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适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调适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除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日益突出,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笔者从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抉择,一些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困惑、孤独等心理障碍。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日益突出和明显,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就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现代人的良好素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多方面:
学习上的持久紧张感与竞争压力感,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们从中学到考上大学,持续多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强中更有强中手。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上原有的优势,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学习上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压力并不要紧,它对一个人成才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大脑持久处于高度疲惫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人际关系不良及社会交往恐惧。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普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作用。人际关系不良多见于性格具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大学生。这两类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合群,使自己很容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精神压力。同学间相互关心不够,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便只能压抑。也有些性格孤僻,自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总是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经验多,从而把自已的交往面局限在很小范围,以与身边的人交往为满足,而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从而产生社会交往恐惧感。
性压抑与性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性成熟、性的欲望与冲动十分强烈。但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受到限制和压抑。通常情况下通过学习、工作、娱乐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常释放,这样可以减弱,抑制性的生理冲击力。但各人程度不同,有不少仍有一定程度的性压抑,有的甚至比较严重,直接表现出性敏感病态,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洒于性的想象,个别的甚至还有异装癖(偷穿异性内衣裤)、恋物癖(贪恋异性日常用品)和窥阴癖等。由于被原始情欲所控制,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份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不振,使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甚至出现性错误和性犯罪。
思乡想家及环境适应性不良。这种情况多见于一年级新生,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一般是独生子女,或家庭中宠儿,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和离家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此外由于娇生惯养长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在环境适应不良时,个体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其又未能找到适当的渲泄解脱这种不安和焦虑心理的途径时,就容易产生一种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的感觉。
恋爱受挫与单相思。近年来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年轻人的爱情,不管是成功、失败、失恋还是单相思,从心理卫生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应激,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如果学习与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和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尤其是失恋和单相思,往往在精神上蒙受痛苦,有的将深情隐藏心理,形成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情况往往与高考时填报志愿失误与服从统一分配有关。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通常根据分数线,以确保入学为主,很少考虑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兴趣爱好。一些学生进入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又不愿在专业学习中积极调整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这些学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去对待学习,以致心理矛盾辈出。
心理素质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在特定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在生活中他们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连老师、辅导员的批评也不能忍受,心胸狭隘,怨天优人;对失败常常耿耿于怀,不善于自省。有的学生因偶然失误,便能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失去了面子,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变得孤僻、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个别甚至轻生,走上绝路。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心理障碍是人类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定结果。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既不能离开对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素质的分析,也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生活社会背景的研究。因此,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来看,转型期的社会必然更多地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种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它要求人们变革传统观念,加快生活工作节奏,采用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特殊群体,对社会变化发展十分敏感。他们喜欢这种变化,但又对其中某些变化迷惘不解,产生某些认识上的混乱,价值观念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与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各种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现象呈现在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面前,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他们缺乏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极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心理需要还会更加迫切,伴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障碍也会愈加突出。譬如,改革开放中的心理失衡,人生追求中的思维障碍;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舆论环境中的逆反心理;历史变革中的心理困惑;恋爱求偶中的人格变态等等。
第三,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心理与生理成熟的差距带来诸多心理冲突与失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大学生一般在这段时期内可以完成生理上成熟,但多数人不能同时达到心理的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发展不够完善,过于内向孤僻,过于自卑或自尊,或者急躁冲动,或者偏激爱钻牛角尖。另外,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逐渐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四,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不重视心理保健,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也是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教育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早应在中学时期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对许多大学生还是个空白,以致他们在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压力及过重的心理负担时,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失常及行为偏差。就是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意义仍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一系列调适措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是一个综合各方面努力的过程。既要求个体正确地认识内在心理矛盾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又要求学校加强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五,适应社会、尊重现实,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我们正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顺应和适应这些变化,个体才能健康成一长。因此,我们的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相和谐,相一致,并把这种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诚然,现实和理想是有矛盾的,为要实现理想,应必须正视现实,科学分析现实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途径,实现自己理想。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地妥善地处理好事物。
第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价值目标孙子曾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有自知之明。同时,又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善于扬长避短,凡事量力而行。期望目标切合实际,不好高鹜远,往往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第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培养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感情上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奋发努力,顽强拼搏,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并踩在脚下。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应付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技巧,如用“人生自古无直路。”“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名言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心理品质。
第八,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多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下,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矛盾,当被心理矛盾所困扰又不能及时解脱时,就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同龄人、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名人、学者、专家。向他们倾诉内心矛盾,求得他们的帮助,达到启迪心灵、解决困惑,指点人生、激励志向的目的。心理障碍的及时解决,使人活泼乐观、轻松愉快,以新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从事工作和学习,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九,善于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不仅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建功立业的阶梯,也是调节心理重要手段和途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暗自流泪,朋友的劝慰,可破涕为笑;当一个人眉头紧锁,疑惑难解时,朋友的点拨,可茅塞顿开。与他人交往,吸收他人头脑中的养份,可使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倘若自我封闭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不仅学不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有了心理障碍也得不到他人帮助和指点。因此,善于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不容忽视的途径。
此外,优化社会、学校、家庭生活环境,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解除心理障碍的外部条件,本文在此不作论述。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除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日益突出,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笔者从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抉择,一些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困惑、孤独等心理障碍。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日益突出和明显,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就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现代人的良好素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多方面:
学习上的持久紧张感与竞争压力感,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们从中学到考上大学,持续多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强中更有强中手。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上原有的优势,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学习上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压力并不要紧,它对一个人成才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大脑持久处于高度疲惫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人际关系不良及社会交往恐惧。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普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作用。人际关系不良多见于性格具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大学生。这两类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合群,使自己很容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精神压力。同学间相互关心不够,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便只能压抑。也有些性格孤僻,自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总是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经验多,从而把自已的交往面局限在很小范围,以与身边的人交往为满足,而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从而产生社会交往恐惧感。
性压抑与性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性成熟、性的欲望与冲动十分强烈。但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受到限制和压抑。通常情况下通过学习、工作、娱乐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常释放,这样可以减弱,抑制性的生理冲击力。但各人程度不同,有不少仍有一定程度的性压抑,有的甚至比较严重,直接表现出性敏感病态,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洒于性的想象,个别的甚至还有异装癖(偷穿异性内衣裤)、恋物癖(贪恋异性日常用品)和窥阴癖等。由于被原始情欲所控制,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份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不振,使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甚至出现性错误和性犯罪。
思乡想家及环境适应性不良。这种情况多见于一年级新生,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一般是独生子女,或家庭中宠儿,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和离家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此外由于娇生惯养长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在环境适应不良时,个体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其又未能找到适当的渲泄解脱这种不安和焦虑心理的途径时,就容易产生一种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的感觉。
恋爱受挫与单相思。近年来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年轻人的爱情,不管是成功、失败、失恋还是单相思,从心理卫生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应激,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如果学习与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和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尤其是失恋和单相思,往往在精神上蒙受痛苦,有的将深情隐藏心理,形成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情况往往与高考时填报志愿失误与服从统一分配有关。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通常根据分数线,以确保入学为主,很少考虑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兴趣爱好。一些学生进入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又不愿在专业学习中积极调整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这些学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去对待学习,以致心理矛盾辈出。
心理素质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在特定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在生活中他们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连老师、辅导员的批评也不能忍受,心胸狭隘,怨天优人;对失败常常耿耿于怀,不善于自省。有的学生因偶然失误,便能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失去了面子,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变得孤僻、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个别甚至轻生,走上绝路。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心理障碍是人类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定结果。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既不能离开对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素质的分析,也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生活社会背景的研究。因此,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来看,转型期的社会必然更多地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种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它要求人们变革传统观念,加快生活工作节奏,采用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特殊群体,对社会变化发展十分敏感。他们喜欢这种变化,但又对其中某些变化迷惘不解,产生某些认识上的混乱,价值观念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与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各种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现象呈现在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面前,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他们缺乏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极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心理需要还会更加迫切,伴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障碍也会愈加突出。譬如,改革开放中的心理失衡,人生追求中的思维障碍;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舆论环境中的逆反心理;历史变革中的心理困惑;恋爱求偶中的人格变态等等。
第二,从家庭、学校来看,家庭和学校中的教育缺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生于80年代初期,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小学对中学一直是家庭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父母的过分溺爱,不仅使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差,也使他们对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及承受压力能力较低。而学校教育也不完善,在中学时,一些学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出现心理压力过重,上了大学,心理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同时由于对大学片面理想化的宣传,使不少中学生对大学期望值过高,一些大学新生因不能较快适应现实大学生活而苦闷。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不少新生常为学习成绩担心,加之缺乏科学的用脑方法,身心过于疲惫,心理压力过大。此外,高校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矛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心理与生理成熟的差距带来诸多心理冲突与失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大学生一般在这段时期内可以完成生理上成熟,但多数人不能同时达到心理的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发展不够完善,过于内向孤僻,过于自卑或自尊,或者急躁冲动,或者偏激爱钻牛角尖。另外,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逐渐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四,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不重视心理保健,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也是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教育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早应在中学时期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对许多大学生还是个空白,以致他们在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压力及过重的心理负担时,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失常及行为偏差。就是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意义仍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一系列调适措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是一个综合各方面努力的过程。既要求个体正确地认识内在心理矛盾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又要求学校加强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五,适应社会、尊重现实,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我们正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顺应和适应这些变化,个体才能健康成一长。因此,我们的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相和谐,相一致,并把这种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诚然,现实和理想是有矛盾的,为要实现理想,应必须正视现实,科学分析现实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途径,实现自己理想。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地妥善地处理好事物。
第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价值目标孙子曾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有自知之明。同时,又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善于扬长避短,凡事量力而行。期望目标切合实际,不好高鹜远,往往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第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培养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感情上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奋发努力,顽强拼搏,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并踩在脚下。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应付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技巧,如用“人生自古无直路。”“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名言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心理品质。
第八,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多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下,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矛盾,当被心理矛盾所困扰又不能及时解脱时,就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同龄人、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名人、学者、专家。向他们倾诉内心矛盾,求得他们的帮助,达到启迪心灵、解决困惑,指点人生、激励志向的目的。心理障碍的及时解决,使人活泼乐观、轻松愉快,以新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从事工作和学习,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九,善于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不仅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建功立业的阶梯,也是调节心理重要手段和途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暗自流泪,朋友的劝慰,可破涕为笑;当一个人眉头紧锁,疑惑难解时,朋友的点拨,可茅塞顿开。与他人交往,吸收他人头脑中的养份,可使自己的思想和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倘若自我封闭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不仅学不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有了心理障碍也得不到他人帮助和指点。因此,善于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不容忽视的途径。
此外,优化社会、学校、家庭生活环境,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解除心理障碍的外部条件,本文在此不作论述。