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提高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

发布时间:2015-07-13 08:46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针对性 实效性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普通高校甚至于重点大学的教材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难度相对较大,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抬头率”不高的现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高职“两课”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
(一)在备课与讲授上创新
首先是要强调针对性,贯彻邓小平同志说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紧紧围绕高职学生关心和关注的实际问题,构建符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体系,用词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进、人得心、用得上,学会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疑释惑。其次,遵循多样性、启发式、生动性的教学原则,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学科理论尽量以简练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以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三,注重丰富性。备课过程中把平时身边发生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公布的最前沿的理论动态、趣味性强的精选片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第四,讲究时效性。根据信息时效性的特点,应当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多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首先,灌输的方法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灌输,要让学生系统理解、全面接受,离不开灌输的方式。当然,灌输的方法要创新。教师如何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以生动的语言讲授,需要不断探索,根据不同专业、班级、授课对象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其次,注重疏导。教师可通过讲座、辩论赛、演讲、网上讨论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过激的言论,如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三,注重互动效应。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要固定在讲台上,要来回走动,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展开师生双向交流,增强互动效应,设法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后,充分利用好课堂讨论的环节。课堂讨论不仅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而且还是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实践教学与考评方式上创新
(一)以实践活动构建课程主体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生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实践教学多,因此,要设法把课内的理论与课外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以实践为师,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实点”,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化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一到二次的实地考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效果比较显著。
(二)考核方式上创新
对高职学生的考核,不能只看期末考的结果,更要看重平时的过程。为此,应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把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纪律、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和平时品行等作为考核依据;考试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总之,在考核制度方面的创新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找准结合点,提高针对性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两大挑战: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社会功利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但是,青年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教,如何引导学生学。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等,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设计,多讲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以独特的教学形式让冰冷的理论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要弘扬正气,多报道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树立身边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自觉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是我们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立足点和关键。站稳这个立脚点,抓住这一关键,深人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增强说服力、吸引力。
(一)找准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相关的结合点
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对身边的道德失范行为极为不满,能嫉恶如仇,从善如流。但是,他们的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观察问题比较肤浅,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自我评价仍然常常表现出片面性,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者过低地看待自己。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存在和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视现实,分清主流和支流,从解决学生深层次的问题上下功夫。

(二)找准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结合点
通常,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评价失衡;二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不少新生往往因此而掉队甚至退学;三是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四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造成孤独压抑。为了使他们更快适应这一新的环境,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体会大学学习的特点,逐步摸索并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地支配并管理自己的时间,分清轻重缓急,从全局出发处理好各门课程的关系。其次,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开阔视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客观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关系,并结合自身条件的特点确立相应的目标,在实践中走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成功之路。第三,主动参与班级、寝室、社团等集体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逐步学会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第四,教育学生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主动积累生活经验,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严谨、守时、有计划,尤其是要注意锤炼意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他们勤劳节俭、自立自强,量人为出地安排好个人生活;经常性地向他们传授社交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良好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为自身健康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三)找准与学生成才需要相符的结合点
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有不同的表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求学期间,高职生最关注的热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自己,掌握职业技能,使自己尽快成才。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理想的向往与确立、道德的陶冶与磨砺、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都是与自强、自为的主体意识相联系的精神上的追索。这一内在需要已成为广大高职生奋发学习、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强劲动力。理论教学应从这个实际出发,从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服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教学,有效地回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找准与时代脉搏同步的结合点
教师首先要深人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真切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规律;其次,在授课中要融人社会热点、难点、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为高职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任何一门学科的吸引力、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课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征服学生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其次,在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使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师自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第三,在教育中多引人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两课”课程内容的要求,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上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

下一篇: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