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策略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细则。在坚持政治标准的首要性的前提下,不断探讨量化细则,规范组织发展程序,提高以高校政治辅导员为代表的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党员;质量
一、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背景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执政党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党员质量至关重要,因为“一个政党是否坚强有力,是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能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完成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不仅仅取决于这个政党党员的数量多少,更取决于这个政党党员的质量如何。” [1]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党员发展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严把入口关,严格规范党员发展制度和程序,加强全程教育等等,还涉及到组织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更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方针政策,细化了的考核标准。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各类新事物的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仍处于形成与塑造阶段,往往最易于受到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因而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出一套具体细化的党员发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校大学生中,理工科大学生往往又不同于文史类学习背景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定的情况。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根据相关问卷调查显示,“与文科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在总体上人文知识缺失严重”,而且“较多的理工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了专业课的学习与实验,有限的课余时间花在了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上,了解到的人文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2]因而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较为缺乏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二、坚持政治标准的首要性,探讨量化细则
高校党员发展首先必须严格遵照党章规定的党员发展条件标准发展党员,突出先进性,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觉为党的纲领而努力奋斗,是否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必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做好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是我党始终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障。目前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往往存在虽总体上坚持政治标准不动摇,但执行时却往往大而化之,没有具体衡量评判一个学生政治素质高低的标准,坚持政治标准的首要性却成没有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状况,如何将这一指导性的首要标准结合理工科高校实际细化为在实际组织发展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和条件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在众多申请入党人中,支部以什么条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在若干同样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又该如何确定谁为发展对象,单凭主观判断决定,显然既不利于支部开展工作,也不利于保证党员质量。理工科高校学生不同于文科背景为主导的高校学生,长期在理工科学科的影响下,学生基本政治知识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等知识更是普遍缺少应有的了解,这个条件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发展对象理应有一个量化的政治素质的考核标准显得更为重要。政治素养的知识性问题是政治信仰的前提,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知识性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是诉诸人的理性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保证了信仰的纯洁性。
首先,结合理工科学生实际,将“两课”等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列为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过程中政治素养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高校“两课”学习成绩的考核纳入党员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以理工科为主要学科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背景的影响,本身关于党的理论、党的历史等知识相对薄弱,成了当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共性,而“两课”课堂则成了理工科大学生获取党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然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而现实生活中,理工科院校部分同学对“两课”的不重视,甚至不参与,直接导致两课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两课”的考核纳入党员发展的一个条件,不仅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提高对“两课”等思政课程的重视,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从学习生活中培养起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当前理工科高校“两课”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课”学习情况在组织发展政治素质考核中的权重,则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来进一步探索确定。权重的确立一方面需要充分体现出“两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又必须注意避免唯“两课”学习情况论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片面化和极端化做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将“两课”等思政课程纳入的党组织发展考核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探讨实行组织发展过程中考核答辩制。结合理工科学生平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的不足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组织发展的有益经验,基层组织可创造性的开展党史、党的理论及国家大政方针知识的答辩制,从而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关于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同时有利于增强党员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增强组织发展的透明性,便于通过答辩了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入党动机、思想理论修养、政治觉悟、现实表现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参加答辩会议的除本支部的党员外,还可适当邀请部分自愿参加的普通同学,使有意愿申请入党的普通同学也能进一步了解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方式和内容
,利于基层党组织听到来自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使党组织对发展对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实行公开答辩制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在更为公开的场合,党员与群众都能参与考核,这样便有利于形成一个党内外群众与党的组织共同考察的双向考察,从而在发展组织制度上保证了发展党员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避免了片面性。为保障答辩制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性,答辩制的实行可以围绕提高入党积极和发展对象的党的理论知识等为中心任务,根据各理工科院校特点和实际邀请高校党建思政教育专家老师成立答辩人才库,设立答辩内容题库,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组织答辩会,并将个人答辩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记入组织发展档案,为发展政治素养考核提供依据。
第三,强化发展前后的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的考察,增强日常理论学习的检查和督促力度。发展前的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和强化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党组织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而提出的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号召,另一方面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入党前形成一个坚持日常政治学习的好习惯。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可分为自主式学习和研讨式互助学习。自主式学习重在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对党的基础理论的学习,自主式学习的内容除党的历史和党的基础理论等固定知识外,还可由基层党组织根据时事和年度学习计划内容布置,目的在于提高自我政治理论水平。研讨式互助学习主要是指以班级团支部,党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的互帮互助式的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式互助学习可适当的实行有学生党员中的骨干分子责任区式学习,对有入党意愿的积极分子等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式学习。互助式学习增强朋辈关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的考察还需针对性的建立起日常政治学习的量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内容设置可针对政治立场、理论学习、思想汇报等几个方面进行设定,考核为避免片面化和主观性,考核可由自我评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定、群众评议、班级团支书考评和党支部考评以及支部书记考评等四个部分组成,并根据实际探索设定不同的权重系数,以提高日常政治学习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进行公示。对考评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应实行淘汰或者限期改正,并提出口头批评或通报批评,从而通过考核达到以考核促进提高政治素养的目的。
量化政治素质考核细则应是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标准中的应有之义,“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一个重要群体,对其各方面的测量,包括政治素质的测量也应是青年测量的重要部分” [3]只有将政治考核标准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政治首要标准的重要性,但具体的量化细则还需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
三、规范组织发展程序,提高党务工作专业化水平
严格执行高等学校党员发展文件的内容,按照发展程序要求的各项制度做好组织发展,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团组织推荐、党校集中培训、预备党员考察等程序。基层组织团组织推优应与结合院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相结合,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作为进行团组织推优的前提性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是当前高校长期实行的一项在于促进优秀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工程,目前为顺应高校党组织发展形势,应扩大培训面,同时在培养对象上,应实行普及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在教育对象全面覆盖的,同时又要重点突出。这是因为“高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重点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既要培养坚定笃信的马克思主义者, 也要培养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大学生, 这样既能够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群众基础,又能够促进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快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普通学生树立典范,进而辐射带动其他青年学生。” [4]普及扩大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分阶段分层次,突出重点,强化日常培训和教育。低年级时,初步完成普及化的培训,并根据培训建立起人才梯队,高年级时,培训突出重点,可将表现优异的学生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重点的教育和培养。
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和专业性。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为频繁,是学生工作一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从事党务工作是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辅导员所带学生多,事务重,往往时间和精力上都很难兼顾好党建工作。另外,辅导员队伍变化较大,每年学校都会引进一批辅导员,这些新进辅导员在学生党员发展等党务工作方面还是新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锻炼、积累经验。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当前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还需将辅导员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意义上回归到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上,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今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提出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家化的目标,高校辅导员除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外,还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5]因而打造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党建思政方面的辅导员队伍,对于提高高校党员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发展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在组织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讨量化政治标准等细则,提高党务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外,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新形势,在总体标准和条件的指导下,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细则和程序,同时不断加强监督,增强组织发展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谭 建.党员退出机制应建“操作性标准”[N].大众日报.2013-6-14.
[2]操菊华等.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与分析[J].校辅导员学刊.2013(2).
[3]黄皖毅.大学生“政治素质”研究现状论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4]方 勤.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N].江西日报.2012-10-22.
[5]教思政[2014]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