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高职高专“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
【关键词】 毕业实践教学;226模式;校企合作;三元主体
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会做,才能做”,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转化理论知识、熟悉岗位技能、训练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阶段,也是学生接触行业社会,选择就业的第一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校结合药学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1.1 校企结合度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存在2种形式:一种以学校单方面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企业担心实习生干扰正常生产秩序,只安排学生参加包装、仓库管理等简单工作,纯粹应付学校安排的任务,企业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另一种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企业往往按照自身的岗位需求安排学生实习,无法完成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2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五学期以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学生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企业实地操作,缺乏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现行的实训内容以专业课程需要为主,没有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实习计划又过于细致,企业因岗位限制或生产等方面原因,无法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进行实习安排,使得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深入了解。
1.3 缺乏应有的指导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等现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效能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校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也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教学,往往处于应付状态,较少或不安排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更缺乏主动性,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2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关内容
“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第三学年设计,即将第三学年分成3个阶段:2个月校内教学实训、2个月校外教学实习和6个月生产顶岗实习。通过两个“2”,学校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达到专业教学的要求;通过一个“6”,学生和企业互相选择,则有利于实现实习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企业对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体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第一阶段:在第五学期利用2个月时间在学校模拟实训车间,根据实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本专业各操作岗位、生产标准作业程序(sop)有初步了解。实训结束后,依托学校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职应岗能力。
第二阶段:根据专业方向,统一安排到相对应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习。在这个环节中,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应的原则,制订教学实习计划,并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巡回指导;企业带教老师按照专业实习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各岗位进行单元性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与专业相对应的各岗位上进行轮岗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基本形成应职应岗能力,在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第三阶段: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等途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选择生产实习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校提供参考性的生产实习大纲作为学校教学的延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企业通过就业洽谈会,自觉接受具有一定就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并结合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本人的求职意向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准员工”身份自觉在企业进行多岗位的生产实习和岗位训练。
3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3.1.1 学校投资,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2005年以来,本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投资建成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生物发酵、中药前处理等实训车间,建立了中药标本馆、分析检测中心、空气净化系统制纯水、蒸馏水系统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的设计与运行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和要求,并将真实生产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全仿真的液体制剂实训车间,根据液体制剂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教学需要,强化重点岗位群操作,设置有洗瓶、称量配料、灌封、灭菌印包、灯检和制纯水(蒸馏水)6个重点岗位,可进行小容量注射剂和口服液的实训生产,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约40人)进行实训教学。
3.1.2 不拘一格,拓展实训基地建设 作为学校实训教学基地的补充,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方式,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如本校与宁波明贝中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厂区建成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公司的生产线即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教学现场,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可操作并完成各道工序;厂区设有80座多媒体教室,同时又可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另外,本校还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开办“连锁实验药店”,建成“医药物流仓库”。药店和仓库对外是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内则是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为学校医药营销等有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由公司和本校共同指派指导教师,按照详细、规范的实习实训方案,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3.1.3 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直以来,由于在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利用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学生教学实习安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培训、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方便。目前本校已建立教学实习基地93家,基本满足了药学类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3.1.4 自主灵活,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 在完成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后,本校充分发挥主体优势,通过“校企实践交流恳谈会”、“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企业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本校每年一届的“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已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医药类人才双向洽谈会,2009年来校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例达到了2.5∶1,远超过了毕业生人数。
另外,本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准员工”培养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同时也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创造机会。如本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海正班”,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通过双向选择组班,并在学校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减相应课程以符合该企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主要在校内完成,该企业定期选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海正班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传输其企业文化和理念等。第三学年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科目,主要由该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就地完成,学校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管理。目前“海正班”已举办三届。第一届80名学生有6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二届80名学生有7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三届70名学生也正在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3.2 规范管理,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3.2.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校企互动机制,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保障“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本校相继制订了《实验实训中心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习组长职责》、《实习纪律》、《学生实习纪律、安全承诺书》等制度,明确了学校、实习基地、学生的相应责任和权利;通过每年2次实习岗位征询制、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制、教学实习工作巡查制、实习单位走访制等工作机制,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情况,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和处理,做到实习基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实时沟通。
3.2.2 调整教学环节,完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 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完善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企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学校教学、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元主体的优势所在。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恳谈会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实训实习内容的讨论,完善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制订了合理、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内容。
3.2.3 校企共同合作,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合格师资队伍,是毕业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能力。本校积极引进具有药企工作经历的人才来校任教,并出台了《教师进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实施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深入药企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科研和管理,及时了解医药行业最新进展,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通过发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补贴,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健全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3.2.4 校企共同指导,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管理 在教学实习和生产顶岗实习两个环节,学生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实习单位安排一线技术人员、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另外,学生每结束一个岗位的实习,都要进行自我小结,并由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给出一个阶段性评价。整个实习过程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自我总结、部门意见和平时表现给出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然后由学校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意见及实习指导情况对学生作出评价。
总之,学生在毕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是教学的主体,企业的共同参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也让企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