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图书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2

摘要: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图书馆;校园文化;作用;对策
  一、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现象的一个特有范畴,从广义上讲,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管理制度、文化活动、行为方式和环境建设等为表征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形成的,是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狭义上说,是相对于课堂文化的课外文化,包括舆论风气、文化娱乐、人际交流、校园环境等。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模式由以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转变。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高校软实力的主要战略,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综合实力的反映,在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心,发挥文化辐射效应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高校学生较为集中,图书馆对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被视为校园文化地标及象征。近年,在信息共享空间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图书馆对空间、资源、服务进行了全新的规划与设计,很多新馆建设有报告厅、展览空间、小组讨论室、多媒体欣赏室等休闲、交互区域。图书馆通过资源、场所、各种文化活动的凝聚作用,将具有共同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读者聚集在图书馆的周围,通过发挥校园活动中心效应和文化辐射效应,引导、激励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推动着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二)创新服务体系,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发展目标的更新,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凭借馆藏、人力、信息技术和学科优势,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要构建起能体现内涵与特色的、拓展型的服务体系。图书馆应通过拓展服务内容与项目、重新规划服务空间,积极满足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如,深入开展课题跟踪、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科技创新等高层次信息服务,提供知识服务;开展学科服务,构建学科信息资源平台,为学科建设、教学提供资源保障和导航;开展信息共享服务,为共享式学习、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推进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深度挖掘,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
  (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发挥文化引导功能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还处于发展阶段,“三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和侵袭。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使其在阅读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主流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图书馆可以有层次开展书评、书展、人文系列讲座、艺术欣赏活动。大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在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逐步产生新思想、新文化,构筑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逐步构建阅读文化,有效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
  (四)与时俱进,发挥文化休闲、陶冶功能
  图书馆不仅是满足读者查询资源、阅读书籍、接受教育的场所,还应该重视并满足读者文化休闲的需要,提供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交流的舒适空间。如有些高校图书馆建设了音乐欣赏室、棋牌室、视听室、咖啡书屋等各类文化休闲设施。学生可以通过展览、表演等文化娱乐形式,欣赏文艺作品;或者没有明确的目的,仅在咖啡或茶的香气中静坐一阵,放松一下。图书馆应该满足读者这种文化休闲的需要,营造出轻松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敬业有爱的工作人员、舒适优雅的阅览环境、优质的服务等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能产生陶冶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重视文献资源建设的文化和学术品位
  文献资源建设是衡量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的规格和品位。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资源的学科性和学术性。文献资源建设必须与学科性、学术性密切联系起来,关注学科学术建设,协调好教学类资源与研究性资源的采购比例。
  2.资源的经典性和前沿性。经典性是指文献资源价值的长期性、稳定性,甚至永恒性;前沿性是指提供最新的学术信息,展示学科发展的最新态势。文献资源的经典性和前沿性是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保持活力和生机的重要支撑,也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深邃、高远的育人眼光的标志。
  3.资源的多元性和探索性。文献资源具有的多元性和探索性反映了人认识世界的多维性与思维的丰富性、创造性,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营养剂。
  4.要适应网络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实现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二)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馆员继续教育等。不断完善和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确保图书馆事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必要的科学程序,制定、完善各项基本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打造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要发扬民主精神,培养职工民主意识,拓宽职工参与管理的途径,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在管理中,要体现平等、尊重的立场,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公平、合理、有序、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恪守服务育人的宗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 渗透到服务的各个功能及环节,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满足他们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如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藏、借、阅、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站式、自助式服务,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读者的动态、隐性需求,使服务更具针对性,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微博、微信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体现平等、尊重的理念,与读者建立一种友善、平等、尊重的亲和关系,增强他们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加强对文明服务的培训,以亲切的语言、礼貌的仪态,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图书馆服务文化的魅力。
  (四)增强馆员综合素质和修养
  近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的转型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方式、组织结构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支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担负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
  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具体措施促使工作人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通过不断再学习,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起良好的服务技能和高品位的文化素养;要尊重和理解馆员,建立有效的物质、精神和工作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工作人员的行为自觉融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中。图书馆只有通过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有效支持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久凤.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功能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
  [2]徐长林,杨玲,李艳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道德价值冲突的路径分析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高校建设创新型研究生的几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