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S古籍编目与文献资源共享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7
[摘 要]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使广域环境下的古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
[关键词] calis;古籍编目;资源共享
1 古籍编目概述
西汉时期,在刘向、刘歆编著的《七略》《别录》中,第一次对图书进行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从西汉到唐代初年,古籍文献的分类历经六分法、四分法、七分法等多种分类形式的演变。唐初《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凡例》:“是书以经史子集提纲列目,经部分十类,史部分十五类,子部分十四类,集部分五类。或流别繁碎者,又各析子目,使条理分明。”《四库全书总目》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清乾隆以后,有不少研究者对《四库全书》分类法体系进行了修订与完善。晚清张之洞门人所编《书目答问》,即在经史子集之外,增加丛书类,收丛书100多种。另如《中国丛书综录》《四部丛刊》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例,即增扩了部、类和目。如仿《书目答问》之例,增设丛书部,从而变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凡综合性丛书入丛书部,专科性丛书则入有关各类。为元明以来杂剧传奇及长篇小说等《四库全书》不收之书分别设立了专门类目。同时删改了部分类目,并对《四库》部分类目的位置与归属进行了调整。通过修订,纠正并弥补了《四库》分类的许多不足,为现代图书馆类分古籍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范例。
对每一部古籍的内容及主要形式特征进行详细而又准确的记录,即古籍著录。著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古籍编目的质量与读者对古籍的了解利用。因此,古籍的版式、结构与基本的著录方法等文献学知识,是图书馆古籍编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古籍的文献特征,分为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古籍的书名、著者姓名、卷数、行款版式、牌记、批校题跋、藏书印记、出版者等,属于外表特征。其文字中所论述的问题、观点和见解等,属于内容特征。对古籍文献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标引,以此作为文献存取和检索的标志,是古籍文献标准化著录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古籍标引工作根据检索语言的类型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分类标引,以基本类目和类目的从属关系为检索语言,其检索词典即具体的分类表。主题标引,即以词或短语为文献检索标志。用词语标志文献,比使用分类号更为灵活,也更加复杂。主题词表,即主题标引规范化的检索词典。分类法与主题词表的一体化,各种类型主题检索语言的一体化是古籍标引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标准的计算机可读形式进行古籍编目,亦即古籍的计算机编目。2005年5月《calis古籍联机合作编目规则》修订完成,为古籍书目数据的规范化著录限定了标准格式。图书馆通过古籍编目,对所藏的古籍进行分类、著录、标引,一方面揭示了现有馆藏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书目检索,按图索骥,读者能够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资料,从而使蕴藏在古籍文献中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同时,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也将成为古籍标点、注释、今译、辑佚、汇编等项工作的前期准备。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编纂古籍联合书目,使异地共同编写书目和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成为现实。通过标准化著录的计算机古籍编目,古籍文献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分类法与主题词表的标引、各种类型的主题检索语言显示在一张工作单中,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检索和查询。
西北师大图书馆作为calis中心的b级合作馆,属于calis骨干成员馆,具有提交新记录、下载记录/书影、修改记录、克隆记录、恢复记录、添加/修改/注销馆藏、添加/更新书影和临时库操作的权限;同时具有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软件支持和技术保障。目前,我馆已向calis中心提交古籍善本数据近500条,其中14种善本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 calis古籍编目
calis是一个广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以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把参与共建的图书馆建成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率、高水平、准确度高的文献信息资源。calis的建设为提高我国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加快各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借助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平台,calis古籍联机合作赋予古籍整理研究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为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系统保障。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多以专题数据库为主,但以馆藏特色为主的古籍数据库却很少。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古籍信息规范化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支持。calis古籍联机合作系统的启动,为馆藏特色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可能性。
由于古籍文献在使用文字、内容结构、外在形式及出版方式等多方面较现代文献有许多特殊之处,因而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较一般图书复杂而深入,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起步也较晚。2003年12月,calis古籍联合目录系统正式启动,为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参照体系,也为揭示、整合各高校的古籍资源,进而实现全国乃至海内外的“古籍联合编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组织模式及技术平台。此外,calis古籍联合目录系统还可进一步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接轨,通过与电子版全文信息或与文献相关的其他信息的链接,使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在桌面获取所需信息。
calis古籍联机编目系统由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z39.50服务器、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管理客户端及opac组成。其中,管理客户端及opac与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其他文献类型集成在一起使用。编目员须使用calis 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方可进行上/下载数据的操作。calis 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是为古籍联合编目系统而制作的一个通用客户端。主要分为查询和编目两大模块。查询模块主要支持简单查询、复杂查询以及浏览。编目模块可进行原编、简编、修改、上载记录。为了达到通用的目的,软件支持z39.50协议。即理论上可以查询任一支持z39.50协议的服务器上的记录,也可向服务器上载记录。作为广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calis条件下的古籍联机合作和整理开发涉及较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3 calis古籍编目与文献资源共享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虽然收藏和保存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但图书馆的本质职能是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藏之于公,用之于民”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最终目标。信息是无限的,但经过人类整理过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然而,人类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永无止境。列宁在《对于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列宁全集.第23卷)一书中写道:“一个公共图书馆引以为自豪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而在于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各种要求。”calis古籍合作编目则具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
(2)馆际互借。calis遵循国际标准z39.50协议,以地区范围为主开展馆际互借,实行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高校图书馆三级管理,使各成员馆可以随时获取合作馆的文献信息,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z39.50标准,即信息检索应用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它定义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和协议,规范了客户端搜索服务端所提供的数据库、检索数据库记录,以及执行相关信息检索功能的过程和格式,该协议目的在于解决客户端和服务端上信息检索应用之间的通信,而不解决客户端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互问题。安装了calis馆际互借系统的图书馆,点击“请求馆际互借”按钮,在弹出的“calis馆际互借读者网关系统页面”中输入所属馆的馆际互借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后进入申请信息页面,填写相应的信息后点击“提交”即可发送馆际互借申请。
(3)文献传递。calis开设了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远程传递。合作馆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电话、传真、邮递等方式获取对方的书刊及电子文献等资料,满足本馆文献传递的需要。calis古籍文献传递网由众多成员馆组成,包括利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简称服务馆)和从服务馆获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图书馆(简称用户馆)。读者可以利用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的方式,通过所在成员馆获取calis古籍文献传递网中任一成员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
(4)资源导航。根据各图书馆对资源的不同需求,calis可对网上已存在的古籍电子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建立导航和镜像站点,形成虚拟图书馆资源,使上网者可从一个网站直接漫游到导航链接的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超文本技术,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然后利用适合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并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最后生成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从而使广大专业人员能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提高查询质量。目前,calis已着手建立我国最大的专业学科导航库。另如calis中心的敦煌学全文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并使用交互式网络数据库建成。数据库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包含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主要内容为:1)敦煌遗书、题记数据库;2)敦煌绘画、彩塑数据库;3)敦煌学研究文献数据库;4)敦煌学的研究专家和机构数据库等。数据库采取基于浏览器/网络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便于使用、维护和更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于敦煌学文献信息资源的查询。
(5)集团采购。在进行古籍文献资源构建时,各馆需要相互沟通、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分布、经费合理使用。从1999年calis启动至今,做得最多、效益最显著的就是组织集团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电子资源。在全国1?000所高校中,已有近一半的高校图书馆参加了集团采购,从而在相对大的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由于电子资源在使用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也由于集团采购这种有效的方式,所以,calis所引进的古籍文献资源已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alis古籍联机编目,从整体上规划了我国的古籍信息资源建设,明确了国家、地区、系统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加强了各文献中心的分工与协调,形成了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管理的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calis古籍联机合作所形成的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体系,为用户提供了高水平和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四库全书总目[o].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汉书·艺文志[o].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
[3] 隋书·经籍志[o].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
[4] 张之洞.书目答问[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成都:巴蜀书社,1991.
[6] 陈秉才,王锦贵.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7]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刘 刚.浅谈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若干问题[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1).
[10] 冀淑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2).
[11] 李致忠.关于《中国古籍联合目录》的收录范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
[12] 谭运桂.图书馆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j].情报资料工作报,2001(3).
[关键词] calis;古籍编目;资源共享
1 古籍编目概述
西汉时期,在刘向、刘歆编著的《七略》《别录》中,第一次对图书进行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从西汉到唐代初年,古籍文献的分类历经六分法、四分法、七分法等多种分类形式的演变。唐初《隋书·经籍志》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凡例》:“是书以经史子集提纲列目,经部分十类,史部分十五类,子部分十四类,集部分五类。或流别繁碎者,又各析子目,使条理分明。”《四库全书总目》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清乾隆以后,有不少研究者对《四库全书》分类法体系进行了修订与完善。晚清张之洞门人所编《书目答问》,即在经史子集之外,增加丛书类,收丛书100多种。另如《中国丛书综录》《四部丛刊》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例,即增扩了部、类和目。如仿《书目答问》之例,增设丛书部,从而变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凡综合性丛书入丛书部,专科性丛书则入有关各类。为元明以来杂剧传奇及长篇小说等《四库全书》不收之书分别设立了专门类目。同时删改了部分类目,并对《四库》部分类目的位置与归属进行了调整。通过修订,纠正并弥补了《四库》分类的许多不足,为现代图书馆类分古籍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范例。
对每一部古籍的内容及主要形式特征进行详细而又准确的记录,即古籍著录。著录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古籍编目的质量与读者对古籍的了解利用。因此,古籍的版式、结构与基本的著录方法等文献学知识,是图书馆古籍编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古籍的文献特征,分为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古籍的书名、著者姓名、卷数、行款版式、牌记、批校题跋、藏书印记、出版者等,属于外表特征。其文字中所论述的问题、观点和见解等,属于内容特征。对古籍文献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标引,以此作为文献存取和检索的标志,是古籍文献标准化著录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古籍标引工作根据检索语言的类型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分类标引,以基本类目和类目的从属关系为检索语言,其检索词典即具体的分类表。主题标引,即以词或短语为文献检索标志。用词语标志文献,比使用分类号更为灵活,也更加复杂。主题词表,即主题标引规范化的检索词典。分类法与主题词表的一体化,各种类型主题检索语言的一体化是古籍标引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标准的计算机可读形式进行古籍编目,亦即古籍的计算机编目。2005年5月《calis古籍联机合作编目规则》修订完成,为古籍书目数据的规范化著录限定了标准格式。图书馆通过古籍编目,对所藏的古籍进行分类、著录、标引,一方面揭示了现有馆藏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书目检索,按图索骥,读者能够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资料,从而使蕴藏在古籍文献中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同时,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也将成为古籍标点、注释、今译、辑佚、汇编等项工作的前期准备。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编纂古籍联合书目,使异地共同编写书目和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成为现实。通过标准化著录的计算机古籍编目,古籍文献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分类法与主题词表的标引、各种类型的主题检索语言显示在一张工作单中,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检索和查询。
西北师大图书馆作为calis中心的b级合作馆,属于calis骨干成员馆,具有提交新记录、下载记录/书影、修改记录、克隆记录、恢复记录、添加/修改/注销馆藏、添加/更新书影和临时库操作的权限;同时具有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软件支持和技术保障。目前,我馆已向calis中心提交古籍善本数据近500条,其中14种善本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 calis古籍编目
calis是一个广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以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把参与共建的图书馆建成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率、高水平、准确度高的文献信息资源。calis的建设为提高我国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加快各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借助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平台,calis古籍联机合作赋予古籍整理研究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为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系统保障。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多以专题数据库为主,但以馆藏特色为主的古籍数据库却很少。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古籍信息规范化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支持。calis古籍联机合作系统的启动,为馆藏特色古籍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可能性。
由于古籍文献在使用文字、内容结构、外在形式及出版方式等多方面较现代文献有许多特殊之处,因而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较一般图书复杂而深入,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起步也较晚。2003年12月,calis古籍联合目录系统正式启动,为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参照体系,也为揭示、整合各高校的古籍资源,进而实现全国乃至海内外的“古籍联合编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组织模式及技术平台。此外,calis古籍联合目录系统还可进一步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接轨,通过与电子版全文信息或与文献相关的其他信息的链接,使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在桌面获取所需信息。
calis古籍联机编目系统由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z39.50服务器、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管理客户端及opac组成。其中,管理客户端及opac与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其他文献类型集成在一起使用。编目员须使用calis 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方可进行上/下载数据的操作。calis z39.50古籍编目客户端是为古籍联合编目系统而制作的一个通用客户端。主要分为查询和编目两大模块。查询模块主要支持简单查询、复杂查询以及浏览。编目模块可进行原编、简编、修改、上载记录。为了达到通用的目的,软件支持z39.50协议。即理论上可以查询任一支持z39.50协议的服务器上的记录,也可向服务器上载记录。作为广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calis条件下的古籍联机合作和整理开发涉及较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3 calis古籍编目与文献资源共享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虽然收藏和保存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但图书馆的本质职能是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藏之于公,用之于民”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最终目标。信息是无限的,但经过人类整理过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然而,人类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永无止境。列宁在《对于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列宁全集.第23卷)一书中写道:“一个公共图书馆引以为自豪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而在于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各种要求。”calis古籍合作编目则具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
(1)公共检索。calis基于opac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具有支持多用户同时检索的能力。通过网络,用户可以从calis站上传和下载古籍书目数据信息,也可以进行数据相互交换,从而方便、快捷地了解各地文献信息的收藏情况和特点。opac即联机公共查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是在传统目录检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电子目录查询服务 ,也是用户检索和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internet的发展,opac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可以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opac服务。通过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用户可以方便地在任意场所迅速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2)馆际互借。calis遵循国际标准z39.50协议,以地区范围为主开展馆际互借,实行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高校图书馆三级管理,使各成员馆可以随时获取合作馆的文献信息,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z39.50标准,即信息检索应用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它定义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和协议,规范了客户端搜索服务端所提供的数据库、检索数据库记录,以及执行相关信息检索功能的过程和格式,该协议目的在于解决客户端和服务端上信息检索应用之间的通信,而不解决客户端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互问题。安装了calis馆际互借系统的图书馆,点击“请求馆际互借”按钮,在弹出的“calis馆际互借读者网关系统页面”中输入所属馆的馆际互借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后进入申请信息页面,填写相应的信息后点击“提交”即可发送馆际互借申请。
(3)文献传递。calis开设了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远程传递。合作馆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电话、传真、邮递等方式获取对方的书刊及电子文献等资料,满足本馆文献传递的需要。calis古籍文献传递网由众多成员馆组成,包括利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简称服务馆)和从服务馆获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图书馆(简称用户馆)。读者可以利用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的方式,通过所在成员馆获取calis古籍文献传递网中任一成员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
(4)资源导航。根据各图书馆对资源的不同需求,calis可对网上已存在的古籍电子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建立导航和镜像站点,形成虚拟图书馆资源,使上网者可从一个网站直接漫游到导航链接的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超文本技术,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然后利用适合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并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最后生成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从而使广大专业人员能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提高查询质量。目前,calis已着手建立我国最大的专业学科导航库。另如calis中心的敦煌学全文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并使用交互式网络数据库建成。数据库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包含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主要内容为:1)敦煌遗书、题记数据库;2)敦煌绘画、彩塑数据库;3)敦煌学研究文献数据库;4)敦煌学的研究专家和机构数据库等。数据库采取基于浏览器/网络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便于使用、维护和更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于敦煌学文献信息资源的查询。
(5)集团采购。在进行古籍文献资源构建时,各馆需要相互沟通、协调,以达到资源合理分布、经费合理使用。从1999年calis启动至今,做得最多、效益最显著的就是组织集团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电子资源。在全国1?000所高校中,已有近一半的高校图书馆参加了集团采购,从而在相对大的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由于电子资源在使用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也由于集团采购这种有效的方式,所以,calis所引进的古籍文献资源已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alis古籍联机编目,从整体上规划了我国的古籍信息资源建设,明确了国家、地区、系统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加强了各文献中心的分工与协调,形成了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管理的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calis古籍联机合作所形成的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体系,为用户提供了高水平和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四库全书总目[o].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汉书·艺文志[o].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
[3] 隋书·经籍志[o].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
[4] 张之洞.书目答问[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成都:巴蜀书社,1991.
[6] 陈秉才,王锦贵.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7]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刘 刚.浅谈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若干问题[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1).
[10] 冀淑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2).
[11] 李致忠.关于《中国古籍联合目录》的收录范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
[12] 谭运桂.图书馆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j].情报资料工作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