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中外对比异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8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经济增长不再只是依靠资源输出与外贸加工,自身高科技的发展,减少对外技术的依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道路。因此,创业教育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特征
  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最先开展了创业教育,随后欧洲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并在全球发展开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现将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以下模式:
  1、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1)聚焦模式(商学院模式)
  聚焦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点”状教育模式,其主要是针对商学院的学生。针对性强,教育范围小,目的明确,组织独立。通常是成立独立的部门或机构,利用其专业平台,成熟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针对固定的学生范围(商学院学生居多),开展创业教育。
  (2)全校模式
  全校模式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创业教育模式。其分为两种主要的形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相对于聚焦模式,磁石模式也设置创业教育机构,但其相对不独立,其吸引相关老师指导协助创业教育;学生来自于各专业,创业教育活动只有创业教育机构提供。辐射模式是将创业教育分配到各院系,各院系从自身出发进行创业教育。
  (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将以上两种模式结合,其结合点在不同的培养层次。例如,在本科层次采用全校模式,在研究生层次应用聚焦模式;即达到全面覆盖,又达到重点培养。
  2、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特征
  (1)全校为主,多种发展
  国外大部分高校采用全校创业教育模式,其中又以磁石模式为主。从而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全校性趋势。然而,由于各校的情况的差异性,单一的全校性模式是无法满足创业教育需要的。因此,全校创业模式与其他模式共同发展,成为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方向。
  (2)目标多样,形式丰富
  每个大学因办学理念、专业等不同,其所设定的创业教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从而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一般情况下,学校将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入手,从而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学校采用课程、虚拟项目、企业实践、创业经历等形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者互补,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3)全校合力,深入教学
  无论是那种模式的创业教育,都仅仅是一个学院或一个部门的单独任务,而需全校合力提供人力与物理保障。将理论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有机的协调全校教师资源;同时,利用各种企业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教学中,不单单是创业课程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将创业的理念结合到专业教育中,使创业教育达到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的完美契合。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特征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即创业教育。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虽然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理念与方向是不尽相同的。与国外相同,我国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上也可分为全校模式、聚焦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特征
  (1)趋势发展,全校为主
  与国外相同,我国的创业教育模式也以全校模式为主,其他形式并存。由此可见,全校性为世界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由传统的聚焦模式逐渐走向全校性模式和混合模式。
  (2)第二课堂,活动为主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开设创业教育的理论课堂,而是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的“挑战杯”就是创业教育的典型活动。此外,讲座、选修课等形式也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活动形式。
  (3)团委组织,创业加就业
  因团委工作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是在高校团委的组织下进行的。且创业被认为是就业的一种方式,创业被归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方向。
  三、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较于外国,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加强实践,重视体验
  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知识教学,它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十分的强。目前,我国建设以“孵化器”、“科技园”等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虽然这些平台为创业提供了实践保障,但系统性并不强。在创业虚拟体验方面,我国高校还是较缺乏的,这样不法使学生体会到创业的快乐与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经验。
  2、建设体系,贯穿始末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第二课堂上的几个讲座、几个活动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一学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建设一个长效性体系来得以完成创业教育。
  从教育层次上来说,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大专、本科直至研究生;从教育时间上来说,创业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
  3、专业组织,统一管理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专业的机构负责创业教育工作。有的高校是在某一非专业部门下负责一系列的创业工作;有的高校是创业课程教务处分配,创业活动团委举办。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课堂与实践无法协调统一。因此,专业化统一化的组织机构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资源调配,统一协调发展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景坤.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筹款运动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下一篇: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的实践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