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顶岗实习中校企“双教双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20 09:18

  就业问题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顶岗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来突围就业问题的捷径。目前,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期,往往是学校管理的真空期和企业管理的髙压期,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对接管理不善,造成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尤其是订单班的学生离职率高、“落地生根率”极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有报道称,40多人的订单班,毕业后两年时间,最后只剩下1人,流失率超过97%。[1]顶岗实习后的“人才存活率”,直接影响到校企双方的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在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程,由订单模式输入企业近万名毕业生。在与其合作企业的走访调查和对部分订单班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订单班学生1年内离职率达50%以上,2年内离职率高达80%,有的企业甚至2年后“颗粒无收”。在众多订单班中,离职率较低的有“绿城物业管理订单班”“苏宁连锁经营订单班”等。
  在校企合作项目调研中,提出顶岗实习的校企“双教双管”模式,旨在克服学校管理的真空期和企业管理的髙压期,做好学校和企业双方管理的无缝对接,避免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
  一、学校选择企业要立足就业质量
  目前,从对部分高校和企业的访谈情况来看,订单合作企业的选定,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意愿是否强烈,而企业自身合作素质和文化环境(如管理制度、员工关系、工作氛围等)、合作能力(如市场竞争力、技术力量、员工待遇等)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学校需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标准,尽可能选择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注重企业的育人环境,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要选择有技术需求、重视技术人才的企业。[2]
  二、企业留住员工要注重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都有其强有力的文化积淀。企业留住员工,需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顶岗实习初期,学生的工作热情很高,有强烈的工作成就期待感,同时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面前,学生的情绪易躁动不安,深感失落,导致在角色转变、技能实操以及抗压等方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于是采取“辞职”的方式来逃避。突破这种新员工的入职瓶颈,企业的文化和凝聚力、和谐友善的员工关系等的作用就尤为突出。
  苏宁旗帜鲜明地主张“人品”大于“能力”,“团队”大于“个人”,确实能很大程度抚平新员工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从而静下心来学习岗位技能。在卖场顶岗的一位男生说:“同组的大妈大姐经常带午饭和零食给我吃,有这样的优待,我当然要手脚轻快啰。”苏宁班的QQ群更是学生互勉互励的平台,售后的一名女生说:“苏宁的各个部门都有咱们的人才,大家伙儿努力干,我在售后为你们保驾护航!”虽在陌生的环境,但有温暖的班集体,有和谐上进的苏宁文化,很容易使新员工顺利度过烦恼的职业生涯过渡期。
  三、企业需要教育扶持“准员工”成长
  (一)给予足够的成长时间
  企业要善待“准员工”。实习期是企业与学生双方的磨合期,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给予的特殊关爱,如弹性假期、多彩的业余活动、领导的情切座谈、工作奖励等。企业不能像要求正式员工一样要求学生,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身份,给予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顶岗实习生身份非常特殊,不等同于学生,不等同于员工,应该是“学生+学徒”。很多订单企业认为,在入职前已经给予了“准员工”的所有培训,为了摒弃学生时代的娇气与散漫,顶岗实习生一进企业门就该狠刹气焰,按“社会成人”来对待。据刚进苏宁合肥售后基地的一位男生介绍,他们的顶岗实习期是没有绩效考核的,只是跟着师傅学习,偶尔耽误了吃饭,师傅会自掏腰包买饭回来请他们吃。苏宁某区域的一位人事部长说:“新员工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至于工作压力,我们一步一步给予,或者说,是他们自己从师傅身上感知到的。”
  (二)需要推广现代学徒制
  苏宁“传、帮、带”的“准人才”机制非常成熟,老员工会有一项不可推卸的重任——当师傅,必须点对点、人对人地指导、教练、督促新员工,帮助新员工融入组织中,成为真正的“苏宁人”。[3]在绿城班,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安排一般是由早年入职的母校学长负责的,这种独特的母校情结,自然拉近老员工与新员工的情感距离,增加新员工对公司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会化解很多工作中的压力和摩擦。
  言传不如身教。企业实行学徒制,健全人才“传、帮、带”机制,让优秀员工指导培养新一代,人对人关怀、手把手传授,让新员工感受企业文化和团队温暖,提高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三)需要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苏宁人才培养模式以“自主培养、内部提拔”为基本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1200工程”“千名蓝领工程”“店长工程”“梯队工程”等,为新员工指明了成长的路径。
  相对于苏宁卖场的高密度人才需求,物业公司的工作地点相对分散,公司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也相对宽松。在绿城物业,高学历者和年轻人比例相对较低,这恰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容易得到更多的青睐和重视,职业发展空间较大。这对于满怀一腔热血和工作激情的顶岗大学生来说,职业发展空间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能极大地鼓舞他们战胜困难,顺利通过顶岗试用期。
 四、学校强化顶岗期间教学管理,教师尽量陪伴学生实习
  在强调企业文化氛围的同时,密切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班级凝聚力也相当重要,直接影响校企对接的融洽程度。顶岗实习,往往容易被高校无视。其实,它属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生虽离开了学校,但还是未毕业的学生,还需要教师教育指导,帮助其完成职业过渡期。教师若能走入企业,陪伴学生实习,最能安慰学生心理 抵触情绪,抚平学生心理落差,使其踏实工作;同时专业教师也能接受企业锻炼,让知识和实际操作接轨。要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管的“三师”制[4],由学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
  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地点一般相对集中,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探访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心理沟通,开展相关的跟踪调查服务工作。
  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体顶岗企业,要尽量安排教师专职陪伴学生实习。这也是教师走出校门,参加企业生产锻炼的好时机。顶岗期间,班级中的一个学生有负面情绪,可能会波及一个集体。因此,顶岗期间的班级管理丝毫不能松懈,班委成员需要肩负起新的职责(如成员联络、问题反馈等),保持班集体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学校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珍惜岗位资源
  顶岗实习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学习地点由校园延伸到企业,学习内容由书本知识延伸到生产技能。如果实践学习成绩考核不合格,那么学生也不能顺利毕业。学生必须要珍惜企业提供的学习资源,遵守校企双方面的[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约束,抱着虔诚好学的态度,去投入企业的专业技能锻炼,去学习社会的知识经验。
  顶岗实习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要与学校和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合同三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实习期间要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意识和依据法律自我维权的意识。[5]学校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学生是主人,三方互利共赢、责任共担。
  总之,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学校不间断地跟进管理,也需要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弹性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过度和角色转变,校企“双教双管”,能提高顶岗实习成效。
  [ 注 释 ]
  [1] 汪瑞林.订单培养:叫好声难掩隐忧[J].西北职教,2013(1):13-15.
  [2] 涂家海.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17-18.
  [3] 寇斌.打造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访苏宁电器副总裁孟祥胜[J].人力资源,2012(12):16-19.
  [4] 朱月红.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58-50.
  [5] 舒胜.职业时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140-141.

上一篇:大学生基层就业意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创新

下一篇: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一般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