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转型期看服装设计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
1 服装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供求现状及思考
1.1 服装行业、企业现状与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将摒弃原始的加工形式,全面走上以品牌、价值为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但是当企业向品牌经营型发展时面临三大困难,首要的困难是:企业自身高端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人才竞争力的因素。困难之二是:品牌没有过硬的拳头产品。困难之三是:企业对如何经营品牌知之甚少,似乎只能替人作嫁衣裳。因此,要想走出当今服装企业的困境,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就要强化服装设计及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服装产业国际化之后,企业急需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然而当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市场意识不强,欠缺核心职业能力的现象。虽然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量缩减了基础课,增加了专业实践总课时,但造型能力欠缺,并由此造成了面料、配料等诸多产品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解决市场实际问题时缺乏自信与经验,设计缺乏市场前瞻性与原创性,不得不让人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2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现状及就业状况
再看院校的传统服装教学表现出的各种怪象,比如,不知从哪里开始设计,不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品位与内在需求,难堪承受企业设计研发任务。平面的设计效果图画得很棒,款式的分析却很模糊,工程实践能力更显薄弱,精彩、但又很怪异滑稽的作品层出不穷。又比如,女装造型远观还行,近看像是用斧子劈砍出来似的,不得不承认工艺粗糙又欠规范。再比如,院校搞得好服装表演却搞不好企业产品开发,学生到企业后能仅起到“二传手”作用。
一边是行业所需的有设计创新、懂市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匮乏难觅;一边是苦读数年一朝毕业,则遭遇转行、失业或就业质量不佳的奇怪现象,出现人才危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行业与企业的需求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形成大量的毕业生转行、就业难或就业质量不高的社会现象,高职教育社会评价较低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服装设计类应届毕业生不下3000人,真正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利润的不过半数,相对于有上万家的服装企业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那么,我国服装设计高职教育制度、教育模式使用怎样的机制和方式才能凸显市场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1.3 人才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思路
众所周知,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要想解决企业与院校的毕业生之间的供求矛盾,意味着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持续不断地与企业结合,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开发;意味着人才培养向着地方品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型、多层次、创新型中高端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服装设计高职教育必须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采取校企结合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形成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变革,积极促进服装产业升级,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反响。
2 经济转型期服装设计高职教育的应对策略
2.1 定位清晰,突出高职办学的类型、特色、层次
在类型上,设计开发的重点要突出区域品牌特色,瞄准当前经济转型期产业与未来社会需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强化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成衣设计,指向目标群体生活本身,倡导设计的前瞻性和市场引导性,打响为生活而设计的观念,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市场开发经验与核心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产品结构分析、工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只有这样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受到青睐,才能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创名牌的生力军。
在办学的层次上,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区别于中职、本科,区别于与同类型高职院校,在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实现中高端、低端、复合型、单一型等从高到低层次的技术领域,向多元化、多层次、趋高化方向发展。
在特色上,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开拓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操作格式规范,造型设计的动手能力突出,打造面向国际的人才战略模式。
2.2 在校企合作中,引入服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整合资源,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通过工作室的建立进行可能的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整合,将各门课程、各项职业能力、各项活动进行整合。
(2)搭建平台。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教师团队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可以共同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提高企业员工、学生的素质;可以灵活、开放地调整开发适应市场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入资金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可以以赛促学,鼓励创新;可以开设创业团队,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
(3)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重点发展职业核心能力。面对新的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不是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其中的核心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主线。
笔者认为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将服装设计高职教育从课堂面向工厂、企业和目标群体的生活,学习企业型服装设计的市场把控能力,学会产品的科学架构,学会如何分析市场的产品需求和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抛开呆板、过时的设计理论,运用当下流行的元素与手法,解决为谁服务,要到哪去,要做什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高职教育使学生不仅仅学会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就业、如何创业、如何发展,如何应用专业所学去创新解决新问题,进而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第一,在设计工作室的项目教学中,设计开发的能力要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可一蹴而就。从一年级就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做简单的项目设计,直至与企业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上开展合作。第二,项目服务宜多样化、多种层次兼顾,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通过化解各项任务,实施分级、分层次教学,
分类、分小组学习,比如,针对复合型岗位,加大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量,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选实际项目设计的知识、技能进行提取、归纳和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核心能力、专业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第三,服装是一个时尚事业,受到经济、审美、习惯等的影响,思维不可受到束缚,教学模式不可单一、教条,训练方式不仅在课堂,还在于积极地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磨砺核心能力。
2.3 改善评价方式,改善外部环境条件
(1)要想使校企结合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得到顺利实施,评价标准的建设是个引来多议的问题。笔者建议引入行业评价和企业评价,实行多方评价,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成绩考核与评价。
(2)工作室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还必须依靠外部环境条件,比如行政的支持、专业的支持、所拥有的课程资源、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快高职教育前进的步伐,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入手,改进教学观念,切实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研讨人才培养宗旨,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解决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出现的问题和误区,使高职服装教学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高职的前程.商务印书馆,2012.
[2] 肖雪梅.关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探讨.职教论坛,2010.11.
上一篇: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