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性别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10 09:09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性别教育 女生
论文摘要:高校的性别教育尤其对女生的性别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性别教育现状和女生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女生性别教育的建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女生的比例逐步上升。据统计,“到2004年,女生占本科在校生的比例已经上升到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到2007年底,据报道,上海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女生占学生总数的52.7%,在某些文科专业,女生的人数远远高于男生,男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高校女生人数逐步上升的情况下,高校的性别教育尤其是对女生的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性别教育的涵义
校园文化活动是体现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广义上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开展的活动;在狭义上是相对课堂教育而言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进行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一切文化活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既包括了教学、管理、服务等形式的物质的、精神的、动态的、静态的文化活动,也包括了在校园内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即学校“官方”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社团“非官方”组织的活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的是狭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即课堂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高校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是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的,高校性别教育亦是如此。在女性学中,“性别教育,是指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性别差异,认清由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和制度带来的性别歧视霸权;让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教育上处于弱势的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性别教育是一种“淡化性别界限”和“跳出性别框架”的教育,不仅针对女生,而且也是培养男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知识和修养的途径。
在高校性别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要帮助女生建构自己的女性气质。女权主义认为,女性气质(femininity)是指对女性形象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建构。
笔者认为,高校性别教育中要帮助女生建构自己的女性气质,要塑造女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培养女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不再拘泥于旧的性别观念,并推动全社会对性别意识的关注。
二、高校性别教育的现状与女生主体意识的缺失
在高校中,性别教育和女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高校女生的主体意识不强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到自身或家庭传统的心态和思维定势影响,许多女生仍然保留着“男生应比女生强”的观念,出现了依赖性、自卑感和怯儒心理,缺少了勇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二,在课程学习和教育中,由于传统的性别定位,女生更多地接受了顺从、乖巧、贤惠的性别定位,逐渐地失去了与男生平等展示的机会;第三,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宁可录用能力一般的男生,却将众多优秀的女生拒之门外,这种现象使一些女生丧失了竞争的勇气,萌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念头,最终放弃了就业竞争和努力进取的机会。
目前,高校对女生的教育仅仅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只限女生参与,然而这些活动往往持续的时间短、内容有限,未能在女生群体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最终只能导致对女生教育的名存实亡,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性别教育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高校性别教育普遍采取组织女生节活动的形式,虽然不同的高校举办特色各异的活动,但是活动内容和时间仍然有较高的相似性,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外貌和形象的关注,例如在校园内举办美容、礼仪讲座和女生形象设计比赛等,通过讲座让女生学会社交礼仪规范和关注自己的外貌,通过形象设计比赛评出大家心目中最美丽的女生,但这些活动也给女生传达了一种信息,就是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评判标准和礼仪规范。在父权社会中,对于女性外貌的评判标准和礼仪规范,更多地是从男性的视角来设定的,女性的服饰打扮和行为举止最终都是要符合男性评判的标准,必须得到男性的认可。因此,这些活动最终只能导致女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外表,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在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二,对生活技能的关注,例如在女生节活动中常常会举办一些水果拼盘比赛、厨艺比赛等等注重生活技能的比赛,这些比赛给参与者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带来了许多生活乐趣,但这些针对女生的活动仅仅限于生活技能的展示,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上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框架,仍然定位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这些活动是传统女性角色的传承,可以说使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第三,活动时间短,活动效果不明显。对于高校女生节的起源,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广东工业大学在1991年首创的一个节日,以“关爱女生”为宗旨,在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举行,为期一周;另外一种说法是每年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也就是3月7日一天。在女生节的那一周或者那一天,男生们会以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女生,包括修理电脑、送早餐等等,然而无论是为期一周还是一天,活动的时间还是非常短暂的,活动的效果也未能持续下去。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的性别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性别理论教育方面仍有待加强,学生学习性别理论和探讨性别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不断地调高,女生的主体意识仍需要增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女生的性别教育:
首先,定期举办性别研究相关的论坛和讲座。除了通过开设女性学、性别研究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性别理论外,定期举办性别研究相关的论坛和讲座,对社会和校园的热门话题展开深人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培养从社会性别视角去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发挥学生社团女生部的作用。在高校中,学生会一般设有女生部,主要负责组织女生节活动和关注女生日常生活,在一些学校中由于女生部的作用未能得到重视,因此女生部常常会被并人生活部。高校的性别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女生建构自身的女性气质,培养女生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女生自觉地去关注和探讨性别差异和性别认同的问题,构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女性气质。
最后,强调两性的和谐相处。性别教育目的不是强化性别界限,而是要淡化性别界限,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相处。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无论是女生节,还是男生节,都要强调男生女生的共同参与,这样能够淡化性别界限,促进两性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的性别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尤其是女生的性别教育、增强女生的主体意识和构建女生的女性气质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需要高校付出努力,而且还需要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上一篇: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办出特色

下一篇:网络舆情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