科永远存在。重要的是让我们学生选择什么方式、方法学习专业,如何把握主体与横向的关系,这也就是一再强调培养通识人才,强调素质教育,通识人才并非低档人才或万金油。其特点是素质全面,适应性强,可发展与再选择的弹性大,其知识与技能结构丰满,也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与学校的矛盾
艺术院校目前能够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的条件尚不成熟,在实行高学费及未来政府将对教育实行高投人政策的条件下,不能把稳定的收人投人教学的运作之中。在仍维持着结构工资的条件下,专业行政自主,艺术院校没有能力以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把握各专业,以展开宏观的统筹运作,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其内部合作就难以做到:资源不能共享、多元化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宽泛,培养跨学科发展的潜力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难以真正改变,只能从教师现状出发,因人设课,不以社会客观需求为根据授课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发挥,没有权利选择个人的取向,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也就停留于纸上谈兵。
3培养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对策建议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培养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舞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明确社会需求,制定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舞蹈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无论社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但这个定位一定是由社会的所需来提供的。舞蹈专业旨在培养素质较高的表演人才、教育人才及创作人才。现在社会表演团体,对舞蹈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含金量值要求都比较高,优等生是社会急需的、而且供不应求。而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社会所需的量却不大,优胜劣汰之势非常的明显,就业的形势很不乐观。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正向着非专业的方向发展;广电、部队、群文、学校、大的企事业单位等。而能在舞蹈专业剧团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正在缩小。
面对社会的需求,面对艺术院校办学的社会现状,我们向前行进的每一步都必须务实。如实确定我们的办学方向和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来制定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课程和设置,已成为我们的办学者必须明确的办学前提。因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能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社会多层面所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
3.2强化舞蹈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
艺术院校从社会需求出发,要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的作用与效益。当代社会特点是知识的综合占很大优势,各学科边界不清,交叉渗透综合发展,所以学生具备跨学科发展的潜力与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舞蹈专业的通识人才社会需求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社会文化的需求日渐提高,舞蹈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舞台表现艺术,舞蹈已成为一种文化手段,渗透在各层次的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中,娱乐性舞蹈广泛普及,企业的繁荣发达随即兴起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艺术团体。这都是我们拓宽办学规模,重组专业设置,对舞蹈教育的层面加以新的布局,是舞蹈人才培养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一个极好良机。
3.3加强学习方法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
传统的、封闭的艺术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原先的“从一而终”的状况已逐渐被多次择业就业的现实所代替,意味着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将来的多次择业就业储备足够的发展后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事事晓通,也不可能样样亲身实践,更何况学习舞蹈的学生,既要学习舞蹈专业,又要学习文化课,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他们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给学生本专业的基本特点与本质特征、基本规律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应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而不是表面的几个动作或组合上。
3.4深入社会生活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
深人生活是舞蹈作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精神的保证。舞蹈艺术形象是由编创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分析、提炼、凝聚而成的,如果不深人基层,不深人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而只是从现象上、表面上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是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具体生动的、反映时代脉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舞蹈艺术作品。
大批创作人员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埋头耕耘,不到民族地区采风、收集、调查研究,不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也不了解外校的改革、发展状况,只是一味地吃老本,只是埋头热衷于如何加强编舞技法、技巧来弥补舞蹈内涵、舞蹈语汇、舞蹈风格的不足,最终造成舞蹈无文化内涵,舞蹈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非常空洞、浅薄。
所以,我们一定要求学生深人生活、深人社会,了解和掌握现实社会文化变迁,加强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对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教育,不能在培养人才方面再造成这种人为的、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缺陷。否则舞蹈学科的发展,永远赶不上姊妹学科的发展,舞蹈艺术创作要走更多的弯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