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论对改进高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8
论文关健词:江泽民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两课” 指导意义
论文摘要: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发展目标是江泽民同志推进理论创新的积极成果。江泽民同志从多方面阐述了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条件,这些思想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正由于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理论构想,长期以来人的全面发展被“未来”二字所遮蔽,在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被淡化甚至被隐没。江泽民在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从多方面阐述了要在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不仅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把理论推向前进的创新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也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改进“两课”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现阶段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素质,从词义上讲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的素质是指人的本来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即人的生理器官成长所达到的程度。而人的先天的生理器官的成长离不开后天的培育和发展,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可塑性。人的先天发育条件和后天培养条件的不同可以使人具有不同的素质水平。(2)社会性。这一方面表现在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社会关系对一个人的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还表现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社会发展的程度也斌予了人的时代性内涵,人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达到新水平。(3)整体性。人的各种器官发挥的不同功能构成了整体素质的各个要素。人的整体性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个要素的发展程度及其结构的合理性。比如,一个人拥有先天的音乐才能,所唱歌曲深受人们喜爱,但如果此人道德败坏,或文化水平十分低下,并不能仅凭此人能唱好听的歌曲就是素质高。即使一个人拥有很多方面的才能,但某一方面素质低下,常常会制约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人的素质发展应该是整体性、全面性的发展,而不是局部性、片面性的发展。
根据素质的内涵和特征可以看出,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的现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内容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江泽民所提出的人的素质又包括哪些内容呢?综观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江泽民较多地使用了“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等。所以,江泽民同志提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或同时代的个人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因此,作为现实的人的本质,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规定并且随着其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些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物质交换关系、政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等,只有进一步发展这些社会关系,才能形成普遍而牢固的统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促进人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等素质的形成。然而,市场经济也可以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江泽民指出:“我们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它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同时要看到,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摒弃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发展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互助友爱、集体主义的社会关系。
(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间由此可见,个人需求的多方面的发展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十分重视人的需要。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首先保证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际上也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等等。由此可见,江泽民同志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充分明确了人民的需要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从而把满足人的需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主义作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形态,人的需要除了物质需要(包括生存性的物质需要和享乐性的物质需要)以外,还包括精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等等。
(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目标。他们认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广泛普遍的交往,多样性的需要,最后结晶和升华为人自身的多方面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一是人的体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有充裕的物质基础,并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同时把劳动活动作为体力和智力活动来享受。二是人的智力,即人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开发,人不仅能够广泛吸收和掌握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和最新科学成果,还能拥有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力,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三是其它各种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普遍提高。
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他十分强调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开发,在智力的开发中又尤其强调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由此可见,江泽民把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高到关系一个民族、国家、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

二、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底蕴的同时,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明确地位,提高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的现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段话除了上文已经分析的含义之外,同时还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
以往,我们的理论研究在讲人的发展时候,常常把人的发展包含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并且在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或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有这些,都特别强调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讨论人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人”上,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社会生产力总和的全面占有是深化和巩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末这个人就不能走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不能有所帮助。’,圈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发展生产力也就意味着人的不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其总和的全面占有是同一个过程。发展生产力和占有其总和要通过提高人的各方面能力来实现;而人的发展又作为一种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另外,生产力的提高又决定着生产关系,促使劳动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提高对各种异己力量控制和驾驭的能力,实现人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要达到这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局限……。”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也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之一。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措施,同时,这一措施也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首先,依法治国对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法治(1)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们养成社会主义道德并保持健康发展。(2)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对合法行为的保护,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其次,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可以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维护法律尊严的积极性,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同各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作斗争等。
(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追求最大利润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还通过确认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了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贬抑,给人的全面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是独立自主地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法人实体或个人,任何人身依附关系与消极服从态度都和复杂而激烈的竞争是格格不人的。人们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其实力拚杀搏击。同时,在竞争中,人们的自主自强意识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潜在的天资秉赋会被发现,才干特长会受到尊重,兴趣爱好被发扬光大。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会极大地提高,人的自我价值可以充分实现。
(五)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马克思考察和总结了近代科.技对人的发展的深刻影响,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又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技革命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强国的难得机遇。在我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更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将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连在一起,总是要求“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互为条件的,科技进步必然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我国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提高卷面成绩为教育目标,以知识灌输为教育方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同志从实际出发,十分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对不同的人提出了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同内容和目标。首先,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总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通过这样的教育使人们讲文明、讲科学,反对迷信。其次,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江泽民指出:“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网再次,通过“三讲”教育,塑造具有坚强党性、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具有良好工作作风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三、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的指导意义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是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增强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校“两课”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我国高校开设“两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尤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勤奋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从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高度来科学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两课”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培养目标过高,只要求先进性而忽视广泛性,形成“两课”的空洞性,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的思想道德素质超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要求。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教育的目标虽一直定位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实际上只强调“红”,降低“专”的要求。而改革开放以来,确认了我国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培养目标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的目标,因而,与现阶段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系不大。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高校教育往往注重了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走上了“轻红重专”的另一极端。当前高校存在的政治思想工作软弱的现象,程度不同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两课,,地位得不到充分实现,从思想根源而言,就在于此。
江泽民第一次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和实现条件,这就为高校改进“两课”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两课”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因而,在‘“两课”教育培养目标上,用未来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来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视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轻视“两课”的育人功能是同样不可取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过分拔高或过分降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利于“两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现阶段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地规范“两课”的基本内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确立高校“两课”教育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高校“两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深人到学生头脑中去,首要的条件是理论要能联系实际(包括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要“管用”,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两课”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理论脱离实际,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因而影响了战斗力和实效性。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他深刻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长期过程的论断,从根本上规定了高校改进“两课”教育应确立的指导思想。
首先,“两课”教育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同时又是随着时代和其他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凝固的体系。长期以来,高校“两课”教育中教条主义、机械主义、照抄本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只讲“老祖宗”讲过的话,形式上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因此,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改进“两课”教育树立了一个典范,即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两课”要实现其功能,要使大学生真信马列,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既讲“老祖宗”讲过的话,还要讲“老祖宗”没讲过的话:既讲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使“两课”教育既具科学性,又具生动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其次,改进“两课,,教育,是一个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性质决定的。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进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不但科学地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全面深刻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尤其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长期过程。因此,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同程度,不断改进“两课”教育,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有利于不断改进和提升“两课,,教学内容。“两课”教学内容的改进是深化“两课”教育改革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改进“两课”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结合“两课”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改进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政策和实际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党和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和青年大学生的密切关系及崇高责任;应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国情,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应结合学生迫切希望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愿望,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联系起来,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