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改革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较短,之前有学者称之为“一般本科院校”或“中间类型高校”。所谓中间类型,指其为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是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层次。[1]
虽然各类高校都在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人才类型的结构与教育类型的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也有所不同。研究型高校侧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科研人才,高职高专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重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然而,介于研究型高校与高职高专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庞大,情况复杂,如果把人才培养目标单纯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不恰当,而应注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趋势,即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其中,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了解和掌握行业基本技术和工作流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3]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和立足点。陈解放[4]提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现为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由此可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学校沿袭传统本科教育的思路,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的学校则刚从高职高专升格不久,在实践教学方面保留了一些专科教育的痕迹等。这些弊病若不及时修正,将严重影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5]其中,问题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工程技术员,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程师。[6]传统的教学以“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中心,重视实践教学的理念在许多学校尚未普遍形成,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大部分为理论课程的随堂实验,实践课程成了验证理论知识的“第二课堂”。这导致虽然实践教学投入很大,但学生参与度不高,能力锻炼有限。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将促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合理转变,这对于学生获得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教学内容达不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课程体系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方法也沿袭理论教学模式,偏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学过程偏重知识的横向联系而忽视纵向关联,体现不出实践教学自身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近来颇受关注,并在理论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针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则相对缓慢,部分实验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真正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任务。[7]实验室缺乏有效、真实的实践环境,实践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的感性认识得不到加强,不利于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领域,更不利于他们直接获得与现实要求相应的职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缺位
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实践课为选修课程,并且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的学习,更谈不上激发他们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五)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是与国外优秀的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我们在学校投入力度、企业责任感及政府关注度等多方面都存在欠缺,这使得现阶段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浮于形式,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必要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改革,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多元立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源自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应大众化、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观点,具体应用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
根据学生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相关性原则整体规划主干实践课程,构建基于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统一制订教学大纲,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8]强调课程的关联性和衔接关系,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将群内课程划分层次,按课程特点进行建设,具体方法如下:
1.对专业基础类实践课程应偏重基础理论,以建立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主。可通过重组、优化经典的验证性、操作简单的实验,依托理论教学目标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删减重复交叉及因技术进步而不再适用的教学内容,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背景,根据具体岗位和工作任务按照教学单元或课题方式编排,将验证性、操作等实验要求按教学单元划分到相应的项目、案例或范例中,尽量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确保课程的教学内容能与企业需求同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2.对实现类和应用类的专业课则重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可通过开设以项目化为特色的多种类型的实验,使其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应用性。更新实验项目内容,对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模块进行调整、整合和优化,以工作过程为载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
务对应的行为过程,将这些过程提炼成合适的形式,并通过合适情景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增开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这些提高型实验要融入本学科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最新技术成果,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参与或自行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优化知识的体系结构,构建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实验内容为载体、创新与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
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是避免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度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实验设备资源,采用硬件实验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构造多样化实践平台。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不同的项目任务、不同的完成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及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设置或模拟工作过程情景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的新兴教学模式。
2.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由几名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行”选择具体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查阅文献,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自己撰写论文和报告,通过这样的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自主实践环节,教师应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者。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各类竞赛、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科技创新、自由创作等课外实践活动,并将学生的自主实践成果纳入实践能力的考核范围。
3.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可将与课程相关的在研科研课题引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节选部分科研内容作为课程实践内容的拓展。该模式主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促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先进知识,在真正的科研课题中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其实现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4.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办教学改革实验班,为企业培养各种定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的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各种职业资格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一到两门,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相关产品研发,毕业论文选题应与企业中的真实案例相关,实习期间的考核评价由企业相关指导人员负责等。
(三)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多元化
首先,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新的实践目标下,运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和实施以综合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为主的全程考核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创造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及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考核可以与企业方考核评价合并在一起,形成校企联合评价机制。在实践考核机制中,要避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考核办法,教师要跟踪学生的整个实践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和学生交流,及时反馈,并对该阶段学生的成果进行考核,最后给出综合成绩,以促使学生在实践的各环节都能得到锻炼。
其次,应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面向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教师比以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我们建议变革以往的评价、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刻改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一支素质精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改革意识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应制订中长期的培养计划,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青年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进新理论、新思路、新动向的发展,在实践中积累教学与研究经验,整体提高教学队伍的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思想,使教学队伍中各个教师的教学各具风格。另外,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到企业进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51-53.
[2]王恩华,王莲英.论我国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64-66.
[3]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0-162.
[4]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5]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6]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4):95-101.
热门论文
-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改革方
-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
-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
- 浅谈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 应用型本科院校“12345”实践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
- 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地方院校应用型药学本科药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 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 地方院校构建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 新升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 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 新建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