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就业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5-07-13 08:45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各高校开设以来,获得了显著发展,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人才,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却陷入了就业困境。为了使该专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能继续良性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输送政治人才,本文就此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提出应对之策,以促进该专业学生逐渐走出就业困境。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就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首先要做的是恢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重新确定其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诞生了,该专业发展至今,历史不长。目前,该专业学生面临极大就业困境,本文就针对此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拓宽培养口径及提升办学层次
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当初的目的是培养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按这个思路确定下来的。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实际是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的,大多采取兼职形式,专职人员已越来越少,而且数量基本满足。现在,该专业学生的去向,也是要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由用人单位来挑选,从用人单位的编制看,专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用人单位需要的往往是有行政能力、懂文秘又懂专业的政工人员。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按以往过窄的专业口径去培养学生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了。因此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必须与社会接轨。按照这个思路确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理论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后,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优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一是能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院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二是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人才;三是能在基层企事业、党政部门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不仅要开设师范类学生必修课,还应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但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为主。另外,还要开设公务员概论、法学概论、公关关系等相关课程,这样有针对性夯实基础,注重专业知识更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在择业方向上更明朗,竞争力得以提高。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比较特殊。在前几十年里,该专业学生主要是靠国家分配,但自从进入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时期,该专业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为主。由于此专业相较其他专业,本身就存在就业的出口窄问题。因此,老师和辅导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加以正确引导,在该专业学生大一时就应该给他们上职业指导与规划课程。让他们树立不再指望国家分配,而是要提高自己自主择业和创业的观念,寻求自身的多元发展。在大一就立志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可以多鼓励其考研、考博;立志于从政而无心深造的,可鼓励其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另外,一些既不倾向于从事理论研究也不从事于政府或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同学,可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或凭靠兴趣所在继续学习加强竞争力后,再去择业、就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在择业、就业上才能端正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即使所学专业比较冷门也要在就业选择上树立一个高标准,如果在现实中这个标准不符合预期,宁愿缺少工作也不要慌乱。否则最终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对于对该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挥其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就业或在校时再选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修一个双学位。这样,就业时就有第二选择,自己的竞争力也更强。据悉,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在学习上,政治理论知识多些,使用能力差些,无形中被人们认为有”空头政治倾向”。当然,我们对这种偏见是不能认可的,但是它也确实反映出我们专业学生在能力素质上的欠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且应该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要多注重培养其实践工作能力,适当延长该专业的实习实践,落实该专业教学见习、实习任务。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提高学生学年论文质量配备指导老师,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研究问题,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就某个学术问题或科研问题进行讨论。第二,对于已经把该专业定向为师范专业的学校,为了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要对学生进行微机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执教能力。第三,要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教研能力,开展学术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教育调查和毕业论文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新的理论观念和学术前沿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他们毕业后尽心创造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五,多鼓励该专业学生参加院校外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向学校外推广,让其与社会接轨,让社会更多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四、国家正确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创办的一个颇具特色的专业。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一直随中央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但自从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该专业也形成了越来越来大的冲击。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在计划经济指令下设置课程,按计划指令为国家输送人才,但进入自由、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后,该专业就应及时调整,否则社会转型的这个关键时期难以立足。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和政治性,一直难以实施具体的改革方案,国务院教育部一直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对这个专业进行改革,因此采用试点的方式。这样,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发展方向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有的是把给专业定性为师范专业,而有的没有把该专业定性为师范专业。由于政府自身对该专业定位不明晰,所以使该专业在就业问题上也受到影响。第一,国家对该专业定位不清,使高校确定培养方案的实际操作中,在课程比重的设置上不好把握;第二,国家对该专业的定位不清,使高校在确定培养目标上不能准确定位,冈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上不能明确定位。第三,国家对该专业的这种态度,使无论老师或学生都从心底感觉到不确定、不安。要解决这~问题,国家就必须在进行实际考察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尽快把该专业定性。然后在就业政策上对于这个专业适当给予优惠,如:在报考选调生、公务员时,应当适当放宽专业;在录取时优先考虑该专业学生等。国家对该专业定性和给予优惠政策后,学校要予以积极配合,及时修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在近年愈发突显,我相信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度,无论是学校、政府、社会都应充分认识到此专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建设的重大意义,多方共同努力,缓解该专业学生的基本就业问题,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的实用型政治人才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就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首先要做的是恢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重新确定其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诞生了,该专业发展至今,历史不长。目前,该专业学生面临极大就业困境,本文就针对此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拓宽培养口径及提升办学层次
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当初的目的是培养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按这个思路确定下来的。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实际是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的,大多采取兼职形式,专职人员已越来越少,而且数量基本满足。现在,该专业学生的去向,也是要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由用人单位来挑选,从用人单位的编制看,专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用人单位需要的往往是有行政能力、懂文秘又懂专业的政工人员。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按以往过窄的专业口径去培养学生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了。因此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必须与社会接轨。按照这个思路确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理论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后,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优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一是能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院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二是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人才;三是能在基层企事业、党政部门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不仅要开设师范类学生必修课,还应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但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为主。另外,还要开设公务员概论、法学概论、公关关系等相关课程,这样有针对性夯实基础,注重专业知识更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在择业方向上更明朗,竞争力得以提高。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比较特殊。在前几十年里,该专业学生主要是靠国家分配,但自从进入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时期,该专业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为主。由于此专业相较其他专业,本身就存在就业的出口窄问题。因此,老师和辅导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加以正确引导,在该专业学生大一时就应该给他们上职业指导与规划课程。让他们树立不再指望国家分配,而是要提高自己自主择业和创业的观念,寻求自身的多元发展。在大一就立志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可以多鼓励其考研、考博;立志于从政而无心深造的,可鼓励其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另外,一些既不倾向于从事理论研究也不从事于政府或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同学,可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或凭靠兴趣所在继续学习加强竞争力后,再去择业、就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在择业、就业上才能端正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即使所学专业比较冷门也要在就业选择上树立一个高标准,如果在现实中这个标准不符合预期,宁愿缺少工作也不要慌乱。否则最终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并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对该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挥其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就业或在校时再选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修一个双学位。这样,就业时就有第二选择,自己的竞争力也更强。据悉,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在学习上,政治理论知识多些,使用能力差些,无形中被人们认为有”空头政治倾向”。当然,我们对这种偏见是不能认可的,但是它也确实反映出我们专业学生在能力素质上的欠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且应该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要多注重培养其实践工作能力,适当延长该专业的实习实践,落实该专业教学见习、实习任务。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提高学生学年论文质量配备指导老师,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研究问题,师生之间随时可以就某个学术问题或科研问题进行讨论。第二,对于已经把该专业定向为师范专业的学校,为了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要对学生进行微机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执教能力。第三,要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教研能力,开展学术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教育调查和毕业论文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新的理论观念和学术前沿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他们毕业后尽心创造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五,多鼓励该专业学生参加院校外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向学校外推广,让其与社会接轨,让社会更多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四、国家正确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创办的一个颇具特色的专业。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一直随中央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但自从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该专业也形成了越来越来大的冲击。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在计划经济指令下设置课程,按计划指令为国家输送人才,但进入自由、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后,该专业就应及时调整,否则社会转型的这个关键时期难以立足。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和政治性,一直难以实施具体的改革方案,国务院教育部一直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对这个专业进行改革,因此采用试点的方式。这样,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发展方向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有的是把给专业定性为师范专业,而有的没有把该专业定性为师范专业。由于政府自身对该专业定位不明晰,所以使该专业在就业问题上也受到影响。第一,国家对该专业定位不清,使高校确定培养方案的实际操作中,在课程比重的设置上不好把握;第二,国家对该专业的定位不清,使高校在确定培养目标上不能准确定位,冈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上不能明确定位。第三,国家对该专业的这种态度,使无论老师或学生都从心底感觉到不确定、不安。要解决这~问题,国家就必须在进行实际考察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尽快把该专业定性。然后在就业政策上对于这个专业适当给予优惠,如:在报考选调生、公务员时,应当适当放宽专业;在录取时优先考虑该专业学生等。国家对该专业定性和给予优惠政策后,学校要予以积极配合,及时修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在近年愈发突显,我相信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度,无论是学校、政府、社会都应充分认识到此专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建设的重大意义,多方共同努力,缓解该专业学生的基本就业问题,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的实用型政治人才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上一篇:浅谈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
下一篇: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