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1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产生原因;调适方法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所在.研究了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认为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调适与排解,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借鉴.
1引言
心理障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后,所产生的不良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及心理疾病;是存在于人类个体当中的普通现象.主要表现有优郁消沉、冷漠厌倦、心烦焦虑、紧张恐怖、畏惧害怕、胆怯敏感、孤僻不合群、敌对逆反、易怒狂燥等。
近期有调查资料证实,由于受学校教育管理及社会、家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80.5%的人感到有压力,其中21%感到压力很大.约70%有轻视心理,约30%有反感心理,早在89年国家教委一份调查报告中,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测试调查表明,24%的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国高校少年班学员中,约有1/3患各种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统计数字已接近30%,且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在国外大学生中患各种精神疾病的亦大有人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精神健康、新认识、新希望”的年度报告,揭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居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甚至排在癌症之前.以上数据表明,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活力也有压力,有机遇也有风险,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迷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应运而生:休学、辍学、处事盲目、易恕粗暴、甚至轻生自杀等恶劣现象不时发生,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大学生产生这些恶性心理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教育以及自我认知水平密切相关.现已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样对增进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消除心理障碍与疾病更具良好的调节作用。
2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人生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个性品质、学识水平、教子方式、社会态度、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家庭稳定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假如家长平时不注重学识修养,人文素质、文化道德水平低下,个性孤僻、武断暴躁、处事鲁莽、无诚信公正,游手好闲、打牌赌博、酗酒取闹,抱怨国家和社会.或是夫妻不和闹离婚,或是教子无方,要不过于溺爱、迁就和放纵,要不粗暴简单,耍家长作风,要不对子女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得太死,不给子女自由的空间,要不坐视不管,放任自流,没有尽到家长应有的责任等等.这些家庭中不良的因素,都会使大学生形成冷漠无情、孤僻消沉、心烦焦虑,甚至敌对逆反、易怒狂惹等心理疾病.
2.2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直接相关,当今,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滞后,只重政策制度、条例规章方面的被动管理,缺乏全面、系统、连贯和正面引导的教育管理,缺乏“未病先防”的管理理念.在教育设计方面,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专业知识,轻情感交融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忽略文体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熏陶作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负性心理、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和正常运作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不能自我调节宣泄排解时,无处咨询,无人指导,无人关心和帮助,以至于压抑积累,抑郁内结,任其发展,由轻到重,形成非良性心理疾病.加上学习竞争的压力,学校管理的约束,人际关系的复杂,如学习成绩优劣,门户高低,贫富悬殊,地位不同,优越感与自卑感等,变得难以相处,水火不容.
2.3自身因素的影响
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充满矛盾,主观上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是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自身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发现社会上如此复杂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混杂在一起,且在对抗中常常是假恶丑居上,同一事物原来可以用诸多价值标准去衡量,相悖的水平标准时也能同样接近目标,达到目的甚至更容易,这就使他们自幼受教育而形成的观念产生动摇,人格构架发生倾斜,看问题产生偏见.在自我评价上,有的自我期望过高、自我设计往往严重地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和社会,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有的在实际中,嗜好攀高,总想争第一,图名图利,出头露面,表现自己,一旦理想破灭,就会丢魂失魄,理智失控.生理上的成熟,性生理的萌动与冲动,生理上的需要与道德标准的冲突,冲突与压抑的矛盾,使情绪心理扭曲和变形,一且失恋更会悲观失望,魂不守舍,失去理智,有的甚至轻生自杀等.在个性方面过于内向、依赖,自幼被父母溺爱呵护,放任顺从,导致生活自理差,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良,我行我素,自私偏执,法制观念淡薄,思想修养差等.这些自我方面的因素都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因素.
2.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粗地的变化.首先是西方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各类消极文化的迅速蔓延,不健康的文化艺术影响,黄色书刊的侵害难以抵制,对此那些心理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弱的独生子女,更易产生迷茫、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其二是在国内经济领域中,不良现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社会生活中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尤其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挥霍公款等腐败现象以及老百姓中的怨声载道,严重地刺激着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嫉妒、逆反、敌对、愤怒或消极冷漠等心理障碍.其三是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自谋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等,一些农村学生十年寒窗,勤奋苦读,希望考上大学后改变命运,结果现实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使他们有前途未卜、理想破灭般的悲观和失望.再其次是社会风气不正,现象不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难辨,与人相处交往太难等,大学生年轻幼稚,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应付,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2.5身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一个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由于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必须与人接触、往来和交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日常交往中,同学、朋友的行为和人文素质如生活习气、不良的习惯、不友好的行为、不文明的语言以及鄙视眼光和言行等因素,对自己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3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调适
3.1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种个体的行为方式伴随着日常生活行为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支配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表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果、工作效率乃至事业的成功等均与个性密切相关.对此,我们要启发教育学生积极认识自己,准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不能清高自大,盲目攀比,或自抱自弃,要切合自己的实际,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以平静稳定的良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诚然豁达,使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大学生是身心发展和长知识智能最关键的时期,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实际意义是,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帮助他们探索知识、完善自我以及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动机,端正态度,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宽松自由、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中获得知识与乐趣,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念,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
3.3寻求成功的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探求知识,参与竞争,既要与人交往与合作,又要在活动中承受挫折的磨练、克服困难,既有成功的体验,调节情绪,增强自尊自信,又有经历失败的感受,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对大学生进行jl}理障碍的调节中,我们应充分地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认真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通过’‘成功—增强自信—肯定期望—确立动机—成功”,如此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调节心理情绪。
3.4师爱与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国外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正效应为教师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望和无微不至的师爱.在教学中,教师充满期望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决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从而提高自强自信和自爱,增强勇气和自信,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
3.5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是课堂情境的充分体现,是增强大学生自强自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组织游戏、作示范、当裁判、当组长等,让学生实践去锻炼,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升华,使学生内心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充满自信和乐趣,增强信心和活力。
3.6体验挫折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力是战胜困难和克服阻碍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人的意志力支撑下进行与完成的,缺乏意志力万事难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设置一些完成练习的困难和障碍,使学生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逆境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在练习中得到磨练而更坚强。
3.7培养社会化意识
3.7.1学会交往与合作
与人的正常交往与合作,是人类生活中谋求成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手段及方法.通过交往增进友谊、融洽感情、便于合作,通过合作与配合而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成功和胜利的共同分享与满足,增强信心与自信.然而,体育课中所有的集体项目都是培养和发展友好交往及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集体活动而进行竞赛、游戏、竞争,跟同学交往与合作,既互相沟通了思想,交流了感情,密切了友好关系,又锻炼和丰富了自己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7.2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体育竞赛是以“公平竞争”为宗旨、以双方及所有队员人人平等为原则的,是培养人竞争和创业意识行为的一种专门特殊的方式.体育竞赛总是以胜负告而终的,只要人们敢于去参与竞争,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敢于承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素质.从另一面讲,比赛的对抗与竞争能强化我们的公平意识和竟争意识,提高我们的竞争与创业能力,还能促进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我们不断地超前和进步.这不仅在队与队之间是这样,在团队内部也是如此,竞争既能强化我们的竞争意识,又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4结论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学生心理障碍调适的有效手段,如何结合课堂教学抓住有利的时机,“对症下药”地调适各种不良情绪、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应以“锻炼体魄,增进健康”为主线,以“育心育身交融并重”为目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适时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所在.研究了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认为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调适与排解,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借鉴.
1引言
心理障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后,所产生的不良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及心理疾病;是存在于人类个体当中的普通现象.主要表现有优郁消沉、冷漠厌倦、心烦焦虑、紧张恐怖、畏惧害怕、胆怯敏感、孤僻不合群、敌对逆反、易怒狂燥等。
近期有调查资料证实,由于受学校教育管理及社会、家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80.5%的人感到有压力,其中21%感到压力很大.约70%有轻视心理,约30%有反感心理,早在89年国家教委一份调查报告中,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测试调查表明,24%的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国高校少年班学员中,约有1/3患各种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统计数字已接近30%,且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在国外大学生中患各种精神疾病的亦大有人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精神健康、新认识、新希望”的年度报告,揭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居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甚至排在癌症之前.以上数据表明,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活力也有压力,有机遇也有风险,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迷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应运而生:休学、辍学、处事盲目、易恕粗暴、甚至轻生自杀等恶劣现象不时发生,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大学生产生这些恶性心理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教育以及自我认知水平密切相关.现已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样对增进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消除心理障碍与疾病更具良好的调节作用。
2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人生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个性品质、学识水平、教子方式、社会态度、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家庭稳定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假如家长平时不注重学识修养,人文素质、文化道德水平低下,个性孤僻、武断暴躁、处事鲁莽、无诚信公正,游手好闲、打牌赌博、酗酒取闹,抱怨国家和社会.或是夫妻不和闹离婚,或是教子无方,要不过于溺爱、迁就和放纵,要不粗暴简单,耍家长作风,要不对子女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得太死,不给子女自由的空间,要不坐视不管,放任自流,没有尽到家长应有的责任等等.这些家庭中不良的因素,都会使大学生形成冷漠无情、孤僻消沉、心烦焦虑,甚至敌对逆反、易怒狂惹等心理疾病.
2.2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直接相关,当今,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滞后,只重政策制度、条例规章方面的被动管理,缺乏全面、系统、连贯和正面引导的教育管理,缺乏“未病先防”的管理理念.在教育设计方面,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专业知识,轻情感交融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忽略文体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熏陶作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负性心理、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和正常运作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不能自我调节宣泄排解时,无处咨询,无人指导,无人关心和帮助,以至于压抑积累,抑郁内结,任其发展,由轻到重,形成非良性心理疾病.加上学习竞争的压力,学校管理的约束,人际关系的复杂,如学习成绩优劣,门户高低,贫富悬殊,地位不同,优越感与自卑感等,变得难以相处,水火不容.
2.3自身因素的影响
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充满矛盾,主观上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是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自身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发现社会上如此复杂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混杂在一起,且在对抗中常常是假恶丑居上,同一事物原来可以用诸多价值标准去衡量,相悖的水平标准时也能同样接近目标,达到目的甚至更容易,这就使他们自幼受教育而形成的观念产生动摇,人格构架发生倾斜,看问题产生偏见.在自我评价上,有的自我期望过高、自我设计往往严重地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和社会,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有的在实际中,嗜好攀高,总想争第一,图名图利,出头露面,表现自己,一旦理想破灭,就会丢魂失魄,理智失控.生理上的成熟,性生理的萌动与冲动,生理上的需要与道德标准的冲突,冲突与压抑的矛盾,使情绪心理扭曲和变形,一且失恋更会悲观失望,魂不守舍,失去理智,有的甚至轻生自杀等.在个性方面过于内向、依赖,自幼被父母溺爱呵护,放任顺从,导致生活自理差,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良,我行我素,自私偏执,法制观念淡薄,思想修养差等.这些自我方面的因素都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因素.
2.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粗地的变化.首先是西方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各类消极文化的迅速蔓延,不健康的文化艺术影响,黄色书刊的侵害难以抵制,对此那些心理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弱的独生子女,更易产生迷茫、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其二是在国内经济领域中,不良现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社会生活中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尤其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挥霍公款等腐败现象以及老百姓中的怨声载道,严重地刺激着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嫉妒、逆反、敌对、愤怒或消极冷漠等心理障碍.其三是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自谋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等,一些农村学生十年寒窗,勤奋苦读,希望考上大学后改变命运,结果现实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使他们有前途未卜、理想破灭般的悲观和失望.再其次是社会风气不正,现象不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难辨,与人相处交往太难等,大学生年轻幼稚,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应付,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2.5身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一个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由于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必须与人接触、往来和交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日常交往中,同学、朋友的行为和人文素质如生活习气、不良的习惯、不友好的行为、不文明的语言以及鄙视眼光和言行等因素,对自己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3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调适
3.1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种个体的行为方式伴随着日常生活行为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支配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表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果、工作效率乃至事业的成功等均与个性密切相关.对此,我们要启发教育学生积极认识自己,准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不能清高自大,盲目攀比,或自抱自弃,要切合自己的实际,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以平静稳定的良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诚然豁达,使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3.2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是身心发展和长知识智能最关键的时期,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实际意义是,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帮助他们探索知识、完善自我以及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动机,端正态度,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宽松自由、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中获得知识与乐趣,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念,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
3.3寻求成功的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探求知识,参与竞争,既要与人交往与合作,又要在活动中承受挫折的磨练、克服困难,既有成功的体验,调节情绪,增强自尊自信,又有经历失败的感受,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对大学生进行jl}理障碍的调节中,我们应充分地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认真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通过’‘成功—增强自信—肯定期望—确立动机—成功”,如此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调节心理情绪。
3.4师爱与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国外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正效应为教师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望和无微不至的师爱.在教学中,教师充满期望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决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从而提高自强自信和自爱,增强勇气和自信,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
3.5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是课堂情境的充分体现,是增强大学生自强自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组织游戏、作示范、当裁判、当组长等,让学生实践去锻炼,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升华,使学生内心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充满自信和乐趣,增强信心和活力。
3.6体验挫折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力是战胜困难和克服阻碍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人的意志力支撑下进行与完成的,缺乏意志力万事难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设置一些完成练习的困难和障碍,使学生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逆境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在练习中得到磨练而更坚强。
3.7培养社会化意识
3.7.1学会交往与合作
与人的正常交往与合作,是人类生活中谋求成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手段及方法.通过交往增进友谊、融洽感情、便于合作,通过合作与配合而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成功和胜利的共同分享与满足,增强信心与自信.然而,体育课中所有的集体项目都是培养和发展友好交往及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集体活动而进行竞赛、游戏、竞争,跟同学交往与合作,既互相沟通了思想,交流了感情,密切了友好关系,又锻炼和丰富了自己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7.2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体育竞赛是以“公平竞争”为宗旨、以双方及所有队员人人平等为原则的,是培养人竞争和创业意识行为的一种专门特殊的方式.体育竞赛总是以胜负告而终的,只要人们敢于去参与竞争,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敢于承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素质.从另一面讲,比赛的对抗与竞争能强化我们的公平意识和竟争意识,提高我们的竞争与创业能力,还能促进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我们不断地超前和进步.这不仅在队与队之间是这样,在团队内部也是如此,竞争既能强化我们的竞争意识,又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4结论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学生心理障碍调适的有效手段,如何结合课堂教学抓住有利的时机,“对症下药”地调适各种不良情绪、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应以“锻炼体魄,增进健康”为主线,以“育心育身交融并重”为目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适时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