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高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5-07-10 09:10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的技术手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要求,必须改革。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是在新世纪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进一步促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必然要求,其改革方向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
论文关键词:现状;素质教育;“三进”工作;多媒体cai
一、改革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因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技术手段一般都相对落后,基本现状是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比如:娜小平》、《改革开放20年》、《中国之路》等。应该说,这些教学录像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发展、运用及伟大成就,它联系了我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际,联系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了国际实际,反映出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国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议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通过播放教学录像片,使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成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在看到播放教学录像片这一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这一教育技术手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外,表现在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不能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中途也不便于提问及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是被动接受录像的信息,带有灌输的性质。而且,常常出现学生想看的内容看不到,不想看的内容却要看的情况,一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还未跟上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进程,不符合我们越来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知道,20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过去,我们讲传授知识,后来,我们讲培养能力,特别是50、60年代,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往后发展,除了讲传播知识、培养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提高素质的问题,这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往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推进素质教育,是20世纪后半段我国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20世纪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我国在制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时,就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我们对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创造思维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几个方面。创造思维能力包含了主体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超前性等特点,而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这些思维特点,我们的教育技术手段必须改革,邓小平理论课也不例外。
我们强调要加快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还因为它是在新世纪加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既让大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也让大学生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在这些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中,大部分是大学生所认可的、赞同的,而有一些则是大学生所不理解的、怀疑的,甚至憎恨的,大学生往往对此有许多疑问,进而对邓小平理论的某些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对此,他们希望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回答,而这样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由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来完成。
面对众多学生的众多问题,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手段才能一一解答,做到有问必答,真正使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这确定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挑战。新世纪呼唤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邓小平理论仍然是中国21世纪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因此,如何认真总结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经验,构建新世纪邓小平理论的教学模式与结构,特别是进一步改进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关系到能否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讲”工作的问题。就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技术手段而言,都存在设备老化、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致使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缺乏规范和活力、教学重点难以有效突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影响了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特别是“进学生头脑”这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所以,必须尽快改革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说,这一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二、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改革的方向
为了弥补我国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不足,充分满足教与学的要求,邓小平理论教育技术手段应朝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所形成的一种教育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多媒体cai上面。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整个世界已进人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在这种信息社会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在教学领域里,表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一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引入,cai进而又发展为多媒体cai。多媒体cai,是迄今为止cai发展的更高阶段。多媒体cai系统由硬件、软件和课件三大要素构成。多媒体cai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集成性。这一特点表现为一是信息载体的集成,即文本、数字、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的集成;二是用于存储信息的实体的集成,即系统是一种由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存储系统和计算机的集成。
第二,控制性。多媒体系统并不是多种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加工处理来自各种周边设备的多媒体,使其在不同的流程中出现。计算机是整个多媒体信息的控制中枢。
第三,交互性。多媒体系统是利用图形菜单、图标、多窗口等美观形象的图形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使人机接口更接近自然。
由于多媒体cai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决定了它有着别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表现在它对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1.多媒体cai使因材施教与交互式教学变为现实。在多媒体cai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好,连教学模式(比如个别化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等)也可以选择,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另方面,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媒体cai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一色发生改变。在多媒体cai中,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老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有人把信息社会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形象地比喻为“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转变。具体说来,在多媒体cai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二,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对教学至关重要,这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而由于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最了解这些情况,最懂得应该如何编制课程软件的内容,因此,课程软件开发的主要人员应该是教师。
第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这种教育是任何技术所不能代替的,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当而充分的学习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稳定的、个人的情感关系,同时,恰当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方面,由于多媒体cai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影像或图片展示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同时辅以文字、声音对原理、定义及模型进行说明,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理论的抽象性,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究发现者。
3.多媒体cai能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随着理论学习的深人,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中如果仅仅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有些学习场合,个别化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学习高级的认识技能、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内容,这些学习场合更多地依赖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动力,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为这种协作模式的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
4.多媒体cai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他们从中获得的信息量,比单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而且记忆知识的比率也明显增强,因而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5.多媒体cai的网络化,将使教学的范围更为扩大,内容更为,效果更为显著。因为多媒体cai网络化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全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进行学习,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得到每个学科的第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得到最好的辅导和教育。
从上述我媒体cai对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可知,多媒体cai应该是学校教育首选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其教育技术手段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去改革,把多媒体cai引人到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之中,如果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都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逐渐地朝这个方向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这么一个情况,即目前各种类型的cai课件基本上还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在采用cai技术时,应尽可能地开发出适合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特点、符合邓小平理论课教学要求、能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的cai课件,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必须做好。具体说来,cai课件开发过程包括:需要的分析、对象的分析、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内容顺序安排、程度设计、测试效果、修改程度等一系列工作。由于这些工作的工作量较大,也有其相应的难度,因此只靠某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是很困难的,它需要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教师之间良好合作的前提是每位参加cai课件制作工作的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使开发出来的邓小平理论课多媒体cai课件能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体系性,体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使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为新世纪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作出贡献。
论文关键词:现状;素质教育;“三进”工作;多媒体cai
一、改革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因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技术手段一般都相对落后,基本现状是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比如:娜小平》、《改革开放20年》、《中国之路》等。应该说,这些教学录像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发展、运用及伟大成就,它联系了我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际,联系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了国际实际,反映出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国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议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通过播放教学录像片,使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成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在看到播放教学录像片这一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这一教育技术手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外,表现在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不能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中途也不便于提问及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是被动接受录像的信息,带有灌输的性质。而且,常常出现学生想看的内容看不到,不想看的内容却要看的情况,一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还未跟上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进程,不符合我们越来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知道,20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过去,我们讲传授知识,后来,我们讲培养能力,特别是50、60年代,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往后发展,除了讲传播知识、培养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提高素质的问题,这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往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推进素质教育,是20世纪后半段我国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20世纪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我国在制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时,就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我们对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创造思维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几个方面。创造思维能力包含了主体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超前性等特点,而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这些思维特点,我们的教育技术手段必须改革,邓小平理论课也不例外。
我们强调要加快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还因为它是在新世纪加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既让大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也让大学生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在这些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中,大部分是大学生所认可的、赞同的,而有一些则是大学生所不理解的、怀疑的,甚至憎恨的,大学生往往对此有许多疑问,进而对邓小平理论的某些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对此,他们希望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回答,而这样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由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来完成。
面对众多学生的众多问题,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手段才能一一解答,做到有问必答,真正使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这确定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挑战。新世纪呼唤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邓小平理论仍然是中国21世纪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因此,如何认真总结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经验,构建新世纪邓小平理论的教学模式与结构,特别是进一步改进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关系到能否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讲”工作的问题。就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技术手段而言,都存在设备老化、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致使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缺乏规范和活力、教学重点难以有效突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影响了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特别是“进学生头脑”这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所以,必须尽快改革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说,这一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二、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改革的方向
为了弥补我国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不足,充分满足教与学的要求,邓小平理论教育技术手段应朝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所形成的一种教育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多媒体cai上面。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整个世界已进人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在这种信息社会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在教学领域里,表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一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引入,cai进而又发展为多媒体cai。多媒体cai,是迄今为止cai发展的更高阶段。多媒体cai系统由硬件、软件和课件三大要素构成。多媒体cai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集成性。这一特点表现为一是信息载体的集成,即文本、数字、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的集成;二是用于存储信息的实体的集成,即系统是一种由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存储系统和计算机的集成。
第二,控制性。多媒体系统并不是多种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加工处理来自各种周边设备的多媒体,使其在不同的流程中出现。计算机是整个多媒体信息的控制中枢。
第三,交互性。多媒体系统是利用图形菜单、图标、多窗口等美观形象的图形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使人机接口更接近自然。
由于多媒体cai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决定了它有着别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表现在它对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1.多媒体cai使因材施教与交互式教学变为现实。在多媒体cai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好,连教学模式(比如个别化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等)也可以选择,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另方面,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媒体cai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一色发生改变。在多媒体cai中,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老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有人把信息社会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形象地比喻为“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转变。具体说来,在多媒体cai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评估和指导。教师将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课,并通过计算机自由地与单个学生或小组一起工作,把注愈力集中于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讲课上。
第二,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对教学至关重要,这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而由于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最了解这些情况,最懂得应该如何编制课程软件的内容,因此,课程软件开发的主要人员应该是教师。
第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这种教育是任何技术所不能代替的,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当而充分的学习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稳定的、个人的情感关系,同时,恰当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方面,由于多媒体cai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影像或图片展示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同时辅以文字、声音对原理、定义及模型进行说明,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理论的抽象性,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究发现者。
3.多媒体cai能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随着理论学习的深人,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中如果仅仅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有些学习场合,个别化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学习高级的认识技能、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内容,这些学习场合更多地依赖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动力,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为这种协作模式的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
4.多媒体cai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他们从中获得的信息量,比单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而且记忆知识的比率也明显增强,因而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5.多媒体cai的网络化,将使教学的范围更为扩大,内容更为,效果更为显著。因为多媒体cai网络化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全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进行学习,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得到每个学科的第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得到最好的辅导和教育。
从上述我媒体cai对教学的积极影响作用可知,多媒体cai应该是学校教育首选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其教育技术手段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去改革,把多媒体cai引人到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之中,如果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都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逐渐地朝这个方向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这么一个情况,即目前各种类型的cai课件基本上还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在采用cai技术时,应尽可能地开发出适合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特点、符合邓小平理论课教学要求、能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的cai课件,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必须做好。具体说来,cai课件开发过程包括:需要的分析、对象的分析、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内容顺序安排、程度设计、测试效果、修改程度等一系列工作。由于这些工作的工作量较大,也有其相应的难度,因此只靠某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是很困难的,它需要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教师之间良好合作的前提是每位参加cai课件制作工作的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使开发出来的邓小平理论课多媒体cai课件能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体系性,体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使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为新世纪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